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有效措施,提高耕地质量等级,确保耕地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管理是我们的法定职责,这是由基本国情所决定的。一方面,根据全国农用地分等结果,全国耕地质量等别状况总体偏低,优、高等地仅占耕地总面积的33%,平均等别仅处于中等水平;旱地比例超过了一半,水田仅为26%。另一方面,我国耕地质量等别分布上还存在经济发达地区与优质耕地分布区域在空间上复合的特点。这样,建设占用的大多是高等级耕地,而开发新补充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各种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加强数量质量的一体化管理、建设和保护,是耕地保护管理的现实要求。 近年来,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积极开展基本农田建设和土地整治,推进了耕地质量的建设和管护。但要清醒地认识到,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重视还很不够,耕地保护“重数量、轻质量”倾向依然相当普遍,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制度还不完善、投入不足。这些现象都亟待进一步改进。我国必须通过强化“管控性保护”,加强“建设性保护”,探索“激励性保护”,将耕地质量管理深入到耕地保护的方方面面。 9.我们从小被告知,中国地大物博。多年之后,我们才明白,这只是硬币的一面。另一面,一旦虑及13亿人这个大分母,地便不再大,物也不再博。如人均耕地面积,我国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只有美国的1/6、阿根廷的1/9、加拿大的1/14。
粮食安全,只是可耕用土地急剧减少的危机之一,背后还隐蕴着更多潜在的危害。农民的土地被一些地方和开发商征用之后,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生活出路、社会保障等问题;地方政府动用行政甚至司法力量违法违规侵占土地,必然损害政府的公信力;过多土地被征用,难免增加失地农民,进而触发社会矛盾,危及社会和谐;在个别地方,还引发地方官员的腐败和“权力寻租”问题??
耕地不需要保护,主要是从粮食安全的角度来考虑的。事实上耕地的保护不单是为了保证粮食安全。更重要的是耕地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缓和耕地资源短缺的需要;是经济地配置耕地资源的需要;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我国单位GDP能耗过高已是共识,节能减排被写进“十一五”计划,被分解成地方政府的硬任务,并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得到了比较好的执行(有些节能减排任务完成不理想的地方政府,到年终岁末不得不采取强制性限电措施)。相对而言,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能耗的“地耗”(土地是一种稀缺且不可再生资源,土地消耗可以说比能源消耗更紧要),仍未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各级地方政府,仍未意识到毫无节制地浪费土地是在竭泽而渔,在吃子孙饭。为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将降低GDP的“地耗”早日提上议事日程,像降能耗一样,任务层层分解,刚性问责,切实把它降下来。
作答要求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给定资料1”到“给定资料5”集中反映了耕地浪费方面的诸多问题。请根据这两则资料,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概括和归纳。(10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2.根据“给定资料”中的有关内容,谈谈对文中“地耗”这一表述的理解。(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二、请根据“给定资料6”,假设你是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国土资源局的党委书记亚森·木沙的随行人员,在对金坛市直溪镇直里村的“农民耕地保护协会”深入调研后,写一份调研报告供领导参阅。(20分) 要求: 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 2.用语得体,通俗易懂; 3.不超过400字。
三、假定你是一名派到农村的大学生村官,请根据“给定资料”简要分析耕地浪费的原因,并提出解决耕地问题的具体建议,供上级有关部门参考。(20分) 要求:1.对原因的分析准确、全面;不超过100字;2.所提建议具体、有针对性、切实可行;不超过300字;3.条理清楚,表达简明。
四、“给定资料8”的画线部分写道:“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司长严之尧在一次专访时语重心长地说到:‘耕地的数量保护固然重要,但没有质量的数量是不可靠的,仅保住18亿亩耕地数量是不够的,必须从数量管护转向数量质量并重管护,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提高耕地质量等级,确保耕地生产能力稳步提升。’”请结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参考答案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给定资料1”到“给定资料5”集中反映了耕地浪费方面的诸多问题。请根据这两则资料,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概括和归纳。(10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一是城市空间迅速膨胀,大片耕地平整闲置、大量房产滞销空置,土地浪费现象严重。
二是工业园区闲置铺张,建成后的工业园区规模小、效率低、投入产出不达标,企业多是看中土地升值利益。
三是大学城的建设很不合理,大学城所占面积与学生数量比例失衡。 四是基础建设过度超前,基础设施建设量大大高于本地区的需要程度。
五是由于缺乏科学规划、村民盲目攀比和村庄人口大量外流等原因,产生无序建设的空心村,农村建设用地被大量闲置。
2.根据“给定资料”中的有关内容,谈谈对文中“地耗”这一表述的理解。(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参考答案】
“地耗”是指由于城市空间膨胀、工业园区闲置铺张、大学城奢华气派、基础建设过度超前、空心村无序建设等粗放式的土地使用方式。当前,我国土地这一稀缺且不可再生的资源被过度消耗,导致耕地使用紧张、建设用地过多,人均土地使用面积低于历史的科学平均水平,“地耗”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 二、请根据“给定资料6”,假设你是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国土资源局的党委书记亚森·木沙的随行人员,在对金坛市直溪镇直里村的“农民耕地保护协会”深入调研后,写一份调研报告供领导参阅。(20分) 要求:
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 2.用语得体,通俗易懂; 3.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经过对江苏省金坛市直溪镇直里村“农民耕地保护协会”的几天深入调研,通过深入学习、仔细询问、搜集材料、科学分析,得出以下几点调研结果,相信对保护本县耕地、维护农民利益会有所裨益: 其一,学习其从源头上建立起的保护耕地以“政府是制定政策的第一责任人、国土部门是依法行政的第一执行人和农民是耕地保护第一守护人”三位一体的共同责任机制。“农民耕地保护协会”采取上述方针指导各项活动的进行,建立起了政府、国土部门和农民的三方科学联动机制。
其二,政府积极引导、大力支持民间耕地保护组织,提供和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条件促进其健康发展,科学扶持、积极保护。在引导的同时进行管理,在管理的同时进行引导,形成引导与管理并重的指导方针。 其三,组织普法活动,如成立“农民耕地保护协会法律法规培训班”等,进一步宣传国家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知识,强化会员对耕地保护的理论基础,为其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政策与理论保障。
三、假定你是一名派到农村的大学生村官,请根据“给定资料”简要分析耕地浪费的原因,并提出解决耕地问题的具体建议,供上级有关部门参考。(20分) 要求:
1.对原因的分析准确、全面;不超过100字;
2.所提建议具体、有针对性、切实可行;不超过300字; 3.条理清楚,表达简明。 【参考答案】
耕地浪费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农村居民点建设分散,住宅基地审批缺乏管理和监督;二是开发区占用农民大量的耕地,扩展建设无度无规划;三是土地供应严重超过投资能力,造成耕地大量闲置、浪费、利用粗放。
对此,特提出如下建议:一、严格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对优质耕地特殊保护;二、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建立完善占用耕地补偿制度,改进征地补偿办法、拓宽安置途径、规范征
地程序,并对补偿安置工作开展专项检查;三、作好农村土地调查工作和土地利用计划工作,控制建设用地总量,把用地规模限制在规划数量、范围之内,土地用途一旦划定,即严格执行,同时推进并监督土地的开发、复耕和整理;四、将土地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对于乱占耕地者予以严惩;五、必须通过强化“管控性保护”,加强“建设性保护”,探索“激励性保护”,将耕地质量管理深入到耕地保护的各个层面。 四、“给定资料8”的画线部分写道:“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司长严之尧在一次专访时语重心长地说到:‘耕地的数量保护固然重要,但没有质量的数量是不可靠的,仅保住18亿亩耕地数量是不够的,必须从数量管护转向数量质量并重管护,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提高耕地质量等级,确保耕地生产能力稳步提升。’”请结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参考例文】
质量数量双手抓 开发保护两不误
我们从小被告知,中国“地”大“物”博。多年之后我们才明白,这种观念其实是片面的:我国耕地总数不足18.26亿亩,人均耕地少,且质量不高;土地资源中难利用地多,宜农地少,宜居面积小??这些数据都反映出一个现实:我们的土地已然“消耗”不起。
然而,一边是极度紧缺,一边却是挥霍浪费。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建设用地供求矛盾加大,许多地方粗放用地、挥霍用地的状况大量存在,倘若耕地危机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则将衍生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阻碍,这亟待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取决于有没有足够种粮的土地。我国是个人口大国,耕地资源无疑是我国粮食安全的生命线。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进一步明确提出要保护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战略目标,进而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在耕地的数量保护方面,一是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对优质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可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积极作用;二是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同时建立完善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建立长效机制,改进征地补偿办法、拓宽安置途径、规范征地程序,并对补偿安置工作开展专项检查;三是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速度,强化对建设用地总量的控制,把用地规模限制在规划数量、范围之内,土地用途划定后即严格执行,同时推进并监督土地的开发、复耕和整理。
在耕地的质量保护方面,首先,将耕地质量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安排资金,用于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土壤有机质提升及耕地保护技术推广等工作,采用保护性耕作措施,防止耕地养分流失;其次,采取兴修水利、合理灌排、绿化造林、防风护土等措施,鼓励耕地使用者遵循科学原则培肥地力,有效治理耕地生态环境,维护耕地质量安全;再次,保护农田防护林和防洪、灌溉、排水及防止水土流失等设施,采用与生物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耕地土壤质量;最后,严禁农业污染行为,形成惩治制度,同时建立耕地地力监测网点,定期开展耕地质量监测、评价工作。
面对“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社会现实,努力保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耕地保护工作事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事关被征地农民切身利益和长远生计,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2012年国考申论考点重点预测之一: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思想道德建设 文化体制改革 社会公平正义 文化强国 文化软实力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文化产业振兴
【背景链接】
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闭幕。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科学概括和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
[措施]
中公教育专家总结如下措施供考生参考:
一是要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
二是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三是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认真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精心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要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四是要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真正从群众需要出发,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吸收借鉴世界有益文化成果,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
【参考范文】
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是一个社会的灵魂,公共文化是社会稳定、和谐、健康发展并形成社会凝聚力的最基本的因素,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不仅有助于提升国民文化素质,还能扩大文化消费市场,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扎下深厚的根基。
然而, 当前,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着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比如,公共文化服务不均等。既表现于城乡,也呈现于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文化经费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仍然偏低;如何引导、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文化服务的热情,也需要有完善的措施。这些问题出现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一些基层政府,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向民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从而积累了大量历史欠账。
可喜的是,2011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文化建设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作为政府和官员政绩考核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这不仅令人耳目一新,也必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持。
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这是文化大发展的根基。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努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事实上,我们各级政府也已经做了一些成功的尝试,比如,今年年初,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文件,要求2011年底之前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在北京,首都博物馆等文化场所早已免费向市民开放,公共文化服务也已经开始深入街道社区。
另一方面,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形成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强大合力。要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引入社会资本和市场竞争机制,解决我国长期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存在的单一国有资本投资体制和投资效益低下、基础设施落后、覆盖面窄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以及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机制不活、服务数量不足、服务质量普遍较差的问题。
调动全社会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构建高效、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从根本上来说,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国民文化素质的整体提高,政府有责任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最终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