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基础理论篇)习题参考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基础理论篇)习题参考答案

1-1 单向选择题

1-5 A B B B A 6-10 D B C B C 11-15 B A C B B

1-2 填空题

1. 1946,ENIAC2. 四,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3. 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和未来计算机4. 13075O = 163DH= 5693D5. 10101001.1B= 251.4O = a9.8H6. 1110111111B= 1677O= 959 D7. 原码:11000011 反码: 10111100 补码:101111018.D6D0H9. 计算机硬件系统 计算机软件系统 10.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1-3 思考题

1. 所谓信息是人们用于表示具有一定意义的符号的集合. 数据则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指人们看到的和听到的事实,是各种各样的物

理符号及其组合,它反映了信息的内容。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并赋予一定意义后即可成为信息。信息是有意义的,而数据则无意义。

2.信息技术是指与信息的产生、获取、处理、传输、控制和利用等有关的技术。信息技术在社会各行业的作用日益增强、并发挥着主导

的作用,使经济运行效率、劳动生产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人民生活质量达到全面的提高。

3.信息化社会(Information Society)的特征:① 信息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② 信息产业上升为最重要的产业;③ 计算机网络成为社会的

基础设施。

4.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新型元器件技术、光电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多媒体技术等。 5.信息能力是对各种信息技术的理解和活用能力,即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创造、传递的理解和活用能力。信息素养

是一个与信息的获取、理解、评价、交流、应用、生成密切相关的技能、观念、态度和经验的统一体。

6. 因为二进制数只有0,1两个数码,对应2种状态,用电子器件表示两种状态很容易, 另外二进制的运算规则很简单,即: 0+0=0,0+1=l,

1+1=10。这样的运算很容易实现,在电子电路中,只要用一些简单的逻辑运算元件就可以完成;再加上由于二进制数只有两个状态,所以数字的传输和处理不容易出错,计算机工作的可靠性高。

7.ASCII码采用一个字节进行编码,其中二进制最高位为0的编码称为标准ASCII码,是国际通用的;可表示各种运算符号、关系符号、控制符号、字母和数字等。扩充ASCII码的二进制最高位是1,其范围为128~255,也有128种。尽管对扩充ASCII码美国国家标准信息协会已给出定义,但在实际中,多数国家都利用扩充ASCII码来定义自己国家的文字代码。

8. 汉字也是采用对汉字的编码来实现的。汉字机内码是计算机内部处理汉字信息时所用的汉字编码,也称汉字的内码。 习题2

2-1单项选择题: 1-5 A B B B A 6-10 2-2填空题:

1. CPU的时钟频率2.算术逻辑部件、控制逻辑部件、寄存器组和内部总线3.微处理器、内存储器、总线、输入/输出接口4.静态随机存储器和动态随机存储器5. 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6. 只读光盘、一次写入光盘和可擦写光盘7. IDE接口和SATA接口8. 阴极射线管、发光二极管、液晶9. Universal Serial Bus 2-3思考题

1. 主机箱前面板上有光驱、前置输入接口(USB和音频)、电源开关和Reset(重启)开关等。主机箱的后部有电源以及显示器、鼠标、键盘、USB、音频输入输出和打印机等设备的各种接口,用来连接各种外部设备。

2. CPU插槽、内存插槽、总线扩展槽、BIOS芯片、主板芯片组、CMOS芯片、硬盘接口、并行接口、串行接口、PS/2接口、USB接口等 3. 微处理器主要性能指标

① 字长② 外频③ 主频④ 倍频系数⑤ 缓存⑥ 多核心处理器⑦ 生产工艺⑧ 超线程技术

4. 按照存储器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可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内存用于存放计算机当前正在执行的程序和相关数据,CPU可以直接

对它进行访问。内存储器按其工作方式的不同,又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和高速缓冲存储器。RAM是指在CPU运行期间既可读出信息也可写入信息的存储器,但断电后,写入的信息会丢失。ROM是只能读出信息而不能由用户写入信息的存储器,断电后,其中的信息也不会丢失。Cache是用来存放当前内存中频繁使用的程序块和数据块。

外存储器,又叫辅助存储器,简称外存。用于存放暂时不用的程序和数据,不能直接和CPU进行数据交换。当CPU需要执行外存中的某些

C D B A C 11-15

B D C C B 16-18 A C B

1

程序和数据时,外存中存储的程序和数据必须先送入内存,才能被计算机执行。常见的外存储器有软盘、硬盘、光盘和优盘等。 5. 外存储器(硬盘、光盘、U盘等);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数码相机等);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其他设备(网卡、声卡、调制解调器、视频卡等)。

6. (1)安装电源。 (2)安装CPU和风扇。(3)安装内存条。(4)安装主板。(5)显卡的安装。 (6)安装驱动器。(7)连接电源线。(8)连接机箱前置面板与主板间的连线:即各种指示灯、电源开关线。(9)连接显示器、键盘和鼠标。(10)再重新检查各个接线,准备进行测试。(11)给机器加电,若显示器能够正常显示,表明初装已经正确,此时进入BIOS进行系统初始设置。

习题3 3.1 选择题

1—5 D D A D C 6—10 B D B C D 11—12 B B 3-2填空题

1.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异步性2.程序、数据、进程控制块3.创建原语、撤销原语、等待原语、唤醒原语4.静态重定位、动态重

定位5.文件控制块(FCB)6.多用户、多任务7.先来先服务法、最高优先权优先调度法、时间片轮转法

1.答: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系统软件,它们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及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一个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和可扩展的工作环境。它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硬件功能的扩充。

操作系统具有五大管理功能: 处理器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用户接口。

2.答: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系统软件,它们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及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一个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和

可扩展的工作环境。它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硬件功能的扩充。操作系统在整个计算机系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特殊地位,它不仅是硬件与其他软件系统的接口,也是用户和计算机之间进行“交流”的界面。

3. 答:在多道程序系统中通常有多个程序并发执行,这时整个系统资源为多个程序共享,资源共享虽然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但却存在多

个程序对资源的竞争和相互制约问题。使得每个程序处理过程的行为和状态是不确定的,具体表现为:间断性、失去封闭性、不可再现性。所以,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引入进程概念来反映并发执行程序的特点

进程的基本特性是:动态性、并发性、 独立性、异步性、结构特征、制约性。

4.答:进程可在三种状态之间相互转换。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在调度程序为其分配了CPU后,该进程便可执行,这时它由就绪状态转变

为执行状态。正在执行的进程在使用完分配的CPU时间片后,暂停执行,这时它又由执行状态转变为就绪状态。如果正在执行的进程因运行所需资源得不到满足,执行受阻时,再由执行状态转变为等待状态。当在等待状态的进程获得了除CPU之外的其他资源时,它就又由等待状态转变为就绪状态。

5.答:存储器管理包括:内存分配与回收、内存共享与保护、内存扩充。

6.答:设备管理的任务是负责控制和操纵所有I/O设备,实现不同类型的I/O设备之间、I/O设备与CPU之间、I/O设备与通道和I/O设备与

控制器之问的数据传输,使它们能协调地工作,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I/O操作服务。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设备管理程序应具有缓冲区管理、设备分配和设备处理等功能。

7、答:文件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按名存取;实现对文件的共享、保护和保密,保证文件的安全性;并提供给用户一套方便操作文件的命

令。

习题4 4.1 选择题

1—5 C D C D C 6—10 D B D D D 11—15 B C D B B 16—20 D D A C C 21—24 B A C B 4.2填空题

1.数据的存储结构2.集合 线形结构 树形结构 图状结构3.相邻4.是对具体问题求解步骤的一种描述 确定性 可行性5.表的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6.取栈顶元素7. 2k-1 2k-1 8.59.610.中序11.顺序和链式存储结构12.顺序存储结构 有序表13.12,18,40,7,23,60,85

7,18,60,40,12,23,85

4.3 思考题

1.数据(Data):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在计算机科学中是指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被计算机存储、加工的符号总称。

数据结构(Data Structure):是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相同性质数据元素的集合。数据结构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对数据的操作运算。

2

数据的逻辑结构是指数据元素之间逻辑上的关系,它是数据的组织形式

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器中的存储方式称为数据的存储结构,又称数据的物理结构 算法是指令的有限序列,其中每一条指令表示一个或多个操作 时间复杂度是指算法中所包含简单操作的执行次数

空间复杂度是指在算法执行过程中所需要占用计算机存储器的存储空间大小 头指针具有标识单链表的作用,它指向链表的第一个节点。

栈(Stack) 是一种操作受限的线性表,它仅限制在线性表的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运算。允许进行插入和删除的这一端称为栈顶,另一端称为栈底,处于栈顶位置的数据元素称为栈顶元素。不含任何数据元素的栈称为空栈. 栈又称为后进先出(LIFO, Last In First Out)线性表或先进后出(FILO, First In Last Out) 线性表。在栈顶进行插入运算称为进栈(或入栈),在栈顶进行删除运算称为退栈(或出栈)。

队列(简称队)(Queue)也是一种操作受限的线性表。在这种线性表上,插入限定在表的某一端进行,删除限定在表的另一端进行。允许插入的一端称为队尾,允许删除的一端称为队头。新插入的结点只能添加到队尾,被删除的只能是排在队头的结点。因此,队列又称为先进先出(FIFO,First In First Out)线性表或后进后出(LILO,Last In Last Out)线性表。 树是n(n≥0)个结点的有限集合。在任意一棵非空树中 ① 有且仅有一个特定的称为根的结点;

② 当n>l时,其余结点分为m(m>0)个互不相交的非空集合T1,T2,?,Tm,其中每一个集合本身又是一棵树,并称为根的子树。 二叉树是结点的有穷集合,它或者是空集,或者同时满足下述两个条件: ① 有且仅有一个称为根的结点;

② 其余结点分为两个互不相交的集合T1、T2,T1与T2都是二叉树,并且Tl与T2有顺序关系(T1在T2之前),它们分别称为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

一棵深度为k(k≥1)且有2k-1个结点的二叉树称为满二叉树,这种树的特点是每一层上的结点数都是最大结点数,也就是说,满二叉树中没有度为1的结点.

深度为k(k≥1)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当且仅当其每一个结点都与深度为k的满二叉树中编号从1至n的结点一一对应时,称之为完全二叉树

2.二叉树的基本性质

① 二叉树第i(i≥1)层上至多有2i-1个结点。② 深度为k(k≥1)的二叉树至多有2k-1个结点。③ 对任何一棵二叉树,如果其终端结点数为n0,度为2的结点数为n2,则有关系式n0=n2+1存在。④ 具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为?log2n?+l。⑤ 如果将一棵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按层编号,则对任一编号为i(1≤i≤n)的结点x有:

?若i=l,则结点x是根,无双亲;若i>1,则x的双亲结点的编号为?i/2?。 ?若2i>n,则结点x无左孩子(且无右孩子);否则,x的左孩子的编号为2i。 ?若2i+1>n,则结点x无右孩子;否则,x的右孩子的编号为2i+1。 3.

顺序查找的查找过程:对一给定值,从线性表的一端开始,逐个进行记录的关键字和给定值比较,若某个记录的关键字和给定值相等,则找到所查记录,查找成功;反之,若直至线性表的另一端,其关键字和给定值比较都不等,则表明表中没有所查记录,查找失败。

二分查找的基本思想是:每次将处于查找区间中间位置上的记录的关键字与给定值比较,若不等则缩小查找区间(若给定值比中间值大则舍

弃左半部分,若给定值比中间值小则舍弃右半部分),并在新的区间内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查找成功或查找区间长度为0(即查找不成功)为止。二分查找算法仅限于顺序存储的有序表。

直接插入排序是一种最简单的排序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依次将无序表中的每个记录插入到一个有序表中的适当位置。

冒泡排序的过程:首先将第一个记录的关键字和第二个记录的关键字进行比较,若为逆序,则将两个记录交换,然后比较第二个记录和第三

个记录的关键字。依此类推,直至第n-1个记录和第n个记录的关键字进行过比较为止。上述过程称作第一趟冒泡排序,其结果使得关键字最大的记录被安置到最后一个记录的位置上,然后进行第二趟冒泡排序,??,直至排序结束

直接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是:首先在所有的记录中选出键值最小的记录,把它与第一个记录交换;然后在其余的记录中再选出键值最小的记录与第二个记录交换;依次类推,直至所有记录排序完成。

习题5

5-1 单向选择题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