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革,与此相适应,教育结构也将随之出现新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知识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促进人们的认识能力、思维水平的不断进步,由此,促进学校的课程结构与内容不断改进与更新。同样,学校的物质设备、教学实验仪器等都是一定的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发展水平。 (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教育担当着再生产劳动力的重任。教育培养人的劳动能力,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把一个简单劳动力训练成一个复杂劳动力,把一个体力劳动者培养成一个脑力劳动者。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并且通过教育可以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更多的人所掌握,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先进的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 试述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科学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影响到他们对教育内容、方法的选择和方法的运用,也会影响到他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教育过程中教育机制的设定。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一方面,科学发展正日益揭示出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使教育活动遵循这种规律;另一方面,科学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上的广泛运用,使教育对象得以扩大,促进了教育数量的发展。 (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教育内容的记载与表达方式,教学用具与器材的制造等,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作用。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1)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因为它是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教育作为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其作用一方面在于科学的继承与积累,把前人创造的科学知识加以总结和系统化;另一方面在于科学的扩大再生产,把前人创造
6
的科学知识传授给新的一代,使他们又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生产出更新的科学成果。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科学的体制化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最初很多科研机构是建在大学里的。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教育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也从事着直接的科研工作,这在高校里尤为突出。 (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教育向科学提出将科学成果在教育上应用技术化的要求,从而丰富科学技术的活动,扩大科学技术的成果。
第二章 选择、填空题答案
一、选择题 1 (3) 2 (4) 3 (3) 4 (4) 5 (2) 6 (3)
二、填空题 1 政治经济制度 2 舆论 3 生产力 4 人力资本 5 科学技术 6 学校文化 7 校园文化 8 校园文化 9 观念文化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选择题
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
A 系统性 B 能动性 C 客观性 D 主观性 2.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 孔子 B 荀子 C 孟子 D 墨子
3.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 ) A 弗洛伊德 B 威尔逊 C 格塞尔 D 皮亚杰 4.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孟子 B墨子 C孔子 D荀子 5.提出“白板说”的是 ( )
A 华生 B 洛克 C 卢梭 D格塞尔
6.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学工作应 ( ) A 有针对性 B 因材施教 C 抓住成熟期 D 循序渐进
7.“拔苗助长”、“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