201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工作总结

201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工作总结 2015年,我县按照国发[2006]30号、川府发[2007]11号、农办财[2015]63号和川农业[2015]109号文件要求,继续实施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我县进一步构建了职能明确、机构完善、队伍精干、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立了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农技人员竞聘上岗制度、绩效考评制度、知识更新制度、多元化推广制度等;完善了“专家组+试验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捷机制,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现将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农技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1、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设置情况

县农业局为适应农业发展新形势,不断调整内部机构设置,目前全局有农业局机关、农技推广中心、农村经营管理总站、农村能源管理局、植保植检站、农机监理站、四川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隆昌县分校、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站、农情信息站10个编制部门,有编制123人,实有职工13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3人。

乡镇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在整合已有事业机构的基础上,按相近专业综合设置农业服务中心,中心内设农技、水利、林业、农机等岗位,全县19个乡镇共有农技编制72人,实有职工人数74人,专业技术人员47人。

2、经营性农技服务组织情况

随着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职能的分离,多元化的农业技术

服务体系逐步产生。我县形成了以隆昌县金星种业公司、隆昌县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隆昌县农资公司为龙头,县城、乡镇场镇、村、社设经营点的农资经营服务网络。营利性经营网点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主要提供种子、农药、化肥、农膜等农用物资经营服务和农业技术咨询。农业局相关股站负责对农资产品质量的监管。全县有经营性服务人员近900人,农资经营网点480个。

3、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情况

我县建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28个,其中种植业46个,畜牧业40个,林业20个,渔业8个,服务业13个,其它1个,有种植业会员2000余人,会员打破地域限制,形成了跨地区、多层次的会员网络。

(二)产业分布情况

隆昌县幅员面积794平方公里,辖16个镇2个乡1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365个行政村和46个社区,全县总人口78.01万,其中农业人口59.82万,现有耕地面积39.69万亩。主要产业分布情况为:水稻中稻种植面积31.3万亩,总产吨,分布于全县19个乡镇(街道)。玉米播种面积8.2万亩,总产29724吨,以响石、黄家、界市等乡镇为主。大豆播种面积5.1万亩,总产7202吨,以桂花井、黄家、迎祥、界市等乡镇为主。水果面积4.71万亩,产量3.35万吨,以龙市、迎祥、普润、金鹅、古湖等乡镇为主。蔬菜种植面积20.5万亩,产量29.5万吨,以胡家、古湖街道办、石燕桥、云顶等乡镇为主。

二、主要做法

托普云农——致力于中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工作,为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强力推进,县人民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组成员的“隆昌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领导小组”(隆府办发[2009]198号)。县农业局也成立了项目实施领导组,由县农业局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业务股站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组成员。健全的组织机构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落实工作部署

承担项目后,我县认真拟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内容,落实工作部署。整合资源、集中力量、集成技术、突出重点,结合其它农业项目的实施,把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的各项任务和责任落实到股站、落实到乡镇、落实人头、落实到农户、落实到田块。县项目实施领导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分析项目实施中的有关问题及解决办法,8月10日召开了项目指导专家工作会,8月18日召开了基地负责人工作会,9月9日召开了有农技指导专家、农技指导员、示范户代表、乡(镇)分管领导参加的项目工作推进会,各乡镇、村先后开展了多次示范户培训。由于工作部署得当,项目实施层层推进,环环紧扣,进展顺利。

(三)实行人员聘用、考评制度

我县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在全县范围内选聘了业务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的专家11名,技术指导员100名负责农技指导包村联户工作。每名技术指导员联系指导10户科技示范户,每户示范户辐射带动20户农户,全县共辐射带动2万户农户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标准、新机具。形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