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知识点整理

(2)狭义的文化,主要指“精神财富”部分,即( ),包括经济、政治、

科学、历史、文学、艺术、语言、世界观、价值观等。 A制度文化 B观念文化 C精神文化

(3)按文化的内容常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四个

部分。

A行为文化 B社会文化 C精神文化

(4)生产工具、交通工具、各种产品、器具以及园林、建筑等技术体系属于

( )。

A制度文化 B社会文化 C物质文化

(5)以下不属于文化的特征的是( )。 A实践性 B民族性 C社会性 答案: (1) B (2) C (3) A (4) C (5) A

24.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二者不可分割;二、语言是用于记录文化的符号体系,是文化的主要载体;三、语言和文化相互依附、促进和制约。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给我们的启示是: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是一个整体。要真正理解或研究一种文化,必须掌握作为该文化符号的语言;而要习得和运用一种目的语,必须同时学习该语言所负载的文化。对目的语的文化了解越多,越有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 (1)以下属于语言和文化关系的是( )。

A文化和语言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B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C语言和文化彼此分离

(2)语言和文化相互依附、促进和( )。

A分离 B排斥 C制约

(3)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是一个( )。

A整体 B体系 C系统

(4)要真正理解或研究一种文化,必须掌握作为该文化符号的( )。

A言语 B语法 C语言

(5)要习得和运用一种目的语,必须同时学习( )。

A该语言所负载的文化 B语法知识 C言语技能 答案: (1) B (2) C (3) A (4) C (5) A

25.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及其特点。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这种交际主要是通

过语言来进行的,称为跨文化语言交际。

跨文化交际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文化的差异与交际障碍;二、交际原则和价值观念;三、母语的思维定势和对异文化的成见;四、交际过程的相互接近和求同趋向;五、交际的结果:文化的相互影响。从以上五个特点可以看出跨文化交际的根本特征是如何发现、认识和对待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1)( )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

A跨文化交际 B国际交流 C外交

(2)跨文化交际主要是通过( )来进行的。

A言语 B语言 C文化

(3)以下不属于跨文化交际的特点的是( )

A文化的差异与交际障碍 B交际过程的相互背离和异化趋向 C母语的思维定势和对异文化的成见 (4)( )是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

A母语的思维定势和对异文化的成见 B文化的差异与交际障碍 C文化的相互影响

(5)跨文化交际的根本特征是( )。

A交际原则和价值观念 B文化的相互影响 C如何发现、认识和对待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答案: (1) A (2) B (3) B (4) A (5) C

26.跨文化及过程中文化冲突和适应的四个阶段。 在跨文化交际中,或是进入非本民族文化的生活环境中,以及学习目的语文化的过程中,文化差异都会引起人们的心理反应,产生一定的文化冲突,经历从文化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

这个过程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一、蜜月阶段;二、挫折阶段。在这个阶段学习者常常会产生“文化震荡症”或“文化休克”。文化休克是指非本民族文化环境中生活或学习的人,由于文化的冲突和不适应而产生的深度焦虑的精神症状;三、调整阶段;四、适应阶段。

(1)在跨文化交际中,或是进入非本民族文化的生活环境中,以及学习目的

语文化的过程中,( )都会引起人们的心理反应,产生一定的文化冲突。 A文化差异 B生活环境 C学习内容

(2)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适应过程分为( )、挫折阶段、调整阶段、

适应阶段。

A接触阶段 B蜜月阶段 C沮丧阶段

(3)( )是指非本民族文化环境中生活或学习的人,由于文化的冲突和不适

应而产生的深度焦虑的精神症状。

A文化不适应 B文化敌对 C文化休克

(4)文化震荡症一般是学习者在( )所产生的,通常表现为迷惑、沮丧等。

A蜜月阶段 B调整阶段 C挫折阶段

(5)对于一般的学习者来说,步入适应阶段所需的时间是( )。

A 5-6个月 B半年-一年 C一年以上 答案: (1) A (2) B (3) C (4) C (5) B

27.跨文化交际中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

跨文化交际中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种:一、尊重不同的文化;二、理解与适应目的语文化;三、求同存异对待文化冲突;四、外为我用,发展本国文化;五、从跨文化交际的需要出发,选择文化依附。 在要不要接受以及如何接受目的语文化的问题上有四种态度:一是完全拒绝的态度;二是完全同化的态度;三是既完全保留母文化,又全盘接受目的语文化,成为“双文化型”或者叫做“边缘人”;四是立足母语文化优秀传统和本质特征的同时,汲取目的语文化的长处,不断发展,创造本民族的新文化,可称为“外为我用型”。 (1)( )是对待任何一种文化应有的最基本的态度。

A理解不同的文化 B适应不同的文化 C尊重不同的文化

(2)以下不属于跨文化交际中对待不同文化态度的是( )。 A理解与适应目的语文化 B对目的语文化全部赞同、接受 C尊重不同的文化 (3)以下不属于要不要接受以及如何接受目的语文化的问题上的四种态度的

是( )。

A完全同化 B完全拒绝 C既不保留母文化,又不接受目的语文化 (4)既完全保留母文化,又全盘接受目的语文化,成为“双文化型”或者叫

做( )。

A唯我独尊型 B边缘人 C外为我用型

(5)立足母语文化优秀传统和本质特征的同时,汲取目的语文化的长处,不

断发展,创造本民族的新文化,可称为( )。 A唯我独尊型 B双文化型 C外为我用型

答案: (1) C (2) B (3) C (4) B (5) C

28.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

上世纪80年代初,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学者张占一等人,从第二语言教学培养交际能力的实际出发,按文化在交际中的功能提出区分“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的观点。所谓知识文化是指跨文化交际中不直接影响准确传递信息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交际文化则是指按跨文化交际中直接影响信息准确传递(即引起偏差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

(1)上世纪80年代初,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学者张占一等人,从第二语言教

学培养交际能力的实际出发,按( )提出区分“知识文化”和“交际文

化”的观点。

A文化在交际中的功能 B交际目的 C交际环境 (2)( )是指跨文化交际中不直接影响准确传递信息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

化因素。

A语义文化 B交际文化 C知识文化 (3)( )则是指按跨文化交际中直接影响信息准确传递(即引起偏差或误

解)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 A交际文化 B知识文化 C语义文化 (4)中国人用筷子吃饭,这属于( )。

A交际文化 B知识文化 C语义文化

(5)在“毁我长城”中,长城的含义引申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这属于( )。

A知识文化 B语义文化 C交际文化 答案: (1) A (2) C (3) A (4) B (5) C

29.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文化因素。

语言文化因素是与语言教学关系最紧密的文化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语构文化。语构文化是指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构造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二、语义文化。语义文化指语义系统、主要是词汇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涵义,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这是语言中的文化因素最基本、最大量的表现形式,也是语言教学中文化因素教学的重点之一;三、语用文化。语用文化指语言用于交际中的语用规则和文化规约,是由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别是习俗文化所决定的。语用文化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主要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教学的重点之一。对外汉语教学中常用的基本的语用文化举例如下:称呼、问候和道别、道谢和道歉、敬语与谦辞、褒奖与辞让、宴请与送礼、隐私与禁忌。 (1)语言文化因素是与语言教学关系最紧密的文化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语构

文化、语义文化、( )三个方面。

A知识文化 B语用文化 C交际文化

(2)( )是指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构造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反

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

A语用文化 B语义文化 C语构文化

(3)( )指语义系统、主要是词汇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涵义,反映了民族

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

A语构文化 B语义文化 C语用文化

(4)( )指语言用于交际中的语用规则和文化规约,是由不同民族的文化、

特别是习俗文化所决定的。

A语用文化 B语义文化 C语构文化

(5)以下不属于对外汉语教学中常用的基本的语用文化的是( )。

A称呼 B问候和道别 C购物

答案:

(1) B (2) C (3) B (4) A (5) C

30.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和文化教学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主要有:一、要为语言教学服务,与语言教学的阶段相适应;二、要有针对性;三、要有代表性;四、要有发展变化的特点;五、要把文化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方法主要有:一、通过注释直接阐述文化知识;二、文化内容融会到课文中去;三、通过语言实践培养交际能力。

(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主要有:一、要为语言教学服务,与语

言教学的阶段相适应;二、( );三、要有代表性;四、要有发展变化的特点;五、要把文化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

A要有社会性 B要有实践性 C要有针对性

(2)以下属于文化教学原则的是( )。 A社会性 B代表性 C科学性

(3)在教学过程中用学习者的母语注释,并随着学习者汉语水平的提高,逐

渐用目的语注释,这体现了( )的教学方法。

A通过注释直接阐述文化知识 B文化内容融会到课文中去 C通过语言实践培养交际能力

(4)我国的对外汉语教材以语言为纲,并结合文化教学,体现了( )的教

学原则。

A通过注释直接阐述文化知识 B文化内容融会到课文中去 C通过语言实践培养交际能力

(5)在课堂中引进有关文化项目的练习体现了( )的教学原则。

A通过注释直接阐述文化知识 B文化内容融会到课文中去 C通过语言实践培养交际能力

答案: (1) C (2) B (3) A (4) B (5) C

第五章

31.什么是学习?西方学习理论的两大流派。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经验而产生行为的比较持久的变化。人类的学习是指在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运用语言工具主动地获得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并产生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 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一种是生来就会、通过遗传而获得的极为有限的“本能行为”;更多的是在后天环境中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习得行为”。 西方学习理论主要有两大流派:一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是认知学习理论。两派之间还有折衷主义学习理论或称认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