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选修)第1单元《2 杜甫诗三首旅夜书怀》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选修)第1单元《2 杜甫诗三首

旅夜书怀》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旅夜书怀》字词、中心思想。 初步掌握鉴赏诗歌中心的方法,建立初步的鉴赏能力。

2、情感态度: 通过诵读体会诗人当时孤苦寂寞、漂泊无依的感情。 3、过程方法: 吟咏、赏读相结合,讨论、讲析相结合

2学情分析

高中的学生已经读过很多诗歌,对诗并不陌生,但是他们并不能准确的分析诗歌,不能更好的鉴赏诗歌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鉴赏诗歌中心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鉴赏诗歌中心的方法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旅夜书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情境导入,引起学生兴趣】( 3分钟)

沙画激趣导入新课。欣赏沙画,让同学们猜画面是什么诗句。从而引出《旅夜书怀》。并回顾我们学过的杜甫的其他佳作(登高、春望、望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诗【学生自读、组内互评、加深理解】( 5分钟) (1)听读:字音和节奏

(2)单读 抑扬顿挫和舒缓轻重 (3)齐读

(4)自由朗读 (把握诗人的感情) 诵读提示

这首诗内容极为丰富,把自己当成诗人去读。

2、学生介绍背景及作者【学生课下查阅的资料,学生展示,分组进行】( 3分) (1)关于杜甫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2)《旅夜书怀》的写作背景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3、熟读并翻译《旅夜书怀》【学生抢答】( 4分钟)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每组出一个代表展示】( 5分钟) (1)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2)翻译下列句子

(1)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2)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5、再读课文。

三、文本解读,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5分钟)

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那些景物?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学生自学、合作探究】

2、诗的后两联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合作探究2【学生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全班讨论】

3、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4、三读诗歌。

5、熟读并翻译《旅夜书怀》【学生抢答】( 4分钟)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每组出一个代表展示】( 5分钟) (1)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2)翻译下列句子

(1)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2)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3、再读课文。

三、文本解读,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5分钟)

1

>>鐏炴洖绱戦崗銊︽瀮<<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