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主题班会课汇总

如何上好主题班会课

一、什么叫主题班会课

主题班会是按照教育目的,任务的要求,在班主任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围绕特定的主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综合教育形式,也是中小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主题班会的意义和作用

1、 提高觉悟学会做人

通过主题班会课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陶冶情操,锻炼意志,指导学生的具体行动,使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学会怎样做人。

2、 获取信息提高能力

主题班会比其他课堂教学活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时代性,学生在主题班会中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而且主题班会要求学生收集资料,自己动脑、动手去琢磨,去思考,锻炼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主题班会无论是准备过程还是实 施过程都是锻炼提高学生的过程,尤其是对后进生的转化作用更大。

3、 发挥特长发展个性

一般来说主题班会往往要利用学生的特长,有特长的学生也都会利用这个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展示,所以班主任要充分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爱好,并予以安排角色,位同学们的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4、 增强凝聚力优化班集体

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活动来实现的,主题班会课是其中一条重要的实施途径,每一次主题班会课的成功召开,都会使班级向它的总体目标跨进一步,所以,也可以说主题班会是班集体发展的基础,同时它能使班风、班纪和班级的人际关系得到强化和巩固, 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三、主题班会应遵循的原则 1、 教育性原则

主题班会是一种传统的教育形式,目的就是教育学生。首先,在教育内容上,要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觉悟;既开阔了视野,又陶冶了情操;既有深刻的思想教育,又有美的享受。其次,在教育环节上,主题班会的各个环节都体现出教育性。如准备过程,无论是收集材料,整理材料还是编排演练都是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过程。实施过程更是如此,它是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是更完整、更集中、更系统的教育。班会结束后,更要巩固取得的成果,使学生在总结中受到教育,使教育的到继续和升华。当然,在班会活动中,有些环节的教育效果是比较明显的,有些环节的教育效果则是潜在的、隐形的教育。第三,体现在学生的内化上。一个主题班会教育性的高低,主要取决是否把教育内容真正让学生接受,内化到学生心里,如果教师费了半天劲儿,学生无动于衷,台上热热闹闹,台下没有共鸣,那么这节班会课则是失败的,一节好的班会课应该是全体学生,全过程的受教育的过程。

2、 针对性原则

组织主题班会必须具有针对性,决不能因活动而活动,每次确定什么主题,解决什么问题,采取什么形式等都要有针对性,否则收效不大,容易走过场,这就失去了教育意义。

首先主题班会要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为不同年级的学生身心发展不同,认知水平也不一样,因此主题班会必须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选取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同一内容的主题在不同的年级召开,所选取的内容和形式也要有所区别。如小学形式可以活泼些,知识点可以少一些。高中则可以知识点多一些,思想性强一些。例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贯彻,小学要从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入手进行教育,初中则已社会公德教育为主,高中则要结合实际探讨一下《纲要》颁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次,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班级存在的问题。组织班会必须认真分析班级状况,抓住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或是想而不清、思而不解的问题,提出带有启迪性的主题,及其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认识,从而改变他们的行为,也就是做到从要我做为我要做的转变。

第三,针对社会现实,使班会赋予时代性。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和掌握社会上的一些积极、消极的影响,针对社会上的一些热门话题,学生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召开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这样的班会更具有时代的气息,同时也更有吸引力和感召力。如:申奥成功、下岗问题、高消费、浪费问题等。

3、 趣味性原则

班会设计的趣味横生,就有极大的吸引力,会使学生自觉的参加班会活动,怎样才能具有趣味性呢?首先,班会的内容和形式要具有多样性,学生因为年龄的原因,最讨厌的就是单调重复,学生都有求新、求奇、求异、求变、求动的特点,只要班会有趣,学生往往会在班会前产生期待的心里,容易引发他们积极参与的动机,活动也会积极投入,尽自己最大努力完成工作,活动后还会反复回味,留下很深的印象,起到自动巩固和强化的教育效果。如果反反复复总是一个调子,学生很快就会厌烦。

其次,班会要讲究“奇”“新”。班会从内容到形式的设计要尽量“出其不意”以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学生喜欢第一次,如果年年重复同样的内容,学生就会乏味,班会也就失去了吸引力,所以班会切忌程式化,成人化,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也就是说班会 要经常创新。

4、 主体性原则

在班会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活动的主人,整个过程要义学生为主体,学生既是受教育者,有时教育者,每一节班会都应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当然,教师有指导作用却不能包办代替。

首先,对学生要充分放手、充分信任。现在的学生独立性比较强,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信任,他们愿意在班会中大显身手,老师应该给他们机会,特别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其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辅导,放手不是放任,自主不是自流,班会中应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一个好的班主任教师应该善于把自己的教育意图转变为学生的活动方针,把教师的教育内化为学生的行动。特别是在主题确定,方案实际上,教师要真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