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大学生小群体对于大学生从众行为的影响
作者:周冬雨,李庆华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07期
摘要:“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人们普遍具有从众心理。当代大学生在所处群体影响下的从众行为表现在学习、生活和消费等各个方面。小群体是从众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研究小群体现象对当代大学生从众行为的影响,对于优化群体结构,利用大学生从众行为的积极影响,防止其消极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从众行为;小群体;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7-0306-02
从众行为在当今社会相当普遍,对从众进行分析研究,积极加以调控有利于社会控制的优化。因此分析大学生从众行为的表现和成因,分析小群体对大学生从众行为的影响,对于促进学生积极从众行为的发生,控制消极从众行为的出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一、大学生常见的从众行为表现 (一)学习从众行为
每个学生在大学里都在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寻求新的学习动力。班级、宿舍每个成员的表现都是其他成员有直接的影响。他们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同时在某些方面与班级大多数人保持一致。而且,如作息习惯等方面也趋同和从众。比如,一方面,宿舍成员集体出动参加某个课余小组的活动,集体考研究生,集体做相册;另一方面,集体迟到、作弊等不良现象也在会比较集中的出现在同一个集体,这就是从众心理的影响。 (二)消费从众行为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年龄较轻,阅历尚浅,和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不同。大学生在消费方面从众心理很强,比如崇尚品牌,穿着品位,吃喝高档,玩得时尚,这也是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相当普遍的现象。 (三)恋爱从众行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学生由于在年龄、阅历上的欠缺,人生观,世界观没有彻底确立好,由此产生了不够理智、不够正确的恋爱观。在教室里同读一本书、在食堂同吃一碗饭,互相喂饭的现象随处可见。有的班级在某阶段几乎没有几人谈恋爱,而某一阶段则出现了一大群。同时大学里也有同一寝室或者其他寝室同学怂恿某个人追求他人的现象,而这种怂恿行为往往发挥作用,尤其是在宿舍熄灯之后的私聊,同寝室同学之间交流心得,没谈恋爱的羡慕谈恋爱的,谈恋爱的鼓动没谈恋爱的,如此相互地“鼓劲”便会出现恋爱“传播”、盲目的从众现象。 (四)择业从众行为
高校的不断扩招使大学毕业生就业趋于市场化,多数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大多数大学生的选择职业意向还是前往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城市,他们在那里可以找到理想的职业,随之而来的是高额的收入、安定的生活、多方面的保障等。在选择职业时盲目性很大,一般以“大都市情结”和“公务员铁饭碗”居多,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对自己没有把握和信心,定位不准确,甚至有一些人在已经签好工作的情况下,看到身边的好朋友或同寝室的、同班级的同学考公务员、考研而盲目从众,放弃了很好的适合自身将来发展的机会。根据调查显示50%的同学认为择业时有“从众行为”,学生不去冷静的明辨是非,只会跟着别人走 [2]。 二、大学生小群体是从众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文中大学生常见的从众行为表现都是针对同宿舍、同班级等小群体而言。事实上,在不同的小群体中,从众行为的表现形式各有不同。那么,大学生从众行为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社会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群体成员相互接触的过程中,相互仿效、接受暗示、表现出服从基础上形成了群体的规范。群体规范一旦形成,就过来对整个群体发生作用。可以说大学生小群体是从众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大学时期,大学生学习、生活在各类群体中,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随时受到群体的冲击。虽然很多时候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肯定什么、接受什么、赞同什么,但是当个人意见与群体中多数人的意见相违背时,他们会感到紧张、焦虑和矛盾。他们害怕孤独,不愿意处于自我境地,在群体压力下表现为顺从,这种顺从就是从众。正如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查·霍顿·库利所说:“从众的一般动机,是由弱或强的对不从众感到难堪和不便的感觉构成的。”[3]罗杰斯也曾指出:“青年的从众行为很可能是他在自我需要被接受与保留其个性这两者之间的一种妥协,尽管他们相信保持个性很重要,但是他们同时也感到了受欢迎而与同伴保持一致是必要的。”[4]同样道理,一部分大学生为了更好地融入群体而不被排斥,在群体大多数意见面前也会选择“追随大流”。此外,大学生从众的产生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如由于独立自主意识差导致盲目、追赶潮流;由于自我认同的羞耻感而导致作弊及同居等;由于个人心理冲突及价值观变迁而导致择业的等[5]。但是诸多心理因素并没有大学生周围小群体发挥的作用大,小群体对大学生从众行为的作用应该充分引起重视。 三、规范小群体,正确引导大学生从众行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群体对大学生从众行为的影响很大,由于小群体行为的一致性,使他们的行动往往在系、班集体中占有重要的分量。调动得好,他们会成为一股可贵的突击力量、生力军;反之,他们会成为一股严重的腐蚀力量。因此,我们对小群体的积极作用要给予重视,加以利用;对其消极作用,要多做工作,加以引导,变消极为积极。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文化、高校德育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对群体中的每个成员产生着教育作用,潜在地支配着每个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使其能够不断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方式,从而改变原来不良的思想道德行为和习惯。 (二)营造良好的班级和宿舍氛围
群体氛围是影响从众行为的重要因素。和谐民主的班级氛围,可以使大学生的归属感增强,让学生们在情感上得到认同,依赖信任这个团体,从而增加整个团体凝聚力、向心力。因此应加强对学生行为的科学管理,保持与学生的平等地位,不以权威者自居,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会形成良好的集体风气和相互支持的班级风气。同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宿舍成员建立平等整合的群体氛围,要求宿舍成员之间关系融洽、互有好感、互相关心和帮助,这种亚文化氛围对群体成员的无形约束力,可以起到激励作用,成员之间的相互容忍和坦诚相待可以避免消极从众行为的发生。
(三)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凝聚功能,引导积极的从众行为
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自发组织起来的以增进友谊、丰富课余生活、增长知识、开辟第二课堂、陶冶情操、为目的的群体性组织。这种团体组织典型的“人以群分”,是根据兴趣爱好相同或相近者结合而成的“自由联合体”,成员们在相互交往时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互相沟通后很容易出现“仿同效应”。因此,加强对学生社团组织的管理和社团活动的正确引导,对于引导学生见贤思齐的“从众”行为,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合理利用大学生小群体“领袖”的正面影响力,防止消极从众行为
在新入学的大学生中,从众于非正式群体“意见领袖”的现象较为普遍,如有号召力的老生、老乡等。大学新生涉世不深、对学校情况不熟,经常会出现简单模仿和从众行为。他们把“信得过”的老生、老乡作为学习的“楷模”,甚至盲目追随。学习上表现为“他咋干我咋干”,在遵守校规校纪方面也向他们认为的“领袖”学习,这就就会出现“从良则良,随莠则莠”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