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分析学生课外阅读文献目录

第十五章 傅里叶级数

[1]文生兰,刘倩.从正交分解看傅里叶级数[J].高等数学研究,2017,20(03):20-22. [2]李卫高,李兆强.用傅里叶级数求自然数幂和[J].大学数学,2014,30(04):98-101. [3]廉巧芳.一类广义傅里叶级数的敛散性[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7(06):49-53. [4]王淑云,何甲兴,宋东哲.傅里叶级数的求和理论与方法(英文)[J].数学研究,2005(01):117-119. [5]谭宏武,李莉.傅里叶级数展开的一个简便算法[J].高等数学研究,2004(03):35-36. [6]楼建华,李晓波,毕成良.关于周期函数的傅里叶级数的一个注记[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3(06):105-107. [7]熊元新,刘涤尘.傅里叶级数的收敛性与吉伯斯现象[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1(01):69-71+85. [8]贾宗良.周期序列正交分解和离散傅里叶级数[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88(03):129-132. [9]盛淑云.关于傅里叶级数的若干定理[J].自然杂志,1982(01):73-74. [10]林为干.某些傅里葉级数的求和法[J].物理学报,1955(06):429-438.

第十六章 多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

[1]杨小远,王玮彬,马建华.多元函数一致连续的比较判别方法研究[J].河南科学,2010,28(12):1501-1504. [2]刘建忠,许新忠.关于多元函数型0/0未定式极限的一些结果[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16(06):1-4. [3]李云霞.多元函数极限的L′Hospital法则[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3):3-5. [4]任春丽,张海琴.从多元函数极限定义引出的问题[J].高等数学研究,2006(02):36-37+39. [5]明清河 ,张元忠.多元函数的半连续[J].枣庄师专学报,1995(02):38-39. [6]赵春翔.多元函数求极限常用方法及错误分析[J].数学学习,1995(01):2-5.

第十七章 多元函数的微分学

[1]田振明,赵国瑞,崔庆岳.n元泰勒公式及其在多元函数极限中的应用[J].高等数学研究,2017,20(02):26-28. [2]尹松庭.多元函数微分学中的反例[J].高等数学研究,2014,17(04):99-100. [3]谈强,徐海峰.处处连续处处不可微多元函数集合的性质[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4(04):4-6. [4]张衡,唐文祥,刘乃功.关于多元函数高阶微分的评注[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6(06):790-792. [5]甘小冰,陈之兵.多元函数的高阶微分中值定理[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5(10):215-219. [6]张自立.多元函数微分法在证明不等式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1994(01):9-11. [7]高菲.关于多元函数微分与积分交换顺序的两个定理[J].安康师专学报,1993(Z2):55-57.

第十八章 隐函数定理

[1]戴志敏,冯孝周.利用偏反函数求解多元隐函数的偏导数[J].高等数学研究,2017,20(02):8-10. [2]曹宏举,何素艳,万丽英.多元函数条件极值的四种求解方法[J].高等数学研究,2017,20(02):21-23. [3]尹丽,高辉.全微分法在隐函数求导中的应用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1(02):1-4. [4]冯伟杰.不等式证明的条件极值法[J].高等数学研究,2015,18(01):81-83. [5]陈建华,张欢.由一元参数方程组确定的隐函数的可导性[J].大学数学,2014,30(S1):129-131. [6]方倩珊,吴全荣.多元函数条件极值的求法探究[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4(02):5-10. [7]兰春霞,赵智媛.利用方向导数求隐函数的极值[J].丽水学院学报,2013,35(05):82-84. [8]鲁翠仙.函数条件极值的若干求法[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03):79-81. [9]张小华,陶思巧.Mathematica在多元函数条件极值中的应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05):33-35. [10]杨斌,干晓蓉.等约束条件下多元函数条件极值的充分条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2(02):47-52. [11]曹阳.一个广义隐函数定理的证明[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4):180+179. [12]余小飞,王荣乾.隐函数三阶混合偏导数的行列式表示[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5(02):19-22. [13]雷安平.求隐函数偏导数的几种方法[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05):7-10+15. [14]冯秀红.隐函数的极值求法[J].高师理科学刊,2010,30(03):17-19. [15]齐新社,包敬民,杨东升.多元函数条件极值的几种求解方法[J].高等数学研究,2009,12(02):54-56. [16]莫利柳,洪玲.求解二维隐函数方程组数值解的新方法[J].高等数学研究,2009,12(01):73-75+77. [17]曹学锋,孙幸荣.用条件极值证明不等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03):178-180. [18]陈渝,罗春林.一个全局隐函数定理及计算隐函数的迭代算法[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3):316-319. [19]周宗福,蒋威.隐函数存在定理的新证明[J].大学数学,2007(05):137-138. [20]干晓蓉.用压缩映射原理证明较弱条件下的隐函数存在定理[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5):14-16+24. [21]杨定华.常曲率空间中单形的某些条件极值问题[J].数学学报,2006(06):1201-1206. [22]郎开禄,段兴龙.判定n元隐函数取极值的充分条件Hesse矩阵[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09):13-16. [23]詹棠森,刘伟洁.用基础解系解某些条件极值问题[J].大学数学,2006(04):164-166. [24]杨延龄.曲面的切平面的存在性[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4):62-64. [25]江秉华.隐函数存在定理及隐函数组定理的一个证明方法[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1):87-89. [26]李波,韩利娟.利用条件极值的方法证明一类不等式[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1):30-31. [27]李信明.关于隐函数存在定理的一个推广[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4):76-78. [28]徐群正,宋述刚.二元函数的可微性与曲面的切平面[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02):4-5+8. [29]杨运平.条件极值的求法──梯度法[J].南都学坛,1999(06):19-23. [30]杜继宏,冯元琨,李春文,黄山松.隐函数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01):76-79. [31]方运加.条件极值与不等式的证明[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02):13-18. [32]高岩.拟可微函数隐函数的拟可微性[J].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学报,1992(04):367-370. [33]费祥历.全局性隐函数定理及其应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04):434-437. [34]郎国放.条件极值点处的不动点指数[J].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01):23-28. [35]赵秀芬.用柯西不等式求条件极值[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89(03):26-28. [36]艾为鸿.求二次曲面的切平面方程的矩阵法[J].抚州师专学报,1989(02):16-19. [37]罗四维.全局性隐函数定理的推广[J].西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01):16-20.

第十九章 含参量积分

[1]卢路加,张君会,赵志稳.欧拉积分性质及应用[J].亚太教育,2015(20):222. [2]何其祥.欧拉公式在含参量积分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15):149-150. [3]费时龙,占伟军.函数项级数与含参量积分的一致连续性[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4(06):14-16. [4]王琪,张国林.欧拉积分在积分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6):97-98. [5]姬春秋,张国铭.含参量积分的一条定理及其应用[J].大学数学,2009,25(05):170-172. [6]田兵.欧拉积分在求解定积分中的应用[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9,23(03):22-24. [7]赵纬经,王贵君.欧拉积分在定积分计算中的应用[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1):5-8. [8]邓朝阳.含参量积分连续的一个充分条件[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3):229-230+234. [9]郭伟艳,张国才,王恕达.含参量积分局部一致收敛的判定[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2):5-6. [10]赵贤淑.欧拉积分类型与Dirichlet公式的一个证明[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1998(01):79-81. [11]王修林,张国才.含参量积分的次一致收敛性[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7(03):18-22. [12]张国才.含参量积分亚一致收敛的条件[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1994(01):64-66+73. [13]蔡崇春.一类非连续函数含参量积分的连续性[J].安康师专学报,1993(Z1):35-37. [14]高欣昌,韩德化,张国才.含参量积分亚一致收敛的条件[J].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3(03):121-124.

第二十章 曲线积分

[1]王冲.格林公式和同伦理论在第二型曲线积分计算中的应用[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33(02):4-5+28. [2]宁荣健,彭凯军.曲线积分的换元法[J].大学数学,2016,32(04):62-67. [3]张辉,李应岐,敬斌,方晓峰.第一类曲线积分的计算方法[J].高等数学研究,2015,18(02):27-29. [4]段耀勇.一道曲线积分题目的六种解法[J].大学数学,2014,30(03):95-97. [5]马晓东,蒋婧珊.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不等式的构造与证明[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5(01):8-11+96. [6]唐国吉,郑汉术,陈晓丹.第一型曲线积分的第二中值定理[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9(01):45-48. [7]赵奎奇.关于曲线积分中值定理“中间点”渐近性的进一步结果[J].大学数学,2010,26(01):178-182. [8]唐国吉.第二型曲线积分的中值定理[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8,38(23):255-260. [9]周建新.曲线积分中的参数方程法[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3):94-97. [10]唐旭晖,郑权,李冱岸.关于两类曲线积分之间的联系[J].高等数学研究,2008(02):40-42. [11]程希旺.对称性在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计算中的应用[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7(05):72-75. [12]赵益坤,节存来,王磊.关于曲线积分中值定理“中间点”的一个一般性结果[J].大学数学,2007(01):166-169. [13]刘富贵,鲁凯生.利用对称性计算第二类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的方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6(06):1069-1072. [14]时统业,周本虎.第二类平面曲线积分的对称性质及其应用[J].高等数学研究,2006(02):25-29. [15]李育强,石瑞民.曲线积分在曲面积分中的应用[J].大学数学,2003(03):106-108. [16]冯象初,付瑜,宋国乡.边界曲线积分方程的小波解法[J].计算数学,2002(01):21-26. [17]张凤霞.曲线积分中值定理“中间点”的渐近性[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1(04):107-109.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