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发区)发展调研报告

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发区)发展调研报告

省科技厅 沈广尧、陈龙根、董克军、孟小军

九十年代特别是“九五”期间,我省按照“适当集中、形成规模、体现特色”的要求,创建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着力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近两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作会议、民营科技企业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争一流、创优势”的总体目标,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加快引进,强化孵化,营造环境,高新园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发展势头日益趋好,已成为我省最具有活力、最具竞争优势的经济增长极。

一、我省高新园区建设基本情况

年杭州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利税总额亿元,比上年增长;出口创汇总额亿美元,比上年增长,比全社会外贸出口总额增幅高个百分点。

(一) 杭州国家级高新区综合实力跨入了全国先进行列

自年建区以来,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创业,杭州高新区从小到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均创利连续年位居全国个国家级高新区的前位,软件产业基地、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等先后成为国家级的特色园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留学生创业园、大学科技园相继跨入了国家级的行列。年,技工贸总收入亿元,利税总额亿元,出口创汇亿美元,分别比建区初期的年增长倍、倍和倍,年均分别增长、和。目前,区内企业已达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家。

(二) 省级高新园区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我省自年下半年开始创建,省级高新园区迅速发展到目前的家,总规划面积平方公里,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余杭、上虞、新昌等高新园区相继通过了创建验收。年技工贸总收入亿元,利税总额亿元,出口创汇总额亿美元,分别比年增长、和,年均增长、和。

二、我省高新园区建设与发展的特点

1 / 10

(一) 高新园区成为我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

高新园区建设与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和壮大,提升了产业技术层次,促进了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主导产业,尤其是软件产业迅猛发展。杭州高新区围绕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和人才开发,集聚了一批科技人才,开发了一系列高新技术产品,初步形成了以计算机软件、现代通信、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等主导产业,尤其是现代通讯制造业和软件产业发展迅猛。目前,现代通信制造业产值规模占到了全省产业的三分之一。绍兴高新园区形成了家以电子信息产业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企业群,实现的销售、利润、税金分别占整个高新园区的%、%和%。

(二) 高新园区成为我省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基础平台

自主创新能力是园区持续发展和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前提。近年来,孵化器建设作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家的摇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高新园区孵化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勃发展,一个以综合性孵化器为主体,以专业孵化器为特色,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软件创业园、国企创业孵化器、中俄科技合作园等形式多样、主体多元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增强了我省高新园区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加快我省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进程。截止年底,全省高新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家,投入建设资金亿元,孵化场地面积万平方米,入驻孵化企业家,累计毕业企业家,实现技工贸总收入亿元。杭州高新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和宁波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已成为“国家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衢州高新园

2 / 10

区建立了国内唯一以企业为主体的中外科技合作园——浙江巨化中俄科技合作园,受到科技部和省委、省政府的肯定。

(三) 高新园区建设进一步优化了我省创新创业氛围

一是发展环境不断改善。近年来,各地十分注重优化高新园区发展环境,积极探索高新园区建设发展规律,调整完善园区规划,拓展园区发展空间。金华、绍兴及时地完成了规划调整工作,宁波、温州、上虞、余杭等地也正在积极进行规划调整。在抓好道路、给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信息网络设施建设和以实施环境管理认证为目标的环境整治工作。各地严把引入关,严格限制低水平、高污染的企业、项目进入园区。宁波、温州高新园区正在进行示范区创建工作,积极鼓励园区内的企业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金华提出了“数字园区”的建设目标。在大力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实现“税外无费区”政策等行之有效的措施的同时,各地以“亲商、帮商、安商、富商”为己任,不断延伸、拓展、规范服务内容,相继设立了外商投诉中心、项目推进中心和企业投诉中心,建立了“规定日办毕、全天候值班、宾馆式服务”的服务机制。二是融资体系日趋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成长、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不同的发展时期需要有特定的创业创新资金来支持。近两年,各地十分注重完善融资体系,初步形成了由种子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风险投资资金、担保资金等支持创新创业,金融贷款间接融资、上市直接融资等推动发展,多形式、多渠道的较为完善的融资体系。目前,全省风险投资企业已达家,注册资本达亿元。萧山区政府设立了首期万元的创业种子资金,余杭区政府每年安排万元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资金,重点支持民营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实施。杭州软件专业孵化器积极吸引国内外金融企业和风险投资公司参

3 / 10

与孵化企业的投融资服务,促成软件孵化企业增资扩股余万元,其中和上海贝岭联合投资“中正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万美元。杭州高新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担保贷款累计达亿元。阳光高科、网新科技、信雅达软件、士兰微电子、华海医药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成功地在股主板上市,新利软件、网新兰德、中程科技等一批高科技软件企业在香港上市,形成了独特的浙江高新技术产业的“浙江板块”。

(四) 高新园区成为我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招商引资始终是高新园区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省高新园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形势喜人。一是内外并重,大公司的高新技术企业投资增多。近年来,国际大企业投资我省高新园区的趋势增强。世界强中的宝马、摩托罗拉、诺基亚、阿卡尔特、富士等一批企业已经落户杭州、宁波高新区等地。今年外商企业投资发展趋势更加迅猛,年-月全省高新园区引进高新技术外资企业家,外资总额达亿美元,同比增长%。其中杭州高新区新批外资企业家,同比增长;引进外资亿美元,同比增长;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同比增长。二是引资引智并举,留学生回浙创业方兴未艾。杭州留学生创业园就引进来自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人员,创办的入园企业达家,注册资金亿美元,总投资亿美元,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亿元。斯达康(杭州)通讯有限公司年-月该公司又实现技工贸总收入亿元、净利润亿元、上缴税金亿元、出口创汇亿美元。

(五) 高新园区建设推进了我省城市化建设进程

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三大主线,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高新区必须有城市依托,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几年,各地已充分认识到加快高新园区建设在提升区外传统产业和城市化,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纷纷把高新园区作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而不是把高新园区建设成为“科技孤岛”。如杭州市就明确提出了把高新区建设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骨干,集教育、商贸、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高科技、多功能、园林化的滨江科技城。绍兴高新园区明确了园区与新城同建的定位,受到了

4 / 10

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对加快我省的城市化步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我省高新园区建设与发展中存在问题 (一)产业规模还偏小

年省级高新园区的平均技工贸总收入仅亿元,其中规模最小的还不足亿元,其规模还不及一家大型企业。从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新园区的要求来看,我省目前高新园区的整体规模明显偏小,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带动力偏弱,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偏低,影响力还不够大。

(二)主导产业的优势还不够明显

我省几乎所有园区都提出要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和环保产业。据统计,全省个省级高新园区中,提出发展新材料产业的有个,发展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的各有个,发展高效节能与环保产业的有个。但经过年的建设,部分园区至今尚未形成具有自身明显特色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

(三) 素质还不够高

高新技术企业是高新园区的主体,其数量的多寡是高新园区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全省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中,省级高新园区只占了家。在平均每个省级高新园区近家入园企业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平均只占了家左右,比例明显偏低。

(四) 发展还不够平衡

年全省高新园区技工贸总收入平均同比增长,最高的达到%,但大多数(家)高新园区技工贸总收入的增长率低于平均水平,甚至个别的还出现了负增长。

(五) 创新和孵化功能还不够强

高新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省和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偏少。相当一部分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内在功能上大都还仅仅停留在提供免租场地等硬件设施上,为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而且全省园区孵化器入驻孵化企业、项目总数还不够多,毕业企业数更少。

(六) 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还不够大

与先进地区相比,我省高新园区的引进规模还不够大,引进层次还不够高,引进国内外大院大所、大企业相对较少。

四、加快我省高新园区建设与发展的建议

5 / 1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