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麻城市集美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 对比阅读专项练习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

对比阅读

(二)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11—15题。

【甲】伤仲永(节选)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 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1.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限划一处。(2分)

⑴余闻之也久 ⑵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⑴即书诗四句 ⑵稍稍宾客其父 ...

⑶无从致书以观 ⑷同舍生皆被绮绣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或以钱币乞之 或遇其叱咄 ..B.未尝识书具 尝趋百里外 ..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还自扬州 手自笔录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⑴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⑵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5.阅读这两则短文,你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请写出三点。(3分)

【2013年·江苏省盐城市】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0~13照。(15分)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1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心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争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 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选自《陶庵梦忆》)

【注】①挐:撑(船)。②毳(cuì)衣:毛皮的衣服。③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hàng dàng ):天上的白气。④芥:比喻细微,微小。⑤①白:酒杯。 10.解释选文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互相轩邈 (2)窥谷忘反 .. (3)上下一白 (4)及下船 ..11.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 )

A.急湍甚箭/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百叫无绝/以为妙绝 .... c.余强饮三大白/项为之强 D.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译文: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文: 13.填空和简答。(5分)

(1)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乙文中“雾凇沆砀……舟舯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意境优美。有人依此作T一幅画,请你为这幅画加个标题: 。(1分)

(3)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2分)

【2013年·山西省】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7~11题。(12分)

马 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敌虽有名马,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

千里之马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③捐:白白费掉。 7.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 (2)一食或尽粟一石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策之不以其道 .

(2)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手?

10.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 ,以“食马者”寓 。 (2分)

11.《马说》与《千里之马》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2分)

【2013年·四川省眉山市】

【甲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念(思念、想念)无与为乐者 水尤清冽(凉)

B.凄神(感到心情凄凉)寒骨 乃记之而去(离开) C.相与(互相)步于中庭 悄怆(忧伤的样子)幽邃 D.但少闲(清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盖(盖子)竹柏影也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高可二黍许 B.如鸣珮环,心乐之 辍耕之垄上

3

C.全石以为底 以其境过清 D.乃记之而去 学而不思则罔

9.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文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的微妙心境,语言朴素而含有深长的意味。 B.柳宗元贬官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写下了乙文。 C.乙文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移步换景,抓住了小石潭的清幽、冷寂的特点来写的。 D.以上甲乙两篇文章都是作者被贬官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因此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完全相同的。

10.把下面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乃入见。问:“何以战?”

【2013年·浙江省丽水市】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0-24题。(16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①,日煮粥一釜②,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其二,断齑③数茎啖④之。留守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自讶曰:“大人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仲淹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已久,今遽亨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注释】①南都书舍:当时有名的书院。②釜:锅子。③齑(jì):腌菜或酱菜。④啖:吃。⑤留守:官职名称。

2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礼愈至 .(3)日煮粥一釜 .(4)馈以佳肴 .

2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 A.不敢出一言以复(来) 遗以食物(把)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向) 就学于南都书舍(在) C.俟其欣悦(他,指老师) 其喜洋洋者矣(他,指范仲淹) D.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的) 辍耕之垄上(去)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4

23.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表。(3分) 选文 主要人物(人名) 甲文 乙文 (1) 范仲淹 主要内容(限8个字) 借书抄书,从师求教 (3) (2) 24.从下列(1)(2)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3分)

(1)甲文的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你是否赞同这种从师态度?为什么? (2)范仲淹不吃同学的父亲送给他的好饭好菜。你是否赞同这种行为?为什么?

【2013年·辽宁省锦州市】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12—15题。(12分) 【甲】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几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观第五泄记(节选) 袁宏远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

共同点 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

幻。

【注释】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著名旅游胜地。②罅(xià):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qī):斜靠。 12.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日光下澈: (2)其岸势犬牙差互: ...(3)疾趋: (4)山行之极观也: ..13.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凌神寒骨,悄怆幽邃。 (2)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14.请从【甲】【乙】两段文字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2分) (1〉《小石潭记》: (2〉《观第五泄记》:

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