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有效策略与指导

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有效策略与指导

一、案例再现:

这是笔者的一次失败经历:在小班区角活动中,有较多的男幼儿选择“建构区”,女幼儿则基本选择“娃娃家”,个别幼儿选择“拼图”、“走迷宫”、“绕线”等区角。由于建构区幼儿太多,一时出现了轰乱现象, 笔者为了使游戏顺利进行,便指定和重新分配了各个区角的人选和人数。由于这些建筑师很多不是出于本意或者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经验,倒腾了一会以后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他们东看看、西晃晃,跑出“建构区”又选择了“娃娃家”。于是“娃娃家”里面也是人挤人,出现了两个“妈妈”,两个“爸爸”,也多出了许多“爷爷”、“奶奶” 。笔者发现“妈妈”这一角色不到位,烧饭做菜不像样,便主观的让幼儿看她示范,再让幼儿照着做一遍。笔者为了丰富娃娃家的游戏,还事先设计了帮娃娃过生日的情节,为娃娃做好了生日蛋糕,游戏中还叫了几个正在做其它游戏的幼儿到娃娃家做客。等笔者安排好一切后却发现所有的幼儿都很木然,畏首畏尾生怕做错了什么一样。 二、案例分析: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笔者在自选游戏中忽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例中的游戏活动从根本上剥夺了幼儿自主自由的游戏的权利,成了笔者精心设计导演的一场戏,“建构区”人太多,教师可以适当加以引导,但不能主观地让幼儿服从自己的安排;教师可以以“建构顾问”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以提建议的形式间接的引导幼儿顺利地开展游戏。同样,在“娃娃家”游戏中,教师应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以平等身份参与游戏过程,与幼儿共同探索操作,相互交流,切不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例中“妈妈”这一角色扮演不到位,教师可以用“做客”形式参与到游戏中,将发现的问题间接、委婉的提出,和幼儿共同商量,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自觉改进。

但是如果有人认为自选游戏就是随便幼儿玩什么、怎么玩,彻底地让幼儿自由、自主,老师不应当参与到其中,那就曲解了游戏的本质。事实上,游戏的本质在于“幼儿自主自发的表现和创造活动”。强调自选游戏的自主性并不意味着对幼儿游戏的放任,也不是否定成人对游戏的指导,而是为了澄清游戏的本质,还幼儿游戏的本色,让幼儿在成人适当引导下自主游戏,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创

造性自我实现的快乐活动,更好地实现游戏的潜在功能。 三、游戏指导措施及策略

者建议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一)创设合适的游戏环境

幼儿开展自选游戏不仅仅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还包括成人提供环境引导下进行的游戏。成人为幼儿创设的游戏环境主要涉及游戏场地、游戏材料、游戏活动区角的设置等。针对前面所提出的问题,笔者主要对区角游戏区的设置与游戏材料的投放作出几点建议: 1.设置合理活动区角

首先,教师在设置活动区时,要认真的分析各类游戏的教育功能。比如,“娃娃家”它有益于丰富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了解人际关系及不同角色的身份,学会表达个人意愿、情感、见解,发展语言交流能力、表征能力,激发想象力及反映现实生活的能力。“积木区”游戏不仅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建构能力,增进空间知觉,促进表现力、创造力的发展,同时可以有益于幼儿之间的相互交往,学习协调行为,培养分析、合作能力,促进幼儿伙伴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影响等。一般情况下,一个班的自选游戏活动区设置应有:角色游戏区(娃娃家、商店等)积木区、益智操作区、美工区、科学区、音乐区和表演区。 2.配置合理游戏材料

玩具材料是幼儿游戏的工具,是幼儿游戏的物质支柱,幼儿通过使用玩具在游戏中学习、掌握知识、丰富生活经验。教师在配备、投放、变换玩具材料时,必须考虑不同年龄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同时还要兼顾不同的教育领域的性质和相应的方式、不同儿童的个别差异及不同地区幼儿园乃至活动室的差异,做到结构合理、安排有序、目标具体,投放适时、适度、适量、及时调整,积极推进,使玩具成为不说话的老师,以满足幼儿成长的需要。

对于小班幼儿,尽量为他们提供一些形象生动,色彩鲜明的游戏材料。如:瓶盖、五彩盒子、各色布等,数量多一点,种类少一点。可以开展“找春天”、“娃娃家”、“扣扣子”等游戏,使孩子在玩玩弄弄中获得自主发展。据笔者观察发现:目前许多幼儿对高档玩具并不感兴趣,却对废弃的瓶瓶罐罐和野外拣来的自然材料情有独钟,他们把小石子当汤圆、瓦罐当锅,游戏起来津津有味。根据这一现象,

笔者想到幼儿自选游戏的配备不能仅仅局限于厂家精心设制的,可以从多种途径来开发材料。

(二)教师深入游戏活动,加强指导

在笔者观察中发现:在自选游戏中,凡是有教师参加的活动,都能吸引很多的幼儿,而且玩得更有兴致。幼儿因为年龄小、能力差,对周围环境的依赖性较强,家长对幼儿的影响作用就更大。这里应当强调的是,自选游戏虽然是幼儿自主选择的游戏,但是教师参与并不一定意味着干涉幼儿的游戏,并没有阻碍幼儿的个性发展。教师与幼儿一起玩耍,可以缩短成人与幼儿间的距离感,同时更有利于教师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通过游戏让教师了解幼儿身心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更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 1.引导幼儿游戏活动

在游戏活动前,如果幼儿自主游戏有困难,教师应先以指导者的身份,引导幼儿选择活动,开始游戏。比如,教师可以先介绍材料、提示或建议活动的方法,启发已有的知识经验,并提出行为要求,提醒游戏规则,引导幼儿自选活动和积极参与游戏。避免出现有些幼儿不知道玩什么,无所事事的行为。对上述现象,教师可以游戏伙伴(顾客)的角色,对某些区域人太多这一现象适当调解。比如说“哎呀,我想做小英雄去冒冒险,找宝藏呢呢!”利用幼儿爱模仿的天性,将幼儿引入较少人参加的“走迷宫”。 2.参与幼儿游戏过程

游戏开始后,教师不能为了不影响幼儿自主游戏而坐在一边观察,应以游戏伙伴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比如,在实习期间,一个幼儿玩插具时,我参与进去,同他合作,并问他插的是什么,用几块玩具能搭成,都有什么颜色,还能插出什么东西。这一系列的问题包括了许多教育内容,有数、颜色、语言的沟通,并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创造才能。如果只是让幼儿自己玩,老师不参与指导,其教育作用是迥然不同的。游戏中,幼儿的交流能力、意志、品德、性格、情感、兴趣等都反映出来,这些方面只有通过幼儿自身活动锻炼才能提高,老师不能够代替。因此,指导幼儿游戏时要让幼儿发挥主体作用,让每个幼儿充当一定的角色,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出现什么问题,也要鼓励幼儿自己去解决。这样才能使幼儿的各个方面得到锻炼,真正发挥幼儿自主作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另外,由于幼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