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第4章 生产函数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企业的性质及经营目标 1.企业的性质
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理论,认为价格机制能有效的配置资源。问题是,假如生产是由价格机制调节的,生产能在根本不存在任何组织的情况下进行,那么组织为什么存在呢?
科斯在其被公认为是新制度经济学开山之作的论文《企业的性质》中提出了“交易成本”的概念。在科斯看来,企业和市场是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在企业内是“权威”指导资源的配置,而在市场上则是价格配置资源。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一个“企业家”)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即企业的性质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2.厂商的目标
在微观经济学中,一般总是假定厂商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这一基本假定是“经济人”假设在生产理论中的具体化。
需要注意的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厂商有时并不一定选择实现最大利润的决策,可能会以实现销售收入最大化或市场销售份额最大化来取代利润最大化的决策,这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
二、生产函数 1.生产函数 (1)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是指在生产中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包括劳动、土地和资本等。生产要素一般划分为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
劳动:指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土地:不仅指土地本身,还包括地上和地下的一切自然资源。 资本:表现为实物形态(资本品或投资品)和货币形态。 企业家才能: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 (2)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若以L表示劳动投入数量,K表示资本投入数量,则生产函数写为:Q?f?L,K?。
2.短期生产与长期生产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长期是指时间长到可以使厂商调整生产规模来达到调整产量的目的的时间段。在长期中,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以变动的,不仅劳动投入量、原材料使用量可变,而且资本、设备量也可变。
短期是指时间短到厂商来不及调整生产规模来达到调整产量的目的,而只能在原有厂房、机器、设备条件下来调整产量的时间段。在短期中,只有一部分要素如劳动投入量及原材料投入数量是可变的,而另一些生产要素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如机器、厂房、设备、高级管理人才等。
三、短期生产函数
1.短期生产函数的形式
短期内,假设资本数量不变,只有劳动可随产量变化,则短期生产函数为:
Q?f?L,K?
2.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
(1)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概念
劳动的总产量TPL指与一定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即TPL?f?L,K?。
劳动的平均产量APL指平均每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所生产的产量,即APL?。 L劳动的边际产量MPL指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即
TPL?L,K????????TPL?L,K?dTPL?L,K??????。 MPL??LdL3.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
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曲线如图4-1所示,从图中可以总结出这三个产量之间的关系:
图4-1 产量曲线和产量三阶段
(1)总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①TPL曲线上每一点的斜率代表边际产量。当劳动量在0?L2之间时,MPL不仅是正数,而且是逐渐增加的,TPL曲线的斜率为正,TPL曲线向上凹。在L?L2时,MPL达最大(即B?点),这时总产量曲线的斜率最大。
②当劳动量L2?L?L4时,边际产量虽然是正数,但是递减的,MPL逐渐变小,在TPL曲线上表示向上凸;当劳动量L?L4时,这时总产量极大,即D点是总产量最大值点,MPL曲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线此时与横轴相交于D?点,即MPL?0。
③当劳动量L?L4时,MPL为负数,MPL曲线达到横轴以下,总产量也处于递减,即当再投入劳动量时,总产量会减少。
(2)总产量与平均产量的关系
①连接TPL曲线上任何一点和坐标原点的线段的斜率,就是相应的APL值。当投入劳动量0<L<L3时,总产量与平均产量都是增加的。当L?L3时,APL达到最大,即C?点。
②当L?L3时,随着劳动量投入的增加,总产量虽不断增加,但到L?L4达到最大,此后就要递减,而平均产量在L?L3时已处于递减阶段。
(3)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①当平均产量处于递增阶段,即0?L?L3时,MPL?APL;当L?L3时,MPL?APL,平均产量达最大。
②当平均产量处于递减阶段时,即L?L3时,这时MPL?APL,这时说明边际产量的下降幅度大于平均产量的下降幅度。
4.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内容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2)边际报酬递减的原因 对于任何产品的短期生产来说,可变投入和不变投入之间都存在着一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在开始时,由于不变投入给定,而可变投入为零,因此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远远没有达到最佳的组合比例。随着可变投入的逐渐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逐步接近最佳的组合比例,相应地,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呈现出递增的趋势。一旦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达到最佳的组合比例时,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在这一点之后,随着可变投入的继续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越来越偏离最佳的组合比例,相应地,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便呈现出递减的趋势。
在任何一种产品的短期生产中,随着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最终必然会呈现出递减的特征。即边际产量递增阶段后必然进入边际产量递减阶段。
(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要发生作用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前提条件: ①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比例是可变的,即生产技术系数是可变的。 ②技术水平保持不变。
③所增加的生产要素具有同样的效率。 5.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 根据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把产量的变化分为三个区域,如图4-1所示。
第一区域,是平均收益递增阶段。可变要素劳动量L投入的增加,使平均产量增加。这时,因为边际产量高于平均产量,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都能提高平均产量。这表明,和可变要素劳动量L相比,固定要素(如资本K等)投入太多,很不经济。在这一区域,增加劳动量投入是有利可图的,它不仅能充分利用固定要素,而且能使总产量以递增的比率增加,任何理性的厂商通常不会把可变要素投入的使用量限制在这一区域内。
第二区域,是平均收益递减阶段。从平均产量最高点开始,随着可变要素劳动量L投入的增加,边际产量虽递减但大于0,故总产量仍递增,一直到达最大时为止。另一方面,平均产量开始递减,因为边际产量已小于平均产量。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