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废课后作业题答案

第三章6题,十三章6题,8题没有做 1.1

(1),从性质上说,1995年的定义只说固废是产生的污染环境的物质;2005年的定义修订为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是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放弃的物品、物质,全面了固废的性质。 (2),从物质形态上说,1995年的定义只说废物是固态或半固态的;2005年的定义修订为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增加了固废的形态。

(3),从范围上说,1995年的定义只说固废是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2005年的定义修订为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废管理的,扩大了固废的范围。

总之,2005年的修订使得固废的定义更完整、更全面,更符合实际需要。

我国对固体废物法律定义的变化表明国家对固体废物的管理体系正在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实施从严管理固废的政策。 1.5(课本12、13页)

固废的“三化”管理原则是指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即减少固废的产生、充分合理利用固废和无害化处理固废,这是我国固废管理的基本技术政策;而固废的全过程管理原则是指对固废的产生、收集、运输、利用、贮存、处理和处置的全过程及各个环节都实行控制管理和开展污染防治。这两个管理原则并不矛盾, “三化”原则是从三种大的技术方法方面来对固废进行污染防治,全过程管理原则是从源头的生产到固废的末端治理这一系列的过程中解决固废污染控制问题,这两个管理原则是相辅相成的。 1.10(课本16页)

《固体法》对我国固废的管理规定了一系列有效的制度,包括: (1)将循环经济理念融入相关政府责任; (2)污染者付费原则和相关付费规定; (3)产品、包装的生产者责任制度;

(4)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 (5)固体废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6)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的“三同时”制度; (7)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8)固体废物进口审批制度;

(9)危险废物行政代执行制度; (10)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许可证制度; (11)危险废物转移报告单制度;

(12)危险废物从业人员培训与考核制度。

2.1

解:2005年人口数量为20万,2010年人口数量预计为22万,按几何增加法预测2006—2015年期间的各年人口规模,设未来每年人口增加率为k,则

Pn=Po exp(kn) ① 式中 Pn=22万,Po=20万,n=2010-2005=5,代入求得k=1.91%

设2005—2015年垃圾产率呈几何增长,每年增长率为x,则Wn=Wo(1+x)n ②

式中 Wn=1.1 kg/(d*人),Wo=200000(kg/d)/200000(人)=1kg/(d*人), n=2010-2005=5,代入求得x=2%

设2006—2015年每年垃圾产生量为N,则 Nn=Pn*Wn*365/1000 ③

式中 Nn为2006—2015年每年的生活垃圾产生量; Pn为2006—2015年的每年人口规模;Wn为2006—2015年每年的垃圾产率;n=2006—2015。

分别用式①、②、③求得2006—2015年的Pn、Wn、Nn,如下表: n(年)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Pn,( t/a) 203900 207800 211800 215900 220000 224300 228600 233000 237500 Wn,(人) 1.02 1.04 1.06 1.08 1.10 1.13 1.15 1.17 1.20 Nn,(kg/(d*人)) 75912 78881 81945 85108 88330 92513 95955 99503 104025 2015 2.3

242000 1.22 107763 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2007)的规定,重金属Cd的浸出浓度限值为1mg/L,而该电镀企业产生的污泥Cd的浸出浓度为0.15 mg/L,小于1mg/L,所以这些污泥只需按照一般工业废物进行处理即可。 2.5

(1)被三氯乙烷污染的土壤不是危险废物,因为三氯乙烷不是危险废物; (2)表面附上氢氧化钠的干的滤饼,因为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

(3)水溶液含20%的甲醇是危险废物,因为它的闪点低于600 C,具有易燃性;(4)浓硫酸是危险废物,因为她具有腐蚀性。 2.6

名录危险废物和土壤混合后还是危险废物;特性危险废物和土壤混合后不一定还是危险废物。因为名录危险废物是指《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指出的危险废物,只要固废中包含它,则该固废即为危险废物;而特性危险废物是指某些固废的物理、化学或是生物特性具有危险废物的性质,其所依据的参数有很多,如有毒有害物质的溶解度、挥发度、在土壤中的滞留因子、土壤/水分配系数等等,这些参数随环境变化性较大,所以原是特性危险废物的,与土壤混合后,其某些参数发生变化后有可能不再是危险废物。 2.10

解:化学组成为C60.0H25.4O37.5N7.8S5.6Cl的垃圾,其分子量为1669.3kg/mol, 水份含量为45.6%,灰分含量为14.3%,则各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碳(设全部为有机碳)17.24%,氢0.6%,氧14.36%,氮2.6%,硫4.28%,氯0.84%。 则废物的高位热值

HH=7831mc1+35932(mH-mO/8-mCl/35.5)+2212ms-3546mC2+1187mO-578mN-620mCl

=1/100*[7831*17.24+35932(0.6-14.36/8-0.84/35.5)+2212*4.28-3546*0+1187*14.36-578*2.6-620*0.84] =1157.1(kcal/kg)

HL=HH-583*[m H2O+9(m H-m Cl/35.5)]

=1157.1-583/100*[17.24+9(0.6-0.84/35.5)] =1020.5(kcal/kg) 2.14

解:由表得各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碳52.60%,氢6.82%,氧43.26%,氮1.02%,硫0.19%,灰分含量为6.55%。

所以垃圾中有机组分的化学表达式为C738.2H1148.6O71.9N12.3S 3.4

解:拖拽系统每次的时间为

Thcs=Phcs+S+h= tpc+tuc+tdbc +S+a+bx=0.1+0.1+0.1+0.1+0.004+0.0125*6=0.424(h/次) 每天清运的容器数量是10个,则每天往返次数为10次, Nd= [H*(1-W)-( t1+t2)]/Thcs 则

W=1-( Nd* Thcs + t1+t2)/H=1-(10*0.424+0.33+0.25)/8=0.3975=39.75%>15% 所以官员是正确的。 3.5

解:(1)垃圾车每个往返的行驶时间为h, h=a+bx=0.022+0.01375*(24*2)=0.682(h) (2) 能收集的废物收集点的数量

Np=V*r/(cfn)=27*2/(0.154*0.7*2)=250(个) 又Np =60* Phcs * n/ tp 所以Phcs=Np* tp/(60*n)=250*0.6/(60*2)=1.25(h/次) 又 每周垃圾车的往返次数为

Nd=Vd /(V*r)=460/(27*2)=8.52(次/周) 所以两个工人需要的工作量为

2.0工人*[8.52次/周*1.25h/次+9次/周*(0h/次+0.682h/次)]/8h/天 =4.2工日/周 3.6

3.7 (课本77页)

解:设Xij为从转运站Ti运到处置场Di的废物量

(1)约束条件:据每一转运站运往各个处置场的转运量与每一转运站的转运量关系有 X11+X12+X13+X14=400 X21+X22+X23+X24=300 X31+X32+X33+X34=200

X41+X42+X43+X44=200

据每一处置场接受来自各个转运站的垃圾转运量与每一处置场的处置量关系有 X11+X21+X31+X41≤500 X12+X22+X32+X42≤600 X13+X23+X33+X43≤600

(2)目标函数:使总费用最小,即

f(X)=X11*C11+X12*C12+X13*C13 +X21*C21+X22*C22+X23*C23+

X31*C31+X32*C32+X33*C33+X41*C41+X42*C42+X43*C43

= X11*8.3+X12*3.3+X13*7.8 +X21*10.8+X22*10.8+X23*6.8+ X31*10.8+X32*3.8+X33*4.8+X41*5.8+X42*8.8+X43*9.8 (可用单纯形法来求解) 3.12(课本75,76页)

解:设需卸料台数量为A,压缩设备数量为B,牵引车总数量为C,半托挂车数量为D, 因为 0.85*(1+2%)2015-2005=1.036kg/(人*天)>1.0 kg/(人*天) 所以2015年人均日产垃圾量为yn =1.0 kg/(人*天). t1 t1 到2015年该垃圾转运站每天的工作量为

E=k1Yn/365= k1*yn*Pn/1000=1.3*1.0*520000/1000=676(t/a)

设F为卸料台1天接受的清运车数,t1为转运站1天的工作时间,t2为1辆清运车的卸料时间,kt为清运车到达的时间误差系数,W为清运车的载重量,则 F= t1/( t2*kt) A=E/(W*F) B=A

设t3为大载重量运输车往返时间,t4为半拖挂车的装料时间,n为1辆半拖挂车装料的清运垃圾车数量,C1为牵引车数量,则

C1= t3/ t4 t4= t2*n*kt C= C1*A D=( C1+1)*A

4.2

解:已知Vm=5m3 ,Ww/Wm=36% ,Wm=2.1t ,Vs=3.5 m3 则ρd =Ws/Vm=2.1*(1-36%)/5=0.2688(t/ m3) ρw= Ww/Vm=2.1/5=0.42(t/ m3) e=Vv/Vs=(5-3.5)/3.5=0.4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