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整理瓦检员测验题及谜底(3)汇编

瓦斯检查工安全技术比武试题(3)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9分)

1、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煤矿企业必须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未经安全培训的,不得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培训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3、串联通风指一个用风地点的回风再进入其他用风地点的通风方式。 4、扩散通风是指利用空气分子的自然扩散运动对掘进工作面或硐室进行通风的方法,适用条件是硐室深度不超过6米,入口宽度不小于1.5米而又无瓦斯涌出的。

5、矿井通风方法有抽出式、压入式和抽压混合式。 6、矿井五大自然灾害是水、火、瓦斯、煤尘、顶板。

7、矿井火灾可分为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两种。火灾三要素是热源、可燃物和空气。

8、《规程》规定:生产矿井采掘工作面温度不得超过26℃,机电硐室设备温度不得超过30℃。

9、瓦斯的涌出形式分为普通涌出和特殊涌出。普通涌出有绝对瓦斯涌出量和相对瓦斯涌出量两种表示方法。

10、局部瓦斯积聚当出现浓度达到2%,体积在0.5米3以上积存瓦斯时,称为局部瓦斯积聚。

11、矿井瓦斯等级可分为低瓦斯矿井、高瓦斯矿井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12、盲巷是指长度大于6米而不通风或通风不良的独头巷道。 13、瓦斯检查三对口是指瓦检牌板、瓦检手册、瓦斯台帐三对口。 14、采煤面的温度测量应选在运煤道空间距回风道口15米处的风流中,掘进工作面空气温度的测点应选在工作面距迎头2米处。采掘工作面的温度测量不应靠近人体、发热或制冷设备,至少要距离0.5米。

15、矿井总回风巷或一翼回风巷中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75%时,必须

立即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16、采区回风巷、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超过1.0%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必须停止作业、撤出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7、在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附近10米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都不超过0.5%时,方可人工开启局部通风机。

18、采掘工作面的进风流中,按体积计算,氧气浓度不得低于20%,二氧化碳不得超过0.5%。

19、采掘工作面及作业地点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达到1%必须停止电钻打眼,爆破地点附近20米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达到1%时,严禁放炮。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电动机及其开关附近20米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20、光学瓦斯检定仪俗称光瓦,主要型号有AQG和GWJ两种,按测量浓度范围有0—10%和0—100%两种。

21、光学瓦斯检定仪由气路系统、光路系统、和电路系统三个系统构成。 22、人工呼吸的种类有口对口人工吹气法、仰卧压胸法、俯卧压背法。 23、出血的种类可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掘工作面回风流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1%。( × )

2、停风的盲巷恢复通风时,检查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附近1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都不超过0.5%时,方可人工开动局部通风机。( √ )

3、局部通风机的吸入风量要等于进风巷道的风量。( × ) 4、矿井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5%时就不能发生爆炸。( × ) 5、巷道长度小于6m,断面宽度小于1.5m可采用扩散通风。( × ) 6、开采规模越大,矿井瓦斯涌出量越大。( √ )

7、矿井火灾事故中遇难人员绝大部分是因为有毒气体中毒而牺牲。( √ ) 8、掘进工作面的风筒出口距工作面越近越好。( × )

9、角联风路的风向容易发生逆转是因为该风路的风阻太大。( × ) 10、开采煤层的瓦斯含量小,开采时瓦斯涌出量一定小。(× ) 11、瓦斯浓度越高,爆炸威力越大。( × ) 12、煤尘粒度越小,煤尘爆炸性越强。( × )

13、一般来说,封闭断性断裂可以封闭瓦斯,瓦斯含量高。( √ ) 14、低瓦斯矿井发生火灾后,瓦斯浓度可能超限。( √ ) 15、普氏系数“f”值越大表示岩石越坚硬。( √ ) 三、选择题(每题2分)

1、瓦斯爆炸的氧气浓度不得低于( )%,煤尘爆炸的氧气浓度不得低于( )%。

A、12,15 B、5,16 C、9,16 D、12,18 2、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5%应( )。 A、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B、停止工作,进行处理 C、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D、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3、工作面发生电器火灾时,应先( )。 A、找灭火器或水灭火 B、先汇报、后灭火

C、先切断电源再选用不导电的器材来灭火 D、撤出人员

4、盲巷是指不通风长度大于( )的独头巷道,临时停风的掘进区( )盲巷。

A、10m,属于 B、6m,属于 C、10m,不属于 D、6m,不属于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