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全真模拟试题(汇总)

2012国家公务员面试模拟 我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

题本:我国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几十年令人炫目的发展之后,在2010年的第二季度终于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历史性的进步。但是,对于一个拥有超过13亿国民的世界第一大人口国来讲,任何总量经过13亿分母一除,平均数都会变得很小。所以,我们还是应该怀着敬畏之心,以理性的心态看待GDP赶超日本的现实。

第一,GDP总量超过日本,人均GDP靠后,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

第二,从经济发展布局看,结构性问题突出。经济发展结构中的产业结构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地区发展不平衡,标志着中国依然是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第三,从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看,中国公共福利事业仍有待发展和完善,公共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社会保障任务艰巨。

第四,从贸易结构看,中国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出口中消耗资源和人力的货物贸易比重大,技术和知识含量高的服务贸易比重小。

第五,从收入分配结构看,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两极分化严重,两头大中间小的分配格局,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综上所述,中国GDP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只是一种总量上的超越。我们的综合国力、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社会、环境各方面的和谐,依然是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依然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转变发展理念,不断提高政府执政能力,放弃过去那种片面追求GDP增长的执政理念,从数字的增长转变为实力的增长,只有这样,中国才能真正实现从“国富民强”到“国强民富”的发展目标,中国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安居乐业。

来源:中公教育

2012国家公务员面试全真模拟 关于竞争力

题本:竞争能提高活力,也会破坏单位氛围,使工作环境不和谐,不团结,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提出问题】竞争能提高活力是不容置疑的。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后,各单位一片生动活泼的开放改革局面,核心在于引入了竞争机制。而单位的氛围、和谐、团结被破坏,问题并不在于竞争本身,而是竞争由良性竞争变成了恶性竞争。(提出问题,简要分析竞争对提高活力的重要性,区分良性竞争和恶性竞争,亮明观点)

【分析问题】在单位中,良性竞争和恶性竞争的本质区别在于。良性竞争,是将竞争当成一种自我激励机制,通过参与竞争不断超越自我,而不以战胜别人为目的;而恶性竞争则相反,通过打击别人而实现超越别人的目的,这必然会破坏和谐和团结。而背后的始作俑者则是利益。(分析问题,简要分析良性竞争与恶性竞争的区别,为解决问题打下伏笔。)

【解决问题】提高活力,又不破坏氛围、环境和团结的关键,在于发扬良性竞争,抵制恶性竞争。倡导良性竞争,抵制恶性竞争,首先要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和政绩观。以国家、民族、集体的利益为重。

其次要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奖励良性竞争,惩罚恶性竞争,让良性竞争者受益,让恶性竞争者受损,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激励导向。

三是加强单位文化建设,构筑良性竞争文化,形成良性竞争氛围。在潜移默化中,让良性竞争生根、开花、发芽,让恶性竞争枯萎、死亡。(解决问题,核心思想是发扬良性竞争,抵制恶性竞争,具体思路是从思想观念到奖惩机制,再到文化氛围)

弘扬良性竞争、摈弃恶性竞争,样良性竞争之长,避恶性竞争之短,单位中就会渐渐形成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的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

来源:中公教育

2012国家公务员面试模拟 加强传统国学经典教育

题本:现在中小学加强传统国学经典教育,如三字经、弟子规,还将其作为日常行为规范。请谈谈你的看法

在面临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深,如何让孩子们在本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健全人格,培育民族精神,更是成为当务之急。青少年时期其人生观、价值观还不确定,在这个时期,哪一种文化占领了他的思想,对他一生的发展就会起主导作用。因此,在小学、初中阶段,加强对国学经典的学习,非常关键。

从中小学开始进行国学教育非常必要,我们的社会已进入多元化时代,各种思潮泛滥,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有些孩子在家当“小皇帝”,在外待人接物却很幼稚,小小年纪唱情歌,玩暴力游戏,却视忠诚、孝敬、诚信等优良品德如粪土。 “以德治国”从孩子开始,用中华民族千年的优秀文化和优良品德浇灌青少年的心灵,对其实施爱国主义和传统美德教育,在下一代中培育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是当务之急。

国学经典进入校园,可以加深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并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有利于健康的兴趣爱好和良好道德观的养成。“国学中有大量的当今道德建设的‘元素’,‘仁、义、礼、智、信’是塑造人性品格的起码道德要求,‘厚德载物’、‘知义明耻’、‘和为贵’等思想是祖先遗留下来的社会道德建设的宝贵遗国学医心,起到荡涤灵魂的作用。

但是,重建国学不是对传统国学的回归与重复,国学经典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要有选择地吸收。毕竟,数千年积淀形成的伦理道德体系中,也有一些不能与时俱进的内容,“有鉴别”地吸收,才能使孩子们得到更好的美德教育。而且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给予适当点拨,让他明白基本意思,这样才能记得牢,也才能化为己用。因此,我们不能满足于国学教育的表面热闹,要将国学的内蕴要求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相融合,将文句诵读与精神移植相结合、与常规教育和养成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铭言、知理”的基础上不断“塑形、矫行”,如此才能达至国学教育的真正目的。

在让国学经典走进校园,涤荡孩子灵魂的同时,我们也要让经典文化走近家长,走向社会,家园、家校合作,达成教书育人的共识,共同来完成传承经典文化,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担当的一代的重任。

来源:中公教育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