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1)

一、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1)有因:一般心理问题由现实因素激发。

(2)有时:一般心理问题不间断持续一个月,间断持续二个月。

(3)有度:一般心理问题情绪反应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不泛化。 二、严重心理问题:

(1)有因:严重心理问题由现实的刺激(强烈、对个体威胁较大)激发。 (2)有时:严重心理问题间断或不间断持续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有度:严重心理问题痛苦难以自行解脱,社会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反应对象被泛化。 三、神经症的诊断标准:许又新三标准

四、神经病的诊断标准:郭念峰的病与非病三原则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3)人格稳定性原则。

五、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生物学因素、社会学因素、心理因素 六、如何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

七、商定咨询方案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咨询目标。2、双方各自特定的责任、权利、义务。3、咨询次数与时间安排。4、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5、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6、咨询的费用。7、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

八、系统脱敏法的原理:沃尔普的电击猫实验。原理是交互抑制,让一个原可引起微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引起焦虑的作用。

九、使用面质技术的注意事项:1、以事实根据为前提。2、避免个人发泄。3、避免无情攻击。4、要以良好的咨询关系为基础。5、可用尝试性面质。

十、求助者中心疗法对人性的看法:1、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2、人拥有有机体的评价过程。3、人是可以信任的。

十一、求助者中心疗法坦诚交流(促进设身处地理解的技术/坦诚交流/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包括哪些(艾根,二册,101页):1、不固定角色。2、自发性。3、无防御反应。4、一致性。5、自我的交流。

十二、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七个阶段:第一阶段:求助者对个人经验持僵化和疏远态度,求助者不愿主动寻求治疗和帮助。第二阶段:求助者开始“有所动”阶段。第三阶段:求助者能够较为流畅的、自由的表达客观的自我。第四阶段:求助者能够更加自由的表达个人感情,但在表达当前情感时还有顾虑。第五阶段:求助者能够自由表达当前的个人感情,接受自己的感受,但仍然带有一些迟疑。第六阶段:求助者能够完全接受过去那些被阻隔、被否认的情感,他的自我与情感变得协调一致。第七阶段:可以继续自由地表达自己,对自我经验的排斥、歪曲越来越少,变得自由开放了。

十三、简述评估咨询效果的维度:1、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价。2、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现实。3、求助者周围人士对求助者改善状况的评定,特别是家人、朋友和同事。4、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试结果的比较。5、咨询师的评定。

十四、如何结束咨询关系:1、确定咨询结束的时间,一般以双方都认可为宜。2、全面回顾和总结。3、帮助求助者运用所学的方法和经验。4、让求助者接受离别。

十五、如何应对阻抗:1、通过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解除求助者的戒备心理。2、正确地进行诊断和分析。3、以坦诚的态度帮助求助者正确对待阻抗。4、使用咨询技巧突破阻抗。 十六、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及特点:原理: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其中有代表性的事阿尔波特.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阿伦.T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CT)以及唐纳德.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疗法(CBT)。特点:1、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2、假设心里痛快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3、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4、通常是一种针对具体的和结构的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的治疗。5、强调家庭作业的作用,赋予求助者更多责任。

十七、商定咨询目标的主要特征:心理学范畴的、积极的、具体(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可以接受的多层次统一的。

十八、贝克的认知疗法中可以使用的五种具体的认知治疗技术:1、识别自动性思维。2、识别认知性错误。3、 真实性验证。4、去中心化。5、忧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

十九、贝克指出了下列被称作认知歪曲的导致错误假设与误解的系统推理错误:1、主观推断没有支持的或相关的根据就做出结论。2、选择性概括。3、 过度概括。4、夸大和缩小。5、个性化。6、贴标签和错贴标签。7、极端思维。

二十、在使用求助者中心疗法过程中,求助者发生的变化一般是什么:1、求助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开放。2、求助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协调。3、求助者更加信任自己。4、求助者变得更加适应了。5、求助者愿意使其生命过程成为一个变化的过程。

二十一、系统脱敏法的步骤:学会放松、建立焦虑事件层级、实施脱敏。(厌恶疗法的步骤:明确目标行为、明确厌恶刺激、实施厌恶刺激)

二十二、心理冲突的类型:美国心理学家勒温把动机的冲突分为4个类型:1、趋避式的动机冲突。2、双趋式的动机冲突。3、双避式的动机冲突。4、多重趋避。

二十三、咨询师在非言语行为上应注意哪些内容:1、目光注视。2、面部表情。3、身体语言。4、声音特质。5、空间距离。6、衣着及步态。

二十四、咨询师在共情中应注意什么:1、咨询师角度需要转变,务必要从求助者的角度而不是自己的角度看待求助者及其存在的问题。2、共情的基础不是有与求助者相似的经历和感受,而是要设身处地地理解求助者及其问题。3、表达问题不能一视同仁,而是因人、因事而异,视情而定。4、表达共情应把握时机,共情应该适度,才能恰到好处。5、表达共情在善于实现咨询师——求助者之间的角色转换。6、表达共情不应善于使用身体语言,注意姿势、目光、

声音、语调的表达。7、表达共情应考虑求助者的性别、年龄、文化习俗等特征。8、咨询师不断验证是否共情,得到反馈后要及时修正。

二十五、梅肯鲍姆认知疗法的具体程序:1、通过角色扮演和想象使求助者面临一种可以引发焦虑的境界。2、要求求助者评价他们的焦虑水平。3、教给求助者觉察那些他们在压力情境下产生的引发焦虑的认知。4、帮助求助者通过重新评价自我陈述来检查这些想法。5、让求助者注意重新评价后的焦虑水平。

二十六、梅肯鲍姆的压力接种训练模型的三个阶段:1、概念阶段。2、既能获得和复述阶段。3、应用和完成阶段。

二十七、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的三个阶段:1、自我观察。2、开始一种新的内部对话。3、学习新的技能。

二十八、行为矫正的常用方法(三册128页):1、增强法

正强化

负强化。2、惩罚法,两

种方式:一是给予个体不喜欢的强化物或厌恶刺激;二是撤销个体还在享用的正性强化物。两种惩罚方法:(1)一般性惩罚包括给予批评、罚款、劳动改造等。(2)特殊性惩罚方法包括束缚身体、隔离、厌恶疗法等。3、消退法。4、代币管制法。

二十九、抑郁神经症与内源性抑郁的鉴别:1、精神病性症状方面:抑郁性神经症:没有幻觉、妄想、精神运动性迟滞等精神病性症状;内源性抑郁:存在幻觉、妄想、精神运动性迟滞等精神病性症状;2、神经症性症状方面:抑郁性神经症:存在焦虑、疑病、易激怒等神经症性症状;内源性抑郁:较少存在焦虑、疑病、易激怒等神经症性症状;3、躯体症状方面:抑郁性神经症:体重下降不是特别明显,睡眠问题表现为入睡困难,症状体现为夜重昼轻;内源性抑郁:体重下降明显,睡眠问题表现为早醒,症状体现为昼重夜轻;病程方面:抑郁性神经症:80%呈慢性病程,且多年不愈;内源性抑郁:80%在两年内缓解结束,但有发倾向;4、人格特征:抑郁性神经症:病前人格就是不健全的,一生中对逆境容易产生心情低落的反应;内源性抑郁:病前人格大多是健全的。

三十、收集求助者资料的途径:1、主诉。2、家属报告。3、摄入性会谈。4、临床观察。5、心理测验。6、作品分析。

三十一、收集求助者资料应包含的内容:who\\when \\where\\what\\which\\why\\how.

三十二、摄入性谈话注意事项:1、态度必须保持中立。2、提问中避免失误。3、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4、不能用职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谈话内容。5、咨询员在摄入性谈话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5、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语,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三十三、心理咨询师基本条件限制性观点:1、咨询师的职责限制。2、时间上的限制。3、感情限制。4、咨询目标限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心理咨询目标只能锁定求职者的心理问题;二是在心理咨询的各个阶段上以及最后结束咨询时,到底能将心理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这也是有限的。

三十四、心理测量工具的使用及其依据: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