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玉米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
作者:李庆宝
来源:《新农村》2018年第15期
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地形呈西南高、东北低,辖11个县市区46个乡镇156个村庄,总面积10356平方公里。玉米生产是当地农民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玉米种植模式的先进技术的引进,玉米的产量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效益不断的得到改善和提高。但玉米生产过程中,各种病虫害的危害严重影响了玉米的质量和产量。在日常生产中。做好各种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提倡绿色防控理念和常见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1玉米病虫害防治理念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及治理越来越重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如何推动农业现代化、如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如何保障国家食物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我们农业人深感责任重大。在玉米生产中,我们必须树立绿色、环保防控理念。 2玉米品种的选择
选择玉米种子,应从产量高,品质优,口感好,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强等来考虑,选择优良。如高产玉米品种郑单958、登海605等。 3科学预测预报,提供精确防治时间
充分发挥测报站、农技站的技术人员的作用。建立一套科学的预测预报机制,对玉米各个生长时期的病虫害的发生规律进行提前告知,让老百姓对病虫害发生规律和发生时间做到心中有数。防治技术得心应手,对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杜绝病虫害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二次繁殖。对玉米的产量与质量造成危害与影响。 4综合防治,有效控制玉米病虫害
在玉米生产中,针对各种病虫害的发生,我们应提倡综合防治技术。提高玉米植株的抵抗各种病虫害危害能力。确保玉米高产的同时,又质量达标。如通过对玉米田的翻耕、土壤处理、种子包衣等技术处理。消灭土壤中的病原体,减少病虫基数,提倡运用天敌防治病虫害的发生,科学使用农药。减少田问污染。 5玉米大豆间作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玉米是喜温喜光植物,要想高产,我们应选择叶片紧凑型品种。通过缩小株距。扩大间距的种植模式,确保玉米种植密度不减。又能保证大豆的通风性和光合作用。既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还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而大豆也是该地区的优势产业。通过玉米与大豆间作种植模式。既能实现机械化播种和收获,达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大豆的目的。还大大减少了劳动力投入。切实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目前这项技术通过对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技术示范带动,在临邑县德平镇、兴隆镇和禹城市房寺镇的3个家庭农场。进行了1000亩的示范推广,效果非常好。今后将在全市大面积推广应用。为全市种植结构调整。促进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6玉米病害发生与防治
6.1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治。大小斑病属于真菌性的病害。在玉米整个生长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尤其在玉米抽雄后最为严重。
防治方法:(1)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2)在玉米种田间发现发病的叶子。要及时将其摘除带出田间并销毁。(3)增施磷肥,中耕除草,加强田问管理。(4)及时用药的防治,在其发病初期15-20天用品润喷洒1次。连喷3-4次或特富灵、阿米西达对水喷雾防治。 6,2玉米瘤黑粉病防治。玉米瘤黑粉病。又叫黑粉病,从幼苗到结穗期都会感染这种病害。
防治方法:(1)用三唑酮用阿卡50.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玉米进行拌种。(2)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玉米品种,合理密植。进行田问科学管理,合理轮作。(3)在玉米的抽雄期使用1,0%的波尔多液进行涂抹雄穗。或玉米抽雄前10天用50.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对水喷雾防治。
7玉米虫害的防治技术
7.1玉米螟的防治:玉米螟又叫“钻心虫”。以幼虫危害心叶。钻到玉米秸杆里随存放在玉米秸杆而越冬,第二年春季羽化为成虫。
玉米螟的防治方法:(1)对秋季存放的玉米秸杆采取粉碎、碾压、沤制等手段减少玉米螟的越冬基数,玉米收割后及时秸杆还田。并结合整地撒毒土进行深翻处理,可消灭大量的玉米螟幼虫;利用黑光灯、糖醋盆、性诱剂等对成虫进行捕杀,从而减少田问的危害;(2)在玉米心叶期之后,用0.3%辛硫磷颗粒剂或苏云金杆菌等农药与细土混匀后制成毒土。撒施于心叶内或大喇叭口内;在玉米穗期用50.0%敌敌畏乳油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用毛笔醮涂雌穗;(3)用赤眼蜂进行天敌防治。
7.2玉米粘虫的防治。玉米粘虫迁飞性强,以幼虫危害玉米叶片,严重时将玉米叶子全部食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玉米粘虫防治方法:(1)每亩用20.0%杀菊酯乳油15-45克,兑水50公斤进行喷雾防治。(2)对玉米粘虫的幼虫期,应该选择使用灭幼脲对水防治玉米粘虫,防效高又不会杀伤天敌。
结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安全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只有树立绿色防控理念,才能从源头上减少农药的污染;我们只有改变以往种植模式,才能实现农业机械现代化,才能解放更多的劳动力;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食物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