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音乐与养生的关系

道教音乐与养生的关系

*导读:养生一词,来源甚古,在《庄子养生主》中就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历来,道家与

养生一词,来源甚古,在《庄子养生之道》中就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历来,道家与道教都十分重视修真养性,把平时的修炼视为养生之道。尤其是全真道,更是以性命双修,成仙证真的思想为宗教信仰,性功指修心,命功为炼气,真为个人内修的真功及布道济世的真行,成仙乃修炼之最高境界。从道者认为,只要真心诚意地炼养,一旦真功告成,即可自主生死。所以,道众尤为注重修炼养生。

道教的外在形态是它的科范仪式,而道教音乐又是各种科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何为道教音乐?在道教活动中所使用的音乐统称为道教音乐,它包括道教科仪音乐以及道士在宣道、布道和修身养性时所使用的音乐。可见,道教音乐也是道士养生的重要手段之一。他们为了绝尘欲,炼心性,每日早晚必须面对神灵,上

第 1 页

殿诵经。凡住宫观道士,皆以敲钟、击鼓为令,每日清晨五更开静,在打扫、斋沐、整肃衣冠之后,便上殿咏早坛功课经;每日晚斋毕,晚坛的头通鼓响,道众又要及时沐浴洗漱,严整衣饰登坛讽咏晚坛功课经。道众把这种早、晚功课经,视为识心见性、延生保安的炼养实践,亦即养生之道也。

在道教经典与文献中,有关道乐与养生的论述也屡见不鲜。在《太平经》卷一百十三中有:乐,小具小得其意者,以乐人;中具中得其意者,以乐治;上具上得其意者,以乐天地。得乐人法者,天地为其和上士治乐,以作无为而度世;中世治乐,乃以和乐俗人以调治;下士治乐,以乐人以召食夫乐者治乐,形者致刑,犹影响之验,不失铢分也。这里认为音乐对人是有教育作用的,以乐人,可以使人为之悦喜,用音乐来陶冶人的情操;对自然的功能作用而言,以乐天地,可以使天地为之和;对于治乐者本人来讲,上士为了度世,修身养性到达无为之境界;中士是为了和乐俗人以调治,以音乐为社交手段,进行人际交往;下士则是为了召食糊口,作为谋生手段。对音乐与社会、音乐与刑罚的关系而论,则是止械斗断奸邪,兴道德制逆恶。目的在于乐人、乐治、乐天地、乐神灵。归根到底,是要用音乐对民众百姓教化,教人养生,使祸乱不作。这就指明了道乐对道徒和信众二者的修养与教化作用,也是道乐的最终目的。

第 2 页

《太平经》在卷十八至三十四中还谈到:以乐治身守形顺念致思劫却灾故乐者,天地之善气精为之,以致神明,故静以生光明,光明所以候神也。能通神明,有以道为邻且得长生久存。这里提出了以乐治身、守形、顺念、致思、劫却一套完整的音乐功能理论,认为音乐能通神明,道教徒兴乐,下得其意,以乐身、乐治;中得其意,以乐精、守神;上得其意,以乐神灵。俱得其意,达到顺念、致思的意境,悟道得道,当可长生久存。此乃道教徒通过音乐活动达到养生的目的。

音乐能使人延年益寿,已为奉道者所信仰。历史上对修道之人要求十分严格,一般道士要会琴、棋、书、画;资深道士要会琴、棋、书、画,吹、拉、弹、唱;高道则须琴、棋、书、画,吹、拉、弹、唱,医、卜、星、相。音乐是道士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它在道士的修持中如此重要,是因为乐可以调气息、和阴阳,因而道教徒利用音乐的这一特性而创作了玄门独有的音乐来修持自己。

音乐能使人延年益寿,也已为现代科学所证明。美国马里兰

第 3 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