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西省汾阳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山西省汾阳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

期中考试试卷

1.以周公等为代表的西周贵族认为“天”或“上帝”不是哪一族的祖先神,而是天下各族

所共有的神,他们大肆宣扬“惟命不于常”、“天命靡常”和“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西周贵族的宣传( )

A.旨在为新政权的合理性制造舆论 B.强化了西周时期的等级秩序 C.有利于当政者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D.表明西周政治受到儒家影响

2.春秋时期的楚国最先设县,到春秋后期,县制逐渐推行于内地,战国时期,县的设置已

较广泛,县令为一县之长,由国君任免。这表明战国时期( ) A.诸候对地方的管理加强 B.商鞦变法影响深远 C.楚国最早确立中央集权 D.贵族阶层备受冷落

3.先秦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蛮”。春秋时,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

的旗帜击退北狄、征伐楚国,成就霸业。后来崛起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吴、越等国又先后北上中原争霸。这一现象表明

A.周王室集权统治削弱 B.宗法分封制已经瓦解 C.华夏文化圈逐渐扩展 D.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a

4.汉初,丞相位高权重,辅佐天子处理政务,出现了多位如萧何这样的名相。但汉武帝时,

多位丞相虽由列侯继任,但大都谨小慎微,难有建树。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丞相职能的扩大 B.外朝权力的扩大 C.中央官制的调整 D.中央集权的加强

5.唐代行三省六部制后,“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已而又以他官参议,而称号不一,出于临时,

最后乃有‘同品’‘平章’之名,然其为职业则一也。”传统宰相职务慢慢变成虚衔,真正宰相成为临时性职务。这一做法

1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A.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 B.加强了吏治的建设 C.实现了决策的民主化 D.提高了行政的效率

6.宋代,诏书一般表达的是政府的意见,原则上均由宰相的属官中书舍人起草,皇帝只是

依例批准而已,且诏书必须有宰相的副署才可成为正式的政令。这表明,在宋代( ) A.宰相获得了法定的行政权 B.政府的权力侵蚀了皇权 C.宰相拥有的权力趋于集中 D.皇权受到制度性的制约

7.始篡于弘治十年(1497)的《大明会典》是记载明代典章制度为主的官修史书。然而在该

书中始终没有将“内阁”单列章目,仅将内阁职权附于翰林院(最高学术机构)之下。这说明了( )

A.皇帝权力受到制约 B.内阁是法定的行政机构 C.首辅没有任何权力 D.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

8.唐宋以来,宰相出任藩镇节度使或藩帅带宰相官衔者,称为使相。据表1可知表1唐代中后期使相变化( )

时间阶段 唐玄宗(44年间) 唐肃宗—唐懿36 宗(100年间) 唐僖宗一唐哀67 帝(34年间) 强薄霸臣推荐 中央 繁征战 几乎全部在藩镇,不在几乎都是藩镇节度使 多数在藩镇,不在中央 藩 藩镇之间频数量 8 后奖赏军功 在中央 形成大量强出身 多科举出身;安史之乱所在 大部分都为宰相,一直代天子巡边 结果 A.藩镇割据导致使相出现 B.地方的独立性逐渐加强 C.使相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D.使相致使唐代战争不断

9.元代行省重大事务的议事程序如下:其一,长官拟定所议之事;其二,官员同堂议论;

其三,长官综合所议做出裁决;其四,所有议事官员联名签字画押。这一做法( ) A.便于实现对朝政的控制 B.避免了官僚之间的内斗 C.制约了行省长官的权力 D.提高了行省议事的效率

10.据学者研究,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如下表(单位:年) 所示,全国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 ) 时期 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庆 道光 咸丰 同治 2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任期 2.95 4.73 2.47 2.71 2.76 2.20 1.58 1.46 A.不利于地方的长远发展 B.确保了地方吏治的清明 C.受制于列强的外来压力 D.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完善

11.谱牒编修伴随着宗族的出现而产生。魏晋南北朝时特重门第,有司选举必稽谱牒,谱学

成为地主官僚保持门阀的工具,唐朝也屡修谱牒,扩大了庶族的政治权力,提高了庶族的政治地位。这说明唐朝( )

A.抑士扬庶,以平衡社会矛盾 B.科举未能改变庶族的政治地位 C.门第仍然是选官的唯一依据 D.科举制使社会上下流动性减弱

12.唐太宗说:“朕所好者,唯尧、舜、周、孔之道,以为如鸟有翼,如鱼有水,失之则死,

不可暂无耳。”所以唐以儒学为资政之术,同时把它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标准。据此可知科举制

A.打破垄断,缓和激烈社会矛盾 B.选拔精英,优化传统社会结构 C.鼓励向学,营造向上社会风气 D.教化民众,引导社会文化方向 13.以下图表为唐朝进士出身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唐朝的选官制度( )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确立 B.扩大了人才的选拔范围 C.依旧以门第出身为标准 D.杜绝了门阀恩荫的现象

14.宋真宗《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

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表明宋代科举

A.推动了八股取士的形成 B.完善了中央集权体制 C.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 D.影响了社会价值取向

15.宋代,关中地区的吕氏兄弟制订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村规民约”——《吕氏乡约》,

其中心内容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据此可知( )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