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物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C 破坏微生物的营养成分 D 破坏微生物的活性物质 20发酵工程中发酵罐设计的原则有(BD)

A 体积尽可能的小 B 发酵器能在无菌条件下工作数天,且稳定 C 发酵罐的价钱尽可能低 D 尽可能低的功能消耗 21酶的特性有(AD)

A专一性 B 主动性 C 溶解性 D 高效性 22 发酵工程中增殖培养的控制因素为(AC)

A 控制养分 B 控制光照 C 控制培养条件 D 避免污染 23 诱变育种的主要方法是(CD)

A 日照 B 改变培养基 C 物理方法 D 化学方法 24 菌种保藏方法主要有(AB)两种。

A 冷冻保藏 B 冻干保藏 C 水浸没保藏 D 单代保藏 25 热灭菌法分为(AB)

A 干热灭菌 B 湿热灭菌 C 紫外灭菌 D 消毒 26在酶的固定化中,采用共价结合法固定时用的聚合物载体应符合的条件是(AB) A 载体应便宜、易得 B 可反复使用 C 表面积小 D 具有专一性吸附 27采用物理吸附法进行酶的固定化常用的无机载体有(CD)

A纤维素 B 硅藻土 C 硅胶 D 活性炭 28 工业生产中培养基灭菌方法有(AB)两种。

A 分批灭菌 B 连续灭菌 C 半连续灭菌 D间歇灭菌 29 种子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BD)

A 细胞的形状 B 菌种的遗传特性 C 操作 D 培养条件 30 微生物代谢产物类型包括(BC)

A 酶类 B 初级代谢产物 C 次级代谢产物 D 三级代谢产物 31 微生物的生长周期有五个阶段,第二和第四个阶段是(BD) A 延滞期 B 加速期 C减速期 D 稳定期 32 下列发酵中的控制参数,属于化学参数的是(AC)

A pH值 B 菌丝形态 C 溶解氧浓度 D 黏度 33 菌体浓度对发酵的影响主要表现在(BC)

A 影响发酵温度 B 影响产物产率 C 影响菌体摄氧 D 影响菌体形态 34 溶氧浓度对发酵的主要影响是(CD)

A影响菌体形态 B 影响操作 C 影响微生物生长 D 影响产物合成 35 发酵液溶解氧浓度的控制可从(AB)两法面考虑。

A 供氧方面 B 耗氧方面 C 微生物生长 D 温度 36 影响发酵温度变化的因素中,产热因素为(AB)

A 生物热 B 搅拌热 C 蒸发热 D 辐射热 37 二氧化碳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包括了(BC)两个方面

A 微生物形态 B 微生物生长 C 产物合成 D 微生物性质 38 泡沫对发酵的负面影响包括(AC)

A 降低发酵罐的装料系数 B 升高发酵温度 C 增加染菌几率 D 改变发酵方向

39 下列培养基成分当中的,是发酵中的主要起泡物质的有(CD) A 糖类 B 维生素 C 蛋白胨 D 黄豆粉 40 消除发酵中的泡沫主要采用(AB)两种方法

A 机械消泡 B 化学消泡 C 光照消泡 D 搅拌消泡 41 酶的发酵生产的生产工艺包括了(BC)两个过程

A 灭菌 B 发酵 C 分离纯化 D 挑选 42 有机溶剂提取酶时,可使用的温度有(CD)

A 18℃ B 20℃ C 3℃ D 5℃ 43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可分为(AB)两大类。

A 可控因素 B 不可控因素 C 特定因素 D 随机因素 44 酶促反应中的抑制作用分为(BC)

A 互助作用 B 不可逆抑制 C 可逆抑制 D 协同作用 45 细胞固定化常用的方法是(AD)

A 吸附法 B 结合法 C 交联法 D 包埋法 46 酶反应器按进料和出料方式可分为(BC)

A 反复式 B 间歇式 C 连续式 D 倒流式 47 果葡糖浆中的主要成分是哪两种糖(AC)

A 葡萄糖 B 饴糖 C 果糖 D 麦芽糖 48糖化酶的来源有(AD)

A根酶 B木酶 C节杆酶 D黑曲霉 49目前氨基酸的置换修饰行之有效的两个技术是(AD)

A定位突变 B旋转突变 C联体突变 D盒式突变 50阻截作用可以分为(BC)

A底物阻截 B产物阻截 C分解代谢物阻截 D酶制剂阻截 51基因工程有称为(AB)

A .DNA体外重组技术 B分子克隆 C微生物工程 D细胞融合技术 52以下哪些是纯种分离的方法(AD)

A划线分离法 B平板划线法 C细胞分离法 D组织分离法 53筛选可以分为(AB)

A初筛 B复筛 C精筛 D粗筛 54以下哪些是物理诱变剂(AC)

A紫外线 B红外线 C快中子 D白荧光 55杂交育种主要有(AC)两种

A杂交育种 B细胞融合 C原生质体融合 D远源育种 56在冻干保藏中,以下(CD)属于冷冻保护剂

A葡萄糖 B甘油 C蔗糖 D脱脂乳 57可以利用油脂作为碳源的有(BC)

A酵母菌 B霉菌 C放线菌 D大肠杆菌 58以下哪些是新型发酵原料(AD)

A乙醇 B盐酸 C甲醇 D醋酸 59搅拌器可以分为(AB)两种

A轴向推进 B径向推进 C节向推进 D面向推进 60轴封可以分为(AB)两种

A填料函封 B补料函封 C端面轴封 D侧面轴封 61生物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

A基因工程 B细胞工程 C酶工程 D发酵工程 62菌种的选育包括(ABCD )

A自然选育 B诱变育种 C杂交育种 D分子育种 63诱变育种采用的物理方法包括( ABC )

A紫外线 B X射线 C Y射线 D试剂 64工业发酵培养基的成分来源有( ABCD )

A碳源 B氮源 C无机盐及微量元素 D前体、抑制剂、促进剂

65培养基按状态可分为( BCD )

A天然培养基 B固体培养基 C半固体培养基 D液体培养基 66发酵罐一般分为(AB )

A嫌气发酵罐 B需氧发酵罐 C机械搅拌发酵罐 D自吸式发酵罐 67灭菌方法主要有( ABCD )

A热灭菌法 B射线灭菌法 C化学药品灭菌法 D过滤除菌法 68射线灭菌法常用( ABCD )

A紫外线 B高速电子流 C X射线 D Y射线 69工业发酵过程的主要控制参数包括(BCD )

A温度 B物理参数 C化学参数 D生物参数 70 要实现发酵过程并得到发酵产品,必须具备的条件有(ABCD ) A 有适宜的微生物生产菌种 B 控制微生物进行代谢的各种条件 C 有进行微生物发酵的设备

D 有将菌体或代谢产物提取出来,精制成产品的方法和设备 71 以下属于湿热灭菌法的有(BCD )

A 火焰灭菌法 B 煮沸灭菌法 C 巴氏灭菌法 D 间歇灭菌法 72 纯种分离的方法常用的有( ABD)

A 划线分离法 B 稀释分离法 C 增殖分离法 D组织分离发 73 发酵工业获得符合要求的菌种的途径主要有(ABC)

A 从自然界分离筛选 B 从菌种保藏机构获得 C 从生产过程中的已有菌种中筛选发生正突变的优良菌种 D 从土壤中获得 74 发酵生产中常用菌种的保藏方法有(ABCD )

A 冷冻保藏 B冻干保藏 C 传代保藏 D 矿物油中浸没保藏 75 影响培养基质量的因素有(ABCD )

A原材料质量的影响 B 水质的影响 C 灭菌的影响 D 其它影响因素 76 以下属于需氧型发酵罐的有( BCD)

A 酒精发酵罐 B 气升式发酵罐 C 机械搅拌发酵罐 D 自吸式发酵罐 77 工业生产中培养基灭菌方法有(BD)

A 化学药品灭菌 B 连续灭菌 C 干热灭菌 D 分批灭菌 78空气除菌的方法有(ABC )

A 加热灭菌法 B 静电除菌法 C 介质过滤除菌法 D化学药品灭菌法 79 发酵工业中影响孢子质量的因素有(ABCD )

A 培养基 B 培养温度和湿度 C 培养时间和冷藏时间 D 接种量 80根据操作方式的不同,发酵过程主要有(ABC)

A 分批发酵 B 连续发酵 C 补料分批发酵 D间歇发酵 81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包括( ACD)

A 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B 对酶的影响 C 对产物合成的影响 D 对发酵液理化性质的影响 82 人体三大营养素包括(BCD)

A 水 B 糖类 C 蛋白质 D 脂肪 83 糖类包括(ACD)

A 单糖 B 众糖 C 双糖 D 多糖 84 维生素可以分为(BC)

A半溶解性 B 水溶性 C 脂溶性 D 不溶性 85 下列哪些是基因工程在食品产业中的应用(ABCD)

A 改造食品微生物 B 改善食品原料的品质 C 改进食品生产工艺 D 生产食品添加剂 86 酶的分离纯化包括(ABD)

A 抽提 B 纯化 C 定型 D 制剂 87 酶的表面修饰包括(CD)

A 单纯修饰 B 物理固定法 C 酶的小分子修饰 D 酶的大分子修饰 88 做为酶制剂的生产菌应符合下列哪些要求(ABCD)

A不能是致病菌 B 不易退化 C 产酶量高 D发酵周期短 89 酶的固定方法有(ABCD)

A吸附法 B 共价键结合法 C 交联法 D 包埋法 90 食品酶工程在食品产业中的应用有(ABCD)

A 改进啤酒工艺,提高啤酒质量 B 改进果酒、果汁饮料的生产工艺 C 食品保鲜 D 生产高果糖浆 91在干酪、鲜奶或奶粉中,加入一定量的溶菌酶的作用(ACD)

A 防止微生物污染, B 提高产品质量 C 延长贮存时间 D 保证产品质量 92 葡萄糖氧化酶可直接加入发酵啤酒及果汁中,它的主要作用是(BC)

A 增加口感 B 防止食品氧化变质 C 有效防止罐装容器的氧化腐蚀 D 提高食品质量 93发酵过程中的空气灭菌,在对很小的微粒来说,(D)除菌效果是很有限的 A 加热灭菌法 B 辐射杀菌 C 高压杀菌法 D 静电除菌 94 固体葡萄糖氧化酶剂在-15℃可保存(A)年

A 8年 B 5年 C 6年 D 2年 95固定化酶的缺点是(ABCD)

A 酶活力有损失 B 投资大 C 只能用于水溶性底物 D 不适于多酶反应 96连续灭菌方法中应将配置好的液体培养基预热到(D)

A 50-55℃ B 40-45℃ C 55℃ D 60-70℃

97 在发酵工程中,按一定的速度向培养系统内添加新鲜的培养基,同时培养液以相同的速度流出,使发酵罐内培养物的液量和微生物细胞生长的速度保持稳定的培养方式称为(C)

A 分批培养 B 间歇培养 C 连续培养 D 半连续培养 98 引起食品劣变的因素中光线会导致食品发生的变化有(ABCD)

A 食品成分的分解 B 引起变色 C 变味 D 维生素C的损失 99 细胞工程的重要技术是(B)

A 细胞的发酵 B 细胞融合技术 C 细胞的杂交 D 细胞的选择性切割 100引起食品品质劣变的因素中的生物因素中最活跃的是(D)

A 阳光暴晒 B 虫害 C 酶 D 微生物 101 生物技术主要内容有( ABCDE )

A 细胞工程 B 基因工程 C 蛋白质工程 D 酶工程 E 发酵工程 102下列哪些可作为微生物的无机氮源( BCD )

A 尿素 B 氨气 C 铵盐 D 硝酸盐 103培养基种类繁多,根据其物理状态可以将其划分为( ACD )

A 固体培养基 B 半液体培养基 C 半固体培养基 D 液体培养基 104目前发酵工业大多数采用( C )来制备大量的无菌空气

A加热灭菌 B静电除菌 C介质过滤除菌 D射线灭菌 105下列哪些是前体物质( BCD )

A谷氨酸 B甘氨酸 C吲哚 D高丝氨酸 106突变的特点( ABCD )

A自发性 B稀有性 C稳定性 D独立性 107常用的化学诱变剂有( BC )

A氰化物 B烷化剂 C碱基类似物 D氯化物 108微生物的一个生长周期包括( ABCD )

A延滞期 B对数生长期 C分化期 D衰亡期 109染菌可以分为( ABC )

A种子期染菌 B发酵前期染菌 C中期染菌 D末期染菌 110以下哪些不属于深层空气过滤介质( C )

A棉花 B活性炭 C硅胶 D涤纶 四、判断题(正确的在题目后的括号中填“√”,错误的填“×”)

1、 诱变育种的方法中物理方法的诱变剂主要是射线,最方便有效的是紫外线。(√) 2、 冷冻保藏时须缓慢冷冻,快速解冻。(×)

3 酶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 )

4 酶合成与菌株生长成相交状态,生长停止时,酶产量达到最低( × ) 5 用固体发酵法生产酶时,培养基厚度一般大于5cm( × )

6 固体发酵法生产酶的特点是设备简单,便于推广,但培养基利用不完全,劳动量大( √ ) 7液体发酵法目前重要的方式是利用合成的液体培养基在发酵罐内进行搅拌通气培养( √ ) 8利用间歇发酵生产酶的特点是产酶量低,营养物质浪费多( × )

9酶的表面修饰中的小分子修饰是利用一些适宜的小分子修饰剂来修饰酶表面的一些基团( √ ) 10目前,酶的生产主要以微生物为原料进行发酵( √ ) 11没有酶就没有新陈代谢( √ )

12 干热灭菌的效果比湿热灭菌的效果更好。(×)

13 化学物质不适合用于培养基的灭菌,只适合局部空间或某些器械的灭菌。( √ ) 14 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料等的一切病原微生物。( √ ) 15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或除去所有微生物。( √ )

16利用包埋法进行固定化的酶,酶活力增强,但此法对作用于大分子底物不适宜( √ ) 17载体的化学本质是DNA( √ )

18基因工程是用人工的方法把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剪切、拼接、重组形成基因重组提最后境高效表达获得人们想要的基因产物( √ ) 19基因克隆是基因工程的核心( × ) 20球菌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载体( × )

21 DNA连接酶中最常用的是大肠杆菌连接酶( × )

22质粒是能自主复制的双链环状DNA分子,它位于细菌的染色体之上( × )

23在酶的固定化过程中,将酶同含有离子交换基的不溶性载体相结合的方法是离子吸附法( √ ) 24在制备抗体酶的方法中的引入法是借助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来制备的( √ ) 25酶的分离纯化中的抽提是把酶从材料转入溶剂中制成酶溶液的过程( √ ) 26化学修饰是指通过对酶分子的改造以达到结构改性的目的( √ ) 27任何一种酶都有它相对应的抗体( √ )

28用来发酵生产酶的菌种应选择发酵周期较长的菌种( × ) 29固体发酵生产酶的缺点是劳动量大( √ ) 30固体发酵生产酶是目前主要生产酶的方式( √ )

31发酵工程中的连续培养是一种在封闭系统中进行的培养方法( × )

32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体现在不仅会影响微生物细胞生长而且也会对代谢产物的生成产生影响( √ ) 33 在发酵过程中,培养基的连续发酵较间歇发酵的优点是所需的设备较少( × ) 34 发酵工程的连续培养中的微生物细胞所处的环境条件自始至终基本保持不变( √ ) 35 补料分批培养又称半连续培养( √ )

36 在发酵工程里,培养基连续灭菌中的间歇灭菌法是中小型生产厂家经常采用的一种培养基灭菌方法( √ ) 37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体现在不仅会影响微生物细胞生长而且也会对代谢产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 ) 38在发酵工程中,同一种微生物不会因为培养基条件不同导致发酵最适的温度不同( × ) 39控制发酵过程中的PH值条件,将会促进微生物正常的生长和繁殖( √ ) 40 同一种微生物,培养时的PH值不同,不会影响发酵产物( ×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