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上期中-海淀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及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地理 2014.11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每小题2分,多选、错选、漏选,该小题均不得分)。

对地球来说,太阳是最重要的天体。回答第1、2题。 1. 太阳

A.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它是宇宙中最大的恒星 B.吸引地球围绕其旋转,构成最低一级天体系统 C.与地球的距离最近时,正值一年中最热的季节 D.辐射能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 2.下列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黑子每 11 年出现一次,与自然灾害的发生密切相关 B.耀斑爆发时,会发射强烈电磁波从而干扰大气电离层 C.是地球上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动力来源

D.释放出高能带电粒子流干扰地球磁场,使全球可见极光

2014年10月8日的月全食天象开始于北京时间17时14分,结束于当日20时35分,图1为此次月全食过程中某时刻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读图回答第3、4题。

3.此次月全食期间

A.太阳直射在赤道 B.东半球各地均可观测到该天象的全过程 C.地球上白昼范围与黑夜范围的面积相等 D.黄赤交角度数逐渐减小 4.若①点经度为100°E,③点经度为120°E,地球表面 A.①的自转角速度与②相等、线速度比②小 B.从②到③的最短航线是为先向东,再向南 C.③与④之间的直线距离约为6660千米 D.④位于日界线附近,地方时为0时

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读图,回答第5、6题。

5.图中

A.①能量最强的部分是紫外线 B.②是对流层大气的根本热源 C.③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 D.④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

6.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美国科学家提出抽取海水向空中喷洒海盐颗粒、增加云量以降低大气温度的方法。这种做法的直接效果是 A.到达地面的①减弱 B.大气吸收的②减少 C.射向地面的③减弱 D.射向宇宙空间的④减少

图3为某滨海地区某日某时等压面垂直剖面图(相邻两个等压面气压差相等)。读图,回答第7、8题。

图2

7.图中

A. ①比②气温高 B. ②比③气温低 C. ③比④气压低 D. ④比①气压高 8.图中

A.海陆间气压差异的成因与南亚西南季风的成因相同 B.③地受来自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形成对流雨 C.气流流向为:②→①→④→③→②

D.等压面分布状况可以出现在夏季的夜晚

2014年第15号台风“海鸥”于9月12日生成后,先后在菲律宾东北部、海南东部、广东南部、越南北部沿海完成四次登陆。图4为此次台风活动中的三张地面天气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第9、10题。

9.图4中菲律宾群岛北部的天气变化状况最可能对应图5中

A.① B.② C.③ D.④ 10.图4所示时期 A.“海鸥”势力逐渐减弱 B.移动路径先向西北后向东北 C.香港风向由偏北转为偏东 D.长江中下游伏旱旱情得到缓解 图6为某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1、12题。 11.该气候类型为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12.该气候类型

A.在全球各大洲均有分布 B.甲地比乙地的气温年较差小 C.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

D.与同纬度大陆西岸相比,夏季易发洪涝

图7为某气压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3、14题。

60°

13.图中各纬度带近地面气流运动状况是 A.20°~30°盛行东北风

50°

B.30°~40°盛行上升气流

C.40°~50°盛行西北风 40° D.50°~60°盛行下沉气流 14.图示季节 30° A.贵阳空气清凉,冻雨不断

20° B.杭州春暖花开,雨雾绵绵

C.昆明气温较高,正值雨季 某气压带 D.北京秋高气爽,红叶满山 图7 北京时间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27.1°N,103.3°E)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这次地震的震区是高山峡谷地貌,灾害损失较重。回答第15题。

15.关于此次地震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从鲁甸向四周震级减小 B.昭通市各地的烈度相同 C.受灾程度与建筑结构相关 D.可能诱发滑坡及火山爆发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