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试题(先秦至唐朝)
一、选择题(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下列事件中,最能代表我国封建制度确立的事件是 A、“初税亩”的实行 B、井田制的瓦解
C、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 D、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 2、春秋时期发生于鲁国的下列事件的因果关系是
①私田的出现 ②初税田实行 ③井田制逐步瓦解 ④封建剥削方式出现 ⑸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A、①②③④⑸ B、⑸②①③④ C、⑸①②④③ D、⑸②③①④ 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因桀亡”出自以下哪位思想家之口? A、老子 B、荀子 C、范缜 D、孔子
4、战国时期有一位学者提倡“有人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该学者所属学派是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 5、在我国古代,最早以法律形式禁止弃农经商是在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汉 D、东汉
6、西周实行分封制,商鞅变法推行县制,秦朝统一实行郡县制的直接目的是 A.发展封建经济 B.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制 C.强化中央集权 D.巩固统治 7、秦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本质特征是
A.改国王为皇帝 B.建立中央官制 C.实行郡县制 D.皇权至高无上
8、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反映出的历史趋势是 A.封建制代替了奴隶制 B.儒法之争激烈 C.仁政代替了法治 D.封建统治思想成熟 9、对万里长城正确而又全面的评价应当是
①有利于北方农业的发展 ②是我国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③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④阻碍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刘邦实行的治国措施与政策中,动机与效果明显矛盾的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沿用秦朝的郡县制 C.分封同姓子弟为王 D.对匈奴的和亲政策
11、张骞与班超相同的贡献是
A.打通了中西交往关系 B.帮助西域人民摆脱了匈奴贵族奴役 C.使西域归属中央 D.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中西交往
12、秦和汉在制度方面的相同点有
①都实行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制度 ②都在全国统一推行郡县制 ③都推选察举制和皇帝征召制度 ④赋役都比较重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13、古人对秦朝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最准确的是
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C.所以硷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 D.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14、古代诗人在《题昭君出塞图》中写道:“草黄沙白马如云.落日悲筋处处闻。此去妾心终许国, 不劳辛苦汉三军。”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肯定昭君主要因为 A.昭君出塞是为了个人幸福 B.昭君不畏艰险
C.昭君出塞是为了国家利益 D.昭君出塞加强了汉与匈奴的关系 15、秦汉时期中国已走向世界,其主要表现不包括
A、大秦王安敦派使臣从海道来中国 B.丝绸等技术传播到中亚和欧亚等地区
C.甘英出使大秦,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创造条件 D.中国与欧亚非许多国家开始了直接贸易往来
16、下列哪些史实符合荀子的唯物史观
①李冰修筑都江堰 ②汉武帝治黄河 ③杜诗发明水排 ④西汉时用煤冶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7、秦朝郡县制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18、下列关于秦兵马俑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再现了秦朝时的军容 ②反映了秦朝繁重的徭役 ③显示了秦朝高超的造型艺术 ④反映了秦朝手工业的成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9、以下历史事件开始于汉武帝时期的有:
①陆上丝绸之路开通 ②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③设置刺使制度 ④历法形成固定系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佛教传人中国后,尽管影响很大但却没有占统治地位,主要是因为 A.教义不符合中国国情 B.民间道教抵制 C.范滇等无神论思想家的批判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稳固 21、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始于
A、战国时秦的统治之下 B、汉武帝设置郡县机构 C、蜀汉政权统治时期 D、南朝江南开发时期
22、范缜的《神灭论》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在于
A.抵制佛教传播 B.揭穿统治者利用佛教进行的欺骗 C.揭露教徒们的虚伪 D.树立无神论思想
23、“将兴辽东之段,自洛口开渠达涿郡,以通漕运”,这条运河是指 A.通济渠 B.永济渠 C.会通渠 D.邗沟
24、唐太宗从隋朝灭亡之中吸取的最重要的教训是 A、皇帝必须任用贤臣 B.必须善于纳谏
C.必须轻徭薄赋 D.认识到君与民的关系是舟与水的关系 2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注重的问题是
A.重用人才 B.善于纳谏 C.轻谣薄赋 D.减轻刑罚 26、三省六部制的推行,说明
A丞相权力增大 B.中央机构的决策实现了民主化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D.体现了任人唯贤的原则 27、唐朝初年,江南的稻米已经大量运往洛阳等地,这反映了 ①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②江南经济地位上升 ③大运河的历史作用 ④南北经济交流加强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8、史载:唐太宗时曾有大臣奏请修长城、太宗一笑之,曰:“安事苦民。”对这一史理解正确的是 ①唐太宗缺乏应有的文物保护意识 ②唐初无边患、长城已无防御作用③唐太宗重视发展经济、不愿浪费人力物力 ④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边境少数民族归附唐中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9、唐朝对外关系发展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是
A.封建经济出现繁盛局面,是当时世界上综合国力强盛的国家 B.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超过前代 C.各民族问经济文化交流活跃,接触频繁、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D.科学、文学、史学、教育等有新发展,我国古代文化达到高度繁荣的水平
30、从7世纪到9世纪末,日本先后派遣了13批遣唐使,接待这些人的唐政府机构是 A.工部 B.户部 C.礼部 D.吏部
31、“贞观之治”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是
A.调整统治政策 B.社会政治稳定 C.重视发展经济 D.中外交通发达
32、唐朝实行的两税法产生的实际作用是
A.缓解了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 B.缓解了均田制破坏所造成的财政问题 C.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 D.削弱了藩镇割据的经济基础
33、与唐朝的诗歌繁荣有直接关系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