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手册

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

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手册

1 范围

本手册规定了本公司范围内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手册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手册。

GB/T 23694-2013 风险管理术语

GB/T 27921-2011 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 GB 18218-2014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T 33000-2016 本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GB6441-1986 本公司伤亡事故分类

GB/T 13861-2009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AQ 8001-2007 安全评价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3.1 风险

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3.2 可接受风险

根据法律法规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本公司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3.3 重大风险

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3.4 危险源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3.5 危险源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3.6 风险评估

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的全过程。 3.7 风险分级

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划分等级。 3.8 风险分级管控

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3.9 风险控制措施

本公司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3.10 风险信息

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3.11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 1 -

以安全风险辨识和分级管控为基础,以隐患排查和治理为手段,通过强化安全风险辨识和分级管控,从源头上避免和消除事故隐患,进而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通过隐患排查,针对反复多次出现的同类型隐患,分析其规律特点,查找风险管控措施的薄弱环节,进而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4 工作要求

4.1文件体系要求

本公司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文件应包括手册、细则和实施指南三个层级。 4.1.1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手册

规定本公司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通用的要求、目标和工作程序等。 4.1.2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细则

规定本行业领域本公司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的具体任务目标,应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分级管控等工作程序提出具体要求,明确本行业领域常用的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方法,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与实施。

4.1.3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指南

根据本行业领域同类型本公司中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试点本公司的典型经验做法,制定同类型本公司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工作方法、实施步骤,明确危险源划分、风险判定、控制措施确定和分级管控等具体原则,确定同类型本公司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估方法和典型风险控制措施,以及相关配套制度、记录文件等,指导同类型本公司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 4.2 基本要求

4.2.1组织有力,高效运行

本公司应建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双重预防机制组织机构,应建立能够保障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全过程有效运行的管理制度。 4.2.2全员参与,分级负责

本公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