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广东省交通厅举办的一所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其前身曾是广东交通学院,具有近50年的办学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广东交通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交通行业职工教育培训基地。
学院地处华南经济文化中心——广州,占地面积1277亩,建筑面积26.33万平方米,各类实训场所齐全、设备先进。设有中央财政支持的汽车维修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省级汽车维修技术和物流管理高职高专教育实训基地、省属交通行业技能鉴定所、广东省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检测中心站、广东省交通厅机动车驾驶教练员考试中心、丰田技术教育培训中心、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教育培训中心及水上训练站;拥有由105处多功能校内实训场所和186个校外顶岗实习场所组成的实习实训网络,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693万元,具备良好的实训实习条件,能保证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学院图书馆馆藏图书56.81万册,电子图书15.14万册,校园网信息点6000个。
学院秉承“求是、笃实、创新、立业”的校训精神,坚持“立足交通,服务区域经济;笃实立业,发展关键能力;铸造品牌,实现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内涵建设,以改革创新促发展,以质量特色创品牌,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高才职业本土化 团队经历企业化 建设“双师”素质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科研水平和技术业务水平过硬、在结构和素质上符合“双师”要求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01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04人,博士(后)8人,在读博士8人,青年教师中硕士研究生99人,72.4%的专业教师具有“双师”素质;有交通部认定的全国交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带头人2名,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6名,院级专业带头人12名。
学院注重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按“高才职业本土化,团队经历企业化”模式,建设“双师”素质师资队伍。
“研究型”博士教授向“本土化”转型。学院坚持高等职业教育“先职后高”的原则,按照职业教育的要求,对引进的“研究型”博士、教授进行高职教育教学理念与手段、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本土化”转变。组织“研究型”博士、教授深入企业实践锻炼,充实到教学第一线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技术创新、专业技能实训活动,使他们尽快融入职业教育团队,发挥“领头雁”作用。如:学院2001年引进的王劲松博士在2005年获交通部“吴福——振华交通教育优秀教师”奖,2007年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10多位博士、教授直接参与行业技术攻关、解决企业生产难题,在交通行业各专业领域中享有一定知名度。
顶岗锻炼,教学团队经历“企业化”。为丰富专任教师实践经验,提高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学院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为进一步优化专任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近三年,学院从企业引进了
38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从企业聘请了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兼职教师(含客座教授)183人。
近年来,教师队伍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不断加强,成果累累。其中,公开发表论文519篇,三大检索及CSSCI收录论文30篇,拥有14项专利;承担49项省厅级以上科技攻关和教研教改项目、43项横向技术服务项目和109项院级教科研项目,其中3项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项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和教学成果奖,研究和技术服务经费2059万元。
构筑校企合作平台 走交通特色产学结合发展之路
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2004年,在全国交通职业院校中率先成立了由政府部门、大型公司、外资公司、民营企业等组成的“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发展理事会”。通过理事会的运作,学院开展了多层面、全方位的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走出一条富有交通特色的产学合作发展之路。
合作编制交通行业国家职业标准。受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交通部委托,学院与广东省航运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天河客运站等单位共同编制交通行业特有职业(工种)的2个职业6个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该标准作为船舶业务员、汽车客运服务员等交通行业特种岗位职业标准,在全国推行使用。
联合开发工学结合教材和试题库。学院先后与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交通厅运管处联合编写了《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知识与实务》、《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道路运输管理案例分析集》等工学结合教材共计53部,用于相关专业的课程教学,同时也作为广东省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干部与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