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疆乌鲁木齐一中高考生物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0年新疆乌鲁木齐一中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6.0分)

1. 细胞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低等植物细胞中心体的存在有利于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 B. 叶绿体的内膜上有叶绿素,有利于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C. 蓝藻的线粒体内膜突起形成靖,有利于附着更多的有氧呼吸酶 D. 轴突末梢膨大成突触小体,有利于附着更多的神经递质受体蛋白 2. 下列关于基因转录和翻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转录只发生在细胞核,翻译只发生在细胞质 B. 转录产生的RNA碱基序列与非模板链相同

C. 原核生物中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能提高蛋白质合成的速率 D. 翻译以mRNA为模板,产生具有复杂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3. 人类性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SRY)决定胚胎发育成男性,人群中发现有XX

男性、XY女性、XXY男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正常女性中一定无SRY基因

B. XX男性可能是父方产生精子过程中Y染色体与X染色体间交叉互换所致 C. XY女性可能是父方SRY基因突变所致

D. XXY男性可能是父方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所致

4. 将幼年沙蚕后部体节切去,沙蚕能重新长出体节。科研人员设计实验探究其原因,

实验内容及结果如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实验 实验内容 序号 ① 切除幼年沙蚕后部体节,并除去脑神经节 实验结果 体节生长和再性成熟生情况 情况 不能长出新的迅速性体节 成熟 ② 将幼年沙蚕的脑神经节植入实验①沙蚕体腔中(不 体节生长并长性成熟与神经系统相连接) 出新的体节 被抑制 将性成熟沙蚕的脑神经节植入实验①沙蚕体腔中 (不与神经系统相连接) 不能长出新的迅速性体节 成熟 ③ A. 沙蚕体节的再生与幼年时期脑神经节有关

B. 幼年沙蚕的脑神经节能抑制沙蚕的性成熟 C. 幼年沙蚕体节再生与性成熟属于体液调节 D. 成熟沙蚕脑神经节分泌功能比幼年沙蚕强

5. 下列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进行预实验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 B. 同一组实验中所选的植物材料要相同 C. 浸泡法和沾蘸法处理插条时间要相同 D. 插条上芽的饱满程度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6. 下列有关控制害虫危害的技术,叙述错误的是( )

A. 农田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防治控制害虫可减少能量损失 B. 化学防治效果好,但对环境有破坏,应以生物防治为主 C. 利用音响发出结群信号吸引鸟类捕食害虫属于生物防治 D.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降低种群密度属于化学防治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

第1页,共11页

7. 某兴趣小组将金鱼藻放置于不同波长的光下培养(温度等其他条件适宜), 1小时

后测得O2相对变化量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C点时O2相对变化量大,(2)与B点相比,从光反应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

(3)把金鱼藻长期放置于A点波长的光下培养,金鱼藻能否正常生长?为什么?______;______。

(4)在该实验的基础上测定金鱼藻在不同波长下的真正光合作用强度,应如何进行下一步的实验,请写出实验思路:______。

8. 下表是一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调査结果,表中的A、B、C表示生态系统

三种生物成分,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下图是该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草本、灌木和乔木植物体内贮存的能盘变化示意图。 单位:102千焦/m2/年 A B C Pg 157.8 870.7 211.5 Pn 65.0 369.4 20.1 R 92.8 501.3 191.4 (1)据表分析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圭€瑰嫭鍣磋ぐ鎺戠倞妞ゆ帒顦伴弲顏堟偡濠婂啰绠绘鐐村灴婵偓闁靛牆鎳愰濠傗攽鎺抽崐鎰板磻閹惧墎妫柟顖嗗瞼鍚嬮梺鍝勭焿缂嶄線鐛崶顒夋晬闁挎繂妫岄幐鍛節閻㈤潧浠滄俊顖氾攻缁傚秴饪伴崼婵堫槰闂侀€炲苯澧い顏勫暣婵″爼宕卞Δ鈧〖缂傚倸鍊哥粔鏉懳涘Δ鈧悳濠氬锤濡や礁浜滈梺绋跨箰閻ㄧ兘骞忛搹鍦<缂備降鍨归獮鏍煙閸愯尙绠洪柕鍥ㄥ姌椤﹀绱掓潏銊ユ诞闁诡喒鏅犲畷姗€鎳犻鎸庡亝缂傚倸鍊风欢锟犲窗閺嶎厽鍋嬮柟鎯х-閺嗭箓鏌熼悜姗嗘畷闁稿﹦鍏橀幃妤呮偨閻ц婀遍弫顕€骞嗚閺€浠嬫煟濡櫣浠涢柡鍡忔櫅閳规垿顢欑喊鍗炴闂佺懓绠嶉崹纭呯亽婵炴挻鍑归崹鎶藉焵椤掑啫鐓愰柕鍥у瀵潙螖閳ь剚绂嶆ィ鍐┾拺闁告繂瀚悞璺ㄧ磼閺屻儳鐣烘鐐叉瀵噣宕奸锝嗘珫婵犵數鍋為崹鍫曟晝閳哄倸顕遍柨鐕傛嫹<<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