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

关于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高等教育学论文

关于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

钟英辉

(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新媒介具有交互扁平化、传播网络化等特性,发展迅猛。我国网络舆情复杂,大学新媒介素养教育相对落后。因此,合理利用大学资源,区分新媒介道德、辩证识别信息、新媒介运用,对开展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十分必要。 关键词 :新媒介素养;新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媒介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8-0180-03

作者简介:钟英辉(1987-),女(汉族),四川广安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高频器件辐照效应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大行其道,微传播急剧改变着中国的传播生态和舆论格局。与此同时,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介正在加速融合,新媒介将引发又一轮传媒革命,这对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和新媒介素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新媒介与新媒介素养

新媒介是指为适应信息传播需求而出现的基于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进行双向互动,多媒介信息传播的新兴媒介的总称。新媒介目前主要是计算机网络媒介和手机网络媒介,包括门户网站、电子邮件、BBS、博客、QQ、微信、手机电视等。随着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网络媒介和手机网络媒介又有不断融合的趋势[1]。

新媒介具备两种特性:①交互扁平化,如图1所示。新媒介有强大的交互能力,这种交互跨越时间与空间,信息传播中每个信息发送者同时也是信息接受者。而传统媒介是缺乏这种能力的,如期刊杂志与读者间明显缺乏交互性,读者难以随时进行信息反馈。

双向互动交流是新媒介的最重要特征和最突出的优势。②传播网络化,如图2所示。新媒介传播方式不再是传统媒介中的一对多,而是多对多的网状结构。网络化传播方式,使得其信息传播速度大大提升。依据六度分割理论,新媒介信息可以轻而易举的覆盖整个新媒介人群。正是由于新媒介的这些技术特征,赋予了“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更加明显的时代特征[2]。

媒介素养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对媒介素养的定义是: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3]。这是传统媒介时代媒介素养定义的典型代表,着重强调的是对媒介信息的选择性接受和运用的能力,而对媒介本身的使用能力没有过多涉及。然而,在新媒介私化,“人人都是新闻人,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今天,其内涵界定的局限性相当明显。可见,传统媒介素养的客体主要是媒介传输的信息,而新媒介素养的客体则更侧重于媒介本身。

新媒介素养不应单单停留于对信息的检索和使用上,而更应关注新媒介的蓬勃发展。新媒介素养,是在社交网络革命、互联网革命和移动革命的背景下,个人为了适应新的媒介环境和社会关系变化,构建更大更好的社交网络,应该掌握的新的能力。从规范信息传播行为的角度来看,新媒介素养更强调运用新媒介来进行社会交往、参与创造的能力。因此可以将新媒介素养简述为:基于新媒介的认知与道德,对新媒介所传播信息的选择与评估,以及参与运用新媒介的能力,即认知、评判、运用新媒介的态度与能力。可见,新媒介素养可区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新媒介认知与道德,二是信息选择与评估,三是新媒介参与及运用。 二、培养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必要性

大学校园环境与高中校园环境的鲜明对比,决定了大学时代是全面接触新媒介的爆发期,而此时也正值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他们不单利用各类新媒介接收海量信息,积极转发传播信息,而且踊跃表达自己的意见观点。大学生由于对偏激的网络舆论缺乏客观全面的判断力,极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有的甚至利用网络漏洞违法犯罪,能够正确认知、评判、运用新媒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