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九华山旅游项目市场调查及分析报告副本

Xxx商务职业学院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旅游学概论》课程报告

题目:安徽九华山旅游项目市场调查及分析报告 姓 名: xx 学 号: 0惺惺惜惺惺x 班 级: xxxx

完成日期: 2013 年 12 月 30 日

安徽九华山旅游项目市场调查及分析报告

安徽及安徽旅游市场

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居近海内陆,处华东腹地.土地总面积13.9 104平方公里,分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大别山区、沿江平原和皖南低山丘陵五个地貌区.境内属亚热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也是徽派文化的发祥地。安徽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既有旖旎的自然山水风光,又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1979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以75岁高龄视察黄山,提出“把黄山牌子打出去”,拉开了安徽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序幕,也成为中国现代旅游业的新起点。经过多年发展,安徽旅游业已经进入了重大战略调整期,即实现旅游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转变,由注重规模扩张向

扩大规模和提升效益并重转变,由注重经济功能向发挥综合功能转变,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战略调整的重中之重。安徽旅游行业结构的调整转型、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旅游业的业态创新、旅游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等,都是安徽旅游业面临崭新课题。

安徽旅游分布

安徽境内山川秀丽,古迹繁多,民风淳和,文化灿烂,是中国旅游资源独特丰富的省份之一。全省较大的旅游景区、景点有300多处。其中,世界遗产2处,世界地质公园1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9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3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处,国家4A级旅游区10 处,国家级地质公园5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5处,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5 处。安徽的旅游资源主要分为两类:即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其中,自然景观以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琅娜山、齐云山、巢湖、采石矶、太极洞等国家重点风名胜区为代表;人文景观以:款县、毫州、寿县三座国家级历史名城,世界文化产西递、宏村和被称为世界奇观的花山谜窟—渐江最具特色。

安徽旅游经济调查(2011年度)

2011年度旅游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全年接待国内游客9938.19万人次,同比增长26.62%,其中,接待过夜游客7371.73万人次,同比增长17.98%一日游游客2566.46万人次,同比增长60.32%。国内旅游收入达到700.24元,同比增长28.79%,其中,过夜旅游收入602.29亿元,同比增长23.0%,一日游旅游收入97.94亿元,同比增长81.34%。从国内游客结构上看,过夜游客占国内游客的比重达74.18%,一日游游客占国内游客比重达25.82%,与上年同比,一日游游客增长较快,增幅高于过夜游客的42.34个百分点,所占游客比重比上年增加了5.42个百分点。重点景区平稳增长,据统计,全省41家重点监测景区全年接待游客2798.2万人次,门票收入12.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58%和8.34%。

九华山、黄山、方特欢乐世界和天柱山分别接待游客272.35万人次、224.39万人次、180.64万人次和141.0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8.03%、10.22%、8.5%(方特欢乐世界无同期对比数),4个景区累计接待818.38万人次,占全部重点监测景区接待量的29.25%;黄山、方特欢乐世界、九华山和天柱山门票收入分别为39479.79万元、23719.29万元、19609.13万元和5027.4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了4.34%、17.02%、3.6%(方特欢乐世界无同期对比数),4个景区累计门票收入87835.69万元,占全部重点监测景区门票收入的69.82%。黄山潜口民宅、芜湖王稼祥纪念园和宣城恩龙山庄接待游客同比增长分别达178.23%、88.0%和81.4%;黄山唐模景区、宣城恩龙山庄、黄山呈坎景区门票收入同比增长分别达117.08%、109.0%和56.19%。

安徽九华山

九华山,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着名的游览避暑胜地,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它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大愿地藏王菩萨道场,被誉为国际性佛教道场。

安徽九华山旅游市场发展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今年以来,九华山风景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世界一流旅游胜地和国际着名佛教道场总体目标,大力实施“1410”工程,旅游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社会事业不断发展进步,各项工作有序稳步推进,景区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经济提速、品牌提升、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上半年,景区主要经济指标高开高走、高位运行。1至6月份,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5亿元,增长19.81%。接待境内外游客240.33万人次,增长15.42%,其中入境游客8.6万人次,增长16.7%;实现旅游收入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