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知识点整理

(4)A (5)B

第六章

39.对比分析的定义及步骤。

对比分析是将两种语言的系统进行共时比较,以揭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语言分析方法。

对比分析大体上可以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一、描写:对目的语和学习者的第一语言进行详细的、具体的描写,作为对比的基础;二、选择:在两种语言中选择进行对比的某些有意义的语言项目或结构;三、对比:对两种语言中选择好的语言项目或结构进行对比,找出两种语言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四、预测:在对比的基础上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发生的错误进行预测。

(1)对比分析是将两种语言的系统进行( )比较,以揭示其相同点和不

同点的一种语言分析方法。 A历时 B纵向 C共时

(2)对比分析大体按照描写、( )、对比、预测四个步骤进行。

A阅读 B选择 C记录

(3)描写是对目的语和( )进行详细的、具体的描写,作为对比的基础。

A学习者的第一语言 B学习者的第二语言 C学习者的母语

(4)对比是在两种语言中选择进行对比的某些有意义的( )。

A语法规则 B语音规律 C语言项目或结构

(5)预测是在对比的基础上对( )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发生的错误

进行预测。

A第二语言学习者 B第一语言学习者 C母语学习者 答案: (1)C (2)B (3)A (4)C (5)A

40.对比分析的意义和局限。

对比分析的意义:对比分析有一套严密的方法和程序,通过对不同语言的比较,使人们对语言现象的描写和研究、对语言特征的了解更为深入,从而丰富了普通语言学、具体语言学和翻译语言学的理论。对比分析应用于语言教学,通过目的语与学习者第一语言的对比,从两种语言的差异中发现了第一语言给第二语言教学带来的干扰,从而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信息。 对比分析的局限:一、对比分析的主要观点是两种语言的相同之处产生正迁移,不同之处产生负迁移;两种语言的差异越大,干扰越大,学习的困难越大。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两种语言差别大,虽然掌握起来慢一些,但干扰反而小,掌握的精确度更大;二、对比分析只研究第一语言(母语)对目的语学习的迁移作用,而第二语言学习者所遇到的困难和所犯的错误并不只是来自第一语言的干扰;三、对比分析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影响下,只对语言的表层结构进行对比,而且主要集中于语音、词汇、语法几个方面,没有语义、语用、

话语等方面的比较,因此这种对比是不全面的;四、对比分析最大的问题在于把学习者看作是机械刺激的对象,不重视对学习者的研究。

(1)对比分析通过对不同语言的比较,使人们对语言现象的描写和研究、

对语言特征的了解更为深入,从而丰富了( )、具体语言学和翻译语言学的理论。

A普通语言学 B功能主义语言学 C历史比较语言学

(2)对比分析应用于语言教学,通过( )与学习者第一语言的对比,从

而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信息。 A第二语言 B目的语 C外语

(3)以下不属于对比分析局限的是( )。

A只研究第一语言对目的语学习的迁移作用 B重视对学习者的研究 C把学习者看作是机械刺激的对象

(4)对比分析在( )的影响下,只对语言的表层结构进行对比。

A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 B认知主义语言学理论 C功能主义语言学理论

(5)对比分析最大的问题在于把( )看作是机械刺激的对象。

A学生 B教师 C学习者 答案: (1)A (2)B (3)B (4)A (5)C

42.失误和偏误的区别。偏误的来源。

所谓失误是指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这种错误没有什么规律,即使操本民族语的人也时常发生。说话者一旦意识到马上可以自己改正,以后同样的错误也不一定再次出现。偏误则是指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轨迹,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准。

第二语言学习者偏误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母语负迁移;二、目的语知识负迁移;三、文化因素负迁移;四、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五、学习环境的影响。 (1)本想说“甲”,但临时因紧张或是疏忽说成了“乙”属于( )。

A失误 B偏误 C错误

(2)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学习汉语,常常忘记第三人称单数一般现在时动词

后边要加“s”属于( )。 A失误 B错误 C偏误

(3)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学习者说:“那只鸡很胖。”属于( )。

A文化因素负迁移 B母语负迁移 C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4)外国学生按本民族的习惯把中国人的名误认为姓属于( )。

A文化因素负迁移 B母语负迁移 C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5)留学生讲:“这个天大家都休息”。这属于()。

A文化因素负迁移 B母语负迁移C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答案: (1)A

(2)C (3)B (4)A (5)C

43.偏误分析的意义和局限。

偏误分析的意义:一、偏误分析是对比分析的继承和发展。突破了对比分析只强调第一语言干扰的局限,弥补了对比分析的不足,全面分析学习者偏误及其来源并形成一套科学的偏误分析方法和程序,成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偏误分析改变了人们对语言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偏误本质的认识,把偏误看成是了解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和习得规律的窗口,把偏误分析看成是中介语研究的重要手段;三、偏误分析对习得过程和习得规律的研究丰富了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促进了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偏误分析的具体研究成果对整个教学活动提供了积极的反馈和依据,有利于教学实践的改进和提高。 偏误分析的局限性:一、正确和偏误的区分标准很难确定;二、从目前对各种偏误的研究情况来看,还很不平衡;三、对偏误来源的分析本是偏误分析的一大特点,但这方面的研究并未深入下去,陷于公式化;四、偏误分析的最大弱点在于只研究中介语的偏误部分,而且是横切面式的静态分析,并未研究中介语的正确部分。

(1)偏误分析是( )的继承和发展。

A对比分析 B输入假说 C普遍语法假说

(2)偏误分析改变了人们对语言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偏误本质的认识,把

偏误看成是了解( )习得过程和习得规律的窗口。 A第一语言 B目的语 C第二语言

(3)偏误分析的具体研究成果对整个( )提供了积极的反馈和依据,有

利于教学实践的改进和提高。

A教学活动 B教学策略 C交际策略

(4)偏误分析对语用和( )方面的研究不足。

A语法 B词汇 C文化

(5)偏误分析的最大弱点在于( )。

A对偏误来源的分析陷入公式化 B只研究中介语的偏误部分 C各种偏误研究不平衡 答案: (1)A (2)C (3)A (4)C (5)B

44.学习者的个体因素。

所谓学习者的个体因素,指第二语言学习者个体在习得过程中表现出的、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一定影响的生理、认知、情感方面的特点。一、生理因素。语言习得有关的生理因素主要是年龄;二、认知因素。语言习得的认知因素主要包括智力、学能、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以及认知方式;三、情感因素。作为个体因素中的情感因素主要指动机、态度和性格。兰伯特和加纳德将动机分为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学习态度大体上可以分为积极态度、一般态度、消

极态度三种。

(1)所谓学习者的个体因素,指第二语言学习者个体在习得过程中表现出

的、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一定影响的生理、认知、( )方面的特点。 A感觉 B大脑 C情感

(2)语言习得有关的生理因素主要是( )。

A年龄 B发达的大脑 C发音器官

(3)作为个体因素中的情感因素主要指( )、态度和性格。

A感觉 B动机 C认知

(4)语言习得的认知因素主要包括智力、( )、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以及

认知方式。

A情感 B态度 C学能

(5)兰伯特和( )将动机分为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

A加涅 B加纳德 C圭奥拉 答案: (1)C (2)A (3)B (4)C (5)B

45.课堂教学的作用和局限性。 课堂教学的作用:一、课堂教学能充分利用人们长期积累的对语言本身和语言教学的研究结果,通过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精心安排,进行集中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收到相对来说短期速成的结果;二、课堂教学的重点往往是语言形式的掌握,课堂能有目的地提供比自然语言环境更集中、范围更广、形式更为复杂的语言形式,有利于学习者掌握语言形式;三、课堂教学强调教授语言规则,符合成人的思维特点和学习特点;四、课堂教学有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可以迅速提供反馈,及时纠正错误,从而加快语言学习的速度。 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一、通过课堂教学接触目的语的时间是极有限的,目的语的输入量也无法与自然习得相比;二、课堂教学所提供的都不是真实的语言材料,教给学生的常为“课堂语言”或“教科书语言”,与实际生活中的语言有一定距离;三、课堂教学侧重语言形式,但不可能教给学生所有的语法规则,最好的教学语法体系也往往是不充分的;四、课堂教学最根本的缺陷在于难以提供真实的交际情境,也难以进行真正的交际活动。 (1)( )能充分利用人们长期积累的对语言本身和语言教学的研究结果,

通过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精心安排,进行集中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A非目的语环境教学 B目的语环境教学 C课堂教学

(2)课堂教学的重点往往是( )。

A文化知识 B交际技能 C语言形式的掌握

(3)课堂教学强调教授( ),符合成人的思维特点和学习特点。

A语言规则 B文化知识 C交际技能

(4)课堂教学所提供的都不是真实的语言材料,教给学生的常为“课堂语

言”或( ),与实际生活中的语言有一定距离。 A社会语言 B教科书语言 C生活语言

(5)课堂教学最根本的缺陷在于( )。

A接触目的语的时间有限 B难以提供真实的交际情境 C教授的语法体系不完全充分 答案: (1)C (2)C (3)A (4)B (5)B

第七章

46.语法翻译法的定义及其特点。

语法翻译法又称为“传统法”或“古典法”,是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教学法。这是第二语言教学史上最古老的教学法。

语法翻译法的主要特点是:一、以理解目的语的书面语言、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发展智力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口语和听力的教学;二、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语法教学采用演绎法,对语法规则进行详细地分析,要求学生熟记并通过翻译练习加以巩固;三、词汇的选择完全由课文内容所决定,用对译的生词表进行教学,句子是讲授和练习的基本单位;四、用母语进行教学,翻译是主要的教学手段、练习手段和评测手段;五、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原文,阅读文学名著。 (1)( )又称为“传统法”或古典法,是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依

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教学法。 A语法翻译法 B直接法 C情景法 (2)( )是第二语言教学史上最古老的教学法。

A阅读法 B语法翻译法 C自觉对比法

(3)语法翻译法以理解目的语的书面语言、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发

展智力为主要目标,不重视( )的教学。 A语法 B词汇 C口语和听力 (4)语法翻译法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语法教学采用( )。

A归纳法 B类比法 C演绎法

(5)以下不属于语法翻译法特点的是( )。

A句子是讲授和练习的基本单位 B不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 C句子是讲授和练习的基本单位 答案: (1)A (2)B (3)C (4)C (5)B

47.直接法的定义及其特点。

直接法又称“改革法”或“自然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西欧,主要是法国和德国。这是与语法翻译法相对立的教学法,是主张以口语教学为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