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名词解释2010年版药学三基考试题库

1.药物的相互作用系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同时应用时所发生的药效变化。即产生协同(增效)相加(增加)、拮抗(减效)作用。

2.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经过血管外给药后,药物被机体吸收进入循环的相对量和速率。41、半衰期是指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3.治疗指数(TI) 是指TD50与BD50的比值。此数值越大越安全

4.GIK也叫极化液,是指10%葡萄糖500ml加普通胰岛素8u,15%氯化钾10ml静脉滴注,7~10天为1疗程 5.羊水肠道循环:一些药物经羊膜转运进入羊水后而被胎儿吞饮,随羊水进入胃肠道被吸收入胎儿体内;从胎儿尿中排出的药物又可因胎儿吞饮羊水重新进入胎儿体内。形成羊水-肠道循环

6.有效血药浓度范围:通常是指最低有效浓度与最低中毒浓度之间的范围, 该范围又称治疗窗。

7.衰老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功能全面地、逐渐降低的过程。

8.时间药动学在药动学研究中,药物的体内过程可用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表示这一过程。通过药时曲线定量分析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 9.药物耐受性在连续用药过程中,有的药物的药效会逐渐减弱,需要加大剂量才能显效。

10.灰婴综合症是婴幼儿服用氯霉素后出现的一种临床综合症状,具体定义和特点是:新生儿及早产儿服用较大剂量的氯霉素,可引起急性中毒,表现为腹胀、呕吐、进行性苍白与紫绀、循环衰竭、呼吸浅表而不规则等症候群,称为灰婴综合征。

11.量效曲线药理效应的强弱与药物剂量大小或浓度高低呈一定的关系,如以药物的效应为纵坐标,将药物浓度或剂量用对数值作图,呈现典型的S形曲线,即是量效曲线。

12.表观分布容积是指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比例常数

13.骨质疏松症是由于生理和病理等原因使骨组织中钙含量丢失、骨空隙增加、机械机能下降,是骨代谢障碍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14.药物依赖性是反复地(周期性或连续性)用药所引起的人体心理上或生理上或两者兼有的对药物的依赖状态,表现出一种强迫性的要连续或定期用药的行为和其它反应。

15.抗胆碱酯酶类药M-样副作用:兴奋瞳孔括约肌,

因此瞳孔缩小,视力模糊,增加腺体分泌,流涎、出汗;支气管分泌增加和支气管痉挛,引起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肺水肿;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小便失禁;心动过缓,血压下降。

16.时间治疗-在实际药物治疗中应用时间药理学的知识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法称为时间治疗

17.治疗药物监测(TDM) 指在临床进行药物治疗过程中,观察药物疗效的同时,定时采集患者的血液(有时采集尿液、唾液等液体),测定其中的药物浓度,探讨药物的体内过程,以便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药动学和药效学基础理论为指导,借助先进的分析技术与电子计算机手段,并利用药代动力学原理和公式,使给药方案个体化。

18.保钾利尿药弱效利尿药安体舒通,其化学结构与醛固酮相似,可竞争性地与胞浆中的醛固酮受体结合,拮抗醛固酮的排钾保钠作用,就叫做排钾利尿药。 19.交叉耐药性是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如果对其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那么对另一种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也降低,就叫~

20.半数有效量能引起50%阳性反应(质反应)或50%最大效应(量反应)的剂量。

21.稳态血药浓度连续恒速给药以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当经过几个半衰期后,消除速度与给药速度相等,基本达到稳态,此时的血药浓度称为~~。

22.药物滥用是指无病情根据的大量长期的自我用药,造成药物依赖性

23.首过效应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经门静脉到肝脏,有些药物在通过粘膜及肝脏时极易代谢灭活,在第一次通过肝脏时大部分被破坏,进入血液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药效降低,这种现象称为首过效应。 24.依从性(Compliance) 是指患者能遵守医生确定的治疗方案及服从医护人员和药师对其健康方面的指导。

25.休克是指由于心排量不足或周围血流分布异常引起周围组织的灌注量不足,不能维持生命需要的一种状态,通常都有低血压和少尿。 26.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成人为125ml/min左右。

27.开关现象多发生于服用左旋多巴一年以上的患者,突然发生短暂少动(关状态)持续10min或数小时后又突然恢复良好状态(开状态),可数天发作一次,也可一日发作数次。

28.时间药效学

29.效能随着剂量和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剂量或浓度而效应不再继续增强,此时在量反应中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30.脱水药又称渗透性利尿药是指一类在体内不被代谢或代谢较慢,经肾小球滤过,而不被肾小管重吸收的小分子化合物。

31.祛痰药是一类能使痰液变稀或溶解,使痰易于咳出的药物。痰液的排出又可减少对呼吸道粘膜的刺激,间接起到镇咳、平喘作用,有利于控制继发感染。 1.试述应用利尿药治疗水肿时的注意事项。答:①对基本疾病作病因治疗;②动员组织间水肿液或体腔中积液进入血液循环,便于利尿消肿。这就要求患者卧床休息并进行支持疗法等;③低盐饮食以减少体内Na+量;④注意治疗失败的可能,如观察肾小球滤过率是否下降,醛固酮分泌是否继发性增多等

2.从时效曲线上可以获得哪些与临床用药有关的资料。可以确定合适的给药剂量,可以确定合适的给药时间间隔,可以预测血药浓度。

3.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有哪些? 答:1、产生灭活酶:

细菌产生的酶使药物失活;2、改变靶部位:菌体内靶

部位发生结构或位置的改变;3、增加代谢拮抗物:代谢拮抗物对氨基苯甲酸形成增多,而导致对磺胺类耐药;4、改变通透性:使药物不能到达其靶部位;5、加强主动外排系统:使药物在菌体外膜聚集减少 ,胞内药物排出增多。

4.简述应用胰岛素的病人大量饮酒造成严重低血糖反应的原因。答:酒精对胰腺微循环产生影响是经氧化亚氮和迷走神经介导,激活胰腺血流再分配,血流从外分泌转向内分泌(产生胰岛素)部分,从而使后期胰岛素分泌增加,因此导致低血糖。

5.简述β受体阻药的降压作用机制降压机制:1.抑制心脏:阻断心脏β受体,使心输出量减少。2.抑制?受体,减少肾素分泌,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血管张力降低,血容量减少。 3.阻断交感神经末梢突触前膜?受体,抑制其正反馈作用,减少释放。4.阻断中枢β受体,抑制中枢兴奋性神经元,减弱外周交感神经功能津。

6.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主要药理作用是松弛血管平滑肌,舒张全身动脉和静脉。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