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主管检验技师考试临床血液学检验讲义第四章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

第四章 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

一、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的原理及意义 二、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

一、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的原理及意义 1.过氧化酶染色 2.过碘酸-雪夫反应 3.碱性磷酸酶染色

4.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 5.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

6.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和氟化钠抑制试验 7.碱性α-丁酸萘酚酯酶染色 8.酸性磷酸酶染色 9.铁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是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运用化学、生物化学等技术对细胞内的各种化学物质(酶类、脂类、糖类、蛋白质、铁、核酸)进行染色观察做定性、定位、半定量分析的方法。常规染色中使用较多的是酶类、糖类和铁染色。

1.过氧化酶(peroxidase,POX) 染色

(1)原理:血细胞内的过氧化酶分解H2O2,释出初生态氧,使无色联苯胺氧化成蓝色联苯胺,后者进一步变成棕黑色化合物,沉着于胞质内。

(2)结果判断:阳性结果为胞质内出现棕黑色颗粒。 ①(-)无颗粒;

②(±)颗粒细小、弥散分布; ③(+)颗粒较粗、局灶分布;

④(++)颗粒粗大、密集、分布较广,占胞质的1/2~2/3; ⑤(+++)颗粒粗大、成团块,几乎布满胞质; ⑥(++++)颗粒成团块状,充满胞质,并覆盖胞核。

图B、C 呈不同阳性反应强度的细胞(POX染色) (3)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

图A 呈阳性反应的嗜酸性粒细胞,颗粒粗大(POX染色)

1)粒细胞系统:分化差的原始粒细胞为阴性,分化好的原始粒细胞至中性成熟粒细胞均呈阳性。随细胞的成熟,阳性反应的程度逐渐增强。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强阳性反应,嗜酸性粒细胞阳性反应的程度最强,其阳性颗粒比中性粒细胞粗大,有折光性,嗜碱性粒细胞呈阴性反应。

2)单核细胞系统:原始单核细胞呈阴性反应,幼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呈弱阳性反应,阳性颗粒少而细第 1 页 共 13 页

·

小,弥散分布,有的也可呈阴性反应。

3)其他细胞:淋巴细胞、巨核细胞、血小板、幼红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均呈阴性反应。有的吞噬细胞可呈阳性反应。 (4)临床意义

1)帮助鉴别急性白血病的类型:

①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性原始粒细胞可呈阳性反应,阳性颗粒一般较多,较粗大,常呈局限性分布;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原始淋巴细胞和幼淋巴细胞均呈阴性反应;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性原始单核细胞呈阴性反应,有时虽少数可呈弱阳性反应,但阳性颗粒少而细小,常弥散分布。 ②小型原始粒细胞和原始淋巴细胞不易区别,如果小型原始细胞呈过氧化物酶阳性反应,可确定为小型原始粒细胞。

③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时须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鉴别,如果白血病细胞呈过氧化物酶强阳性反应,应确定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④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有时须与组织细胞白血病或恶性组织细胞病鉴别,异常组织细胞的过氧化物酶呈阴性反应,而白血病性幼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呈弱阳性反应。 2)成熟中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①活性增高:可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特别是化脓菌感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②活性减低:可见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放射病及退化性中性粒细胞。 2.过碘酸-雪夫反应(糖原染色) (periodic acid-Schiff reaction,PAS)

(1)原理:过碘酸是氧化剂,使含乙二醇基的多糖类物质氧化,形成双醛基。醛基与雪夫试剂中的无色品红结合,形成紫红色化合物,附着在含有多糖类的胞质中。红色的深浅与细胞内能反应的乙二醇基的量成正比。

(2)结果判断:阳性结果为胞质内出现红色颗粒、块状或呈弥漫状红色。 ①(-)胞质无色,无颗粒。

②(+)胞质淡红色或有少量红色颗粒,通常<10个颗粒。 ③(++)胞质红色或有10个以上红色颗粒。

④(+++)胞质呈暗红色或有粗大红色颗粒,可出现红色块状。 ⑤(++++)胞质呈紫红色或有粗大红色块状。 (3)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

1)粒细胞系统:分化差的原始粒细胞阴性,分化好的原始粒细胞至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均呈阳性反应,并随细胞的成熟,阳性反应的程度逐渐增强;嗜酸性粒细胞的颗粒本身不着色,而颗粒之间的胞浆呈红色;嗜碱性粒细胞为阳性反应,阳性反应物质为大小不一的紫红色颗粒。 2)红细胞系统:幼红细胞和红细胞均呈阴性反应。

3)单核细胞系统:分化差的原始单核细胞呈阴性,其他单核细胞呈阳性。绝大多数阳性,呈细颗粒状。有时在胞质的边缘处阳性反应颗粒较粗大。

4)淋巴细胞:大多数淋巴细胞为阴性反应,少数淋巴细胞可呈(+)阳性反应。

5)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巨核细胞为阳性反应,阳性反应物质为红色颗粒状,有时为红色块状。血小板为阳性反应,阳性反应物质为细颗粒状,有时为红色小块状。

6)其他细胞:浆细胞一般为阴性反应,少数可呈阳性反应,阳性反应物质为红色细胞颗粒状。巨噬细胞可呈阳性反应,阳性反应物质为红色细颗粒状。

第 2 页 共 13 页

·

正常骨髓象PAS染色呈不同反应的细胞 1-晚幼红细胞 2-嗜酸性粒细胞 3-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4-单核细胞 (4)临床意义 1)红细胞系统:

①红血病或红白血病时幼红细胞可呈阳性反应,有时阳性反应幼红细胞的百分比增高,阳性反应的程度也很强。有时红细胞也呈阳性反应。

急性红白血病时幼红细胞可呈阳性反应

②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又称地中海贫血)以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时幼红细胞可呈阳性反应,有时阳性反应幼红细胞的百分比也较高。有时红细胞也可呈阳性反应。

③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等疾病时,幼红细胞为阴性反应,有时仅个别幼红细胞呈阳性反应。

2)白细胞系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性原始淋巴细胞的阳性反应物质为红色粗颗粒状或红色块状,底色不红;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性原始粒细胞的阳性反应物质呈均匀分布的红色细颗粒状或呈均匀红色;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性原始单核细胞的阳性反应物质呈红色细颗粒状,弥散分布,有时在胞浆的边缘处颗粒较粗大。

第 3 页 共 13 页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