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矿防治水措施
第一节 露天区水文地质条件
一、地形地貌、水文、气象
矿区地形总体为南北高、中部较低,最高点位于矿区北部,海拔标高为1504.5米,最低点位于矿区中部,海拔标高为1408.2米,最大高差96.3米。一般海拔标高为1430~1470米,相对高差40米左右。矿田内无较大的地表水系。
本区属干旱半沙漠高原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干燥炎热,昼夜温差大,春秋季节少雨多风。据乌海市气象局资料:年最高气温38.6℃,年最低气温-32.6℃,年平均气温7.8~8.2℃;年平均降水量357.6mm,且多集中于7、8、9三个月;年蒸发量为3919.3mm,为年平均降水量的10倍之多;冬春季节多刮西北风,夏秋季节多刮东南风,平均风速3.2m/s,最大风力8级,最大风速可达24m/s。每年11月初封冻,至次年4月解冻,最大冻土深度为1.24m。
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内直接充水含水层以孔隙含水层为主,裂隙含水层次之,直
接充水含水层的富水性弱(q<0.1升/秒·米),苛素乌逆断层的导水性弱,补给条件、迳流条件均较差。因此,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类型为第一~二类第一~二型。即水文地质类型为简单~中等类型。
第二节 地下水控制
一、矿坑充水因素分析
露天先期开拓时,首先遇到的是第四系孔隙潜水直接向矿坑涌入,将成为露天矿直接的充水水源,当开拓至煤组时,煤组含水岩组裂隙承压水沿裂隙直接漏入矿坑。随着采场采深的不断增加和时间的延续,矿坑涌水量将不断减小,此时矿坑涌水量取决于各直接充水含水层的区域补给强度。
本区年降水较为集中,降雨迳流量将直接进入矿坑。 二、采场涌水量计算
采场涌水量由降雨径流量和地下涌水量两部分组成。
由于水文地质资料不足,对上部第四系的上层滞水含水层和煤系地层裂隙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参数掌握不够,根据井工煤矿开采过程中正常涌水量的统计数据,故采用类比法估算地下涌水量为60m3/d。
三、地下水控制
根据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对生产影响不会很大,设计确定不需设独立的疏干工程。
第三节 采掘场排水
一、采场排水方式的确定
根据露天开采工艺、开采程序及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综合考虑排水系统构成,设计在采场内设截水沟、导水沟,在采场最低处设集水坑。坑下采用移动泵站的排水方式。沿端帮设排水管线,通过坑下排水管网排至地面总排水沟内或汇集后作为矿区绿化用水或道路洒水。随着采剥时段的不同,煤层底板的出露面积大小是循环往复动态变化的,相应的积水空间也是动态变化的。由于汇水空间狭小,排水和生产相互有干扰,需要及时调整泵站的位置和排水设备的能力,泵站移设较频繁,另外应在煤层顶板接排水管设置消防管路,防止煤层着火。 二、正常排水量的计算 1、正常降雨迳流量
采用多年雨季月平均降雨量16.1mm计算采场正常降雨量,采场正常降雨迳流系数为0.4,内排土场正常降雨迳流系数为0.1。
2、暴雨迳流量
设计频率P=5%,采掘场暴雨迳流系数为0.5,内排土场为0.2,暴雨月一次最大降雨量92.25mm。
达产后正常生产时期矿坑涌水量计算见表8-3-1。
坑内正常排水量表
表8-3-1 月平均降雨汇水面积 迳流系最大暴雨量 地下水量正常降雨迳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