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设计)格式规范

附件一:

毕业论文(设计)格式规范

为规范我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做到内容和格式上的规范与统一,根据《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对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格式、排版要求、印制规格作如下规定,毕业设计的撰写与格式规范要求可参照此规定,并可依毕业设计的需要进行修改。

一、毕业论文的前置部分 1.标题

标题应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能概括整篇论文最重要的内容。对论文标题的基本要求是:文、题贴切,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界定恰如其分,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标题、副标题的方法解决,可通过副标题对正标题进行补充、延伸或限定。标题应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语、字符代号和公式,通常不采用问话的方式。标题所用的每一词语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的特定实用信息。

2.中文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是对毕业论文基本思想的简短陈述。摘要的作用是使读者不必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论文的必要信息。摘要应说明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重要性、研究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获得的基本结论或研究成果,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语言力求精炼、准确。摘要不是选题背景和写作过程的铺陈,摘要的内容无需注释和评论。

摘要书写要合乎逻辑关系,结构严谨、表达准确、语义确切,一般不再分段落,不用图表、符号和专用术语,中文摘要一般为200-300字。摘要供二次文摘或二次文献采用。

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 - 8个词作为关键词;多个关键词之间应用分号“;”分隔,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标注符号。中文关键词应尽可能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列示的规范词,以便检索。关键词在论文摘要的末尾另起一行。

3.英文摘要(Abstract)与关键词(Key words)

论文第三项为英文摘要,另页排在“中文摘要与关键词”之后,应语句通顺,语法正确,能概括文章内容。英文摘要末尾另起一行,注明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英文关键词之间用空格分隔(空两格)。

4.目次页

目次页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读者阅读论文的指南。目次页由毕业论文各部分内容顺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另页排在“摘要”之后。目录应该用“??”连接名称与页码数。

5.插图和附表清单

毕业论文中如附图表较多,可以分别列出清单置于目次页之后。图的清单应有序号、图题和页码。表的清单应有序号、表题和页码。

二、毕业论文的主体部分

毕业论文主体部分一般包含引言、正文、结论、致谢、注释、参考文献等。

1.引言

引言主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对前人工作的评述以及理论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等。

2.正文

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学科专业不同,论文的选题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写作方式),要求论点明确,论据翔实、可靠,论证充分、有力。正文应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合乎逻辑。每一逻辑段落可冠以适当标题(章、节、分标题、小标题等)。

正文结构一般由社会实践阐述、理论分析论证、实验分析检验、结论等部分组成。正文段落的划分,应视论文性质与内容而定,正文层次序号全文应一致。

3.结论

正文的结论部分,应反映论文中通过实验、观察研究并经过理论分析后得到的学术见解,是论文最终和总体的结论。结论部分的写作要求准确、精炼,结论的内容一般应包括:本文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对前人有关的看法作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证实或否定;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未予解决的问题,以及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的关键点和方向。

4.致谢

论文的某一部分可能同其他人有合作关系,或者论文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或者在研究工作或论文中的某一方面得到了特别的帮助,或者论文在撰写、引用文献图片资料方面及调查、实验过程中得到过一些导师、专家、同学、合作者或单位的帮助,这些在论文结束的时候都应该致以谢辞。谢辞应简短、诚挚,有感而发,感谢的对象只能是对本篇论文有实质性帮助的人。致谢的篇幅一般不超过一个页码。

5.引文与注释

论文引用的文献、资料及其他人的观点必须注明出处,引用论点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断章取义。论文中引用部分必须用引号标明。在文中引用文献(包括引用原文)时,不作注释(无论是脚注还是尾注),而是在引用处加一括号,括号中注明:(1)作者姓名;(2)出版年份(不注月份);(3)如有必要,注明页码。

对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可以采用注释方式处理。注释一律采用脚注方式,注释序号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①、②?),仅在当页连续排序。正文中脚注号的位置一般在标点符号之后,如“,”、“。”等,除非专门用来说明句子中的某个词,如“??凯恩斯主义??”。

引文格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1)基本方法举例:

例:“这就是有人所说的‘短期行为’(李四,1989,p.34),??”。 (2)不需注作者,也不需注页码:

例:“?这一点张三(1990)已经有所论证。” (3)作者引用自己的文章,也需注明人名。 例:“笔者曾对此做过说明(王五,1987)。”

(4)正文中若直接出现作者姓名和文章标题,可只注出版年份及必要的页码。 例一:“这就是李四在《论供给》(1988)一文中所论述的。”

例二:“张三在《论需求》一文中指出:‘需求是经常变化的’(1990,p.57)。” (5)同时引用多篇文章时可在一个括号中一起注明,不同作者的文章用分号分开。 例:“不少人都曾指出(张三,1987;李四,1990),??”。 (6)同时引用一位作者的多篇文章时,可在一个括号内注明。 例:“王五曾多次指出这一点(1987,1988a,1988b,1990)。” 译文与外文文献引用方法

(7)引用中译本文献,文中仅注明:作者的中译名;中译本的出版年份;必要的页码 。 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过剩’(约翰,1990,p.4)。”

(8)引用外文原文文献,在文中直接注原文人名,不必翻译(人名一般只注姓) 。 例:“这就是有人分析过的‘短缺’(David,1985,p.55)。” (9)既有中文文献,又有外文文献,分别注中文与外文。 例:“不少人就此作过论述(张三,1988;John,1989)。” 注释标注格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1)著作类:注释编号.作者.著作名[M].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张敏强.教育测量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77.

(2)期刊类:注释编号.作者.题名[J].期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叶澜.中国教育学发展世纪问题的审视[J].新华文摘,2004(6):76-77. (3)报纸: 注释编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称.出版年,月(日):版次 例:仲伟志.2005中国改革交锋录[N].经济观察报,2005,10(3):37. (4)外文文献

引用专著(编著、译著)标注顺序:作者.书名(斜体,主体词首位字母大写)[M].出版地点及出版机构,出版时间:页码(引文在原书跨页的,页码间用连接号,如p.3—4).

例:Basar,T..Dynamic Noncooperative Game Theory[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82:p.123.

(5)电子文献或网络资源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或网络资源,需要注明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的详细地址。

注释编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 .: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电子文献地址用文字表述),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例:法悟.十一五规划“建议”透出十一大亮点[EB/OL].:人民网财经版,2005-10-17: 备注:同一著作、期刊、文章有多个作者的,作者之间使用“,”分隔。

如出版单位系两个以上须用“与”字相连,如“上海人民出版社与上海三联书店”。 6.参考文献

文后参考文献按照《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基本要求如下: (1)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与论文有密切关系的重要文献,无关的一律不得列入; (2)参考文献不少于2本著作和10篇论文,其中至少含1篇外文文献;

(3)参考文件放在文章末尾,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续编排序号,序号就全篇论文统一按出现先后顺序编码。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