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居住的地球

第3章 地球与宇宙

第1节 我们居住的地球

教学目标: 1、 知道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初步掌握证实地球是个球体的一些现象和方法。 2、 了解并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从而加深对地球面貌的认识,激发对探索地球与

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物质观打下基础。

3、 通过对地球知识的了解,加深对地球的热爱,树立保护地球的观念。

教学重点: 1、 通过实验观察,探究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方法。

2、 通过观察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和比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差值,阐明地球看上去是很

圆的球体。

教学难点:地球形状的证明

教学准备:各种图片、课件,乒乓球(学生自带)、篮球、笔。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出:说起地球,我们心中就会涌起无限温热的感情。虽然在茫茫宇宙中,地球只能算得上

沧海一粟,但她却是我们人类可爱的故乡,唯一的家园。人类对大自然的一切认识,都是从地球开始的。作为地球的儿女,我们对于这颗养育自己的行星又有多少了解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地球。 师:大家想获得有关地球的什么知识呢? (学生说出多种答案)

师:很好,大家对地球都有浓厚的兴趣,若干年后,我们当中就可能产生出一个个天文学家

或地质学家等,但要深入地研究地球,必须从最基本的知识着手,为将来的研究打好基础。

师: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样的形状吗? (圆的、球形??)

师:那你们说说有什么现象可以说明地球球形的呢? 活动一:说说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证据。

(学生说出多种现象,教师提示可以利用卫星或飞船拍摄照片)

师:我们现在通过高科技看到了地球的全貌,可是在科学很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无法离开地

球去观察地球,他们眼中的地球是怎么样的呢? 展示:

材料1:古代中国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古代印度人:大地是一个圆盾,有三头大象驮着,站在乌龟背上; 古代巴比伦人:大地是个龟背般隆起的空心山,大陆四面环绕着海水,有一个浑圆的巨大天罩盖在上面。 师:但生活中遇到的很多事情都不能用以上的理论来解释。如为什么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

先消失?现在谁能解释这个现象? (学生回答)

活动二:用篮球和笔来模拟地球与帆船的关系,将笔的一端放在球上向前移动,眼睛在后

面观察笔的变化。

(学生上台用篮球和笔进行演示并说明)

师:古人发现远处船舶的桅杆总是最先露出和最后隐没,日月星辰总是从地平线一边升起另一边落下,在

月食中遮蔽月面的影子又总是一弯弧形,便猜想到大地可能是一个圆球。 展示:

材料2: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最早提出地球是“球形”的人。后来他的学生亚里斯多德在观测月食时发现地球投在月亮上的影子是圆形的。更进一步地证实了老师的观点。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越过大西洋,然后西行至菲律宾。1522年9月从地球的另一方回到西班牙。第一次完成环绕地球的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

活动三:畅所欲言——从人类探索地球的过程中,你收获到了什么? (学生发表感受)

师:我们踩着古人的足迹继续探索,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让观察地球的全貌成了现实。最

近几天,我国发生了一件让全民振奋的事情,也掀开了我国航空史的新一页,你们知道是什么事吗?

(神州5号载人航天飞机上天)

师:我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 (杨利伟)

师:你们知道世界上第一个上天的飞船和宇航员是谁吗? 展示:

材料3: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使者是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人造卫星进入宇宙空间,开创了载人航天的新纪元。 师:随着宇航员的上天,人造卫星的发射,人们看到了地球的真面貌,拍摄到了有关地球的

许多照片。我们要感谢科技人员的努力,让我们看清了地球的真面目。 展示: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飞船上拍摄的地球的录象

活动四:讨论:你眼中的地球是个什么样的球体?你能给它取个更形象的名字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师:大家通过观察地球的照片表达了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都基于对地球的认真

观察。

师:地球上不同的颜色各是什么呢?

(蓝色——海洋;黄色——陆地;白色——白云)

师: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以上,所以,宇航员们将地球称作是“蓝色的水球”。 师:地球在茫茫宇宙中时刻会受到一些小天体的袭击,地球有它的保护层吗?是什么? (地球表面的大气层) 展示:

材料4: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数千千米的大气层。探空火箭在3000千米高空仍发现有稀薄大气,大气层没有明显的边界,只是愈向上愈稀薄。大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还有少量的氦、氩、氪、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其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 师:地球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呢?在我们的火箭已经飞出太阳系的时候,我们的钻头却最远只能钻到

脚下12公里的深处。这便是“上天有路,入地无门”的现实。但现在的科技还是披露出地球深处的许多秘密。

展示:

材料5:地球内部从外到内可以分为地壳、地慢和地核三层。地壳是地球表面很薄的一层,平均厚约三四十千米。但是各个地方厚度很不均匀;从地壳下面一直到大约3000千米深的地方都属于地幔;地幔以下就是地核,一个半径约3370千米被包在地球核心部分的圆球体。地核可分为外部液态地核和内部固态地核。地球内部温度很高,在地表以下1000千米深处,温度可达1400℃-1500℃,地球的平均温度在2000℃左右。但地球周围的平均温度在20℃上下。

师:地球是正球形的吗?它到底是什么样的球体呢? 展示:

材料6: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比赤道半径小21千米左右。仅差0.33%。 师:你们谁来描述一下地球是什么样的球体?

(学生回答,得出: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师:为什么地球看上去很圆?

(因为两极半径仅与赤道半径仅差0.33%,所以,从太空看去,它仍然不失为一个相当标准的圆球。) 活动五:计算赤道周长是多少千米?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如果日夜不停地开,要多

久时间才能绕赤道一圈?

(周长40053.84千米;667.564小时、27.83天。感受地球的大小) 活动六:思考和讨论——地球上什么条件适宜生命的存在? (温度适宜、适宜的引力、有液态水、有氧气??) 展示:

材料7:关于地球的其他数据 质量 体积 表面积 平均密度 平均日距 自转周期 公转周期 大气压 5.98X1024千克 1.08X1012千米 5.1X108千米 (相当于我国领土的53倍) 5.515克/厘米3 1.496 X 108千米 0.99727天 365.256天 1.013帕斯卡 师:你还知道关于地球的其他知识吗? (学生回答)

师:地球是大自然妙手偶得的杰作,是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正幸运地生活在茫茫宇宙中这块微小的绿

洲上。但近百年来,我们的地球却不停地受着伤害。

展示:

材料8:地球上的十大环境祸患——1、土壤遭到破坏。

2、空气污染空气污染问题,也是酸雨问题。 3、淡水受到威胁。

4、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 5、森林面积减少 。 6、生物品种减少。 7、化学污染。

8、混乱的城市化人口的爆炸和农村土地的恶化。 9、海洋的过度开发和沿海地带的污染。 10、极地臭氧层空洞。

活动七:作为地球的公民,你最想为地球做些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