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6.肥沃的土壤 1 7.保护土壤 8.认识固体 9.认识液体 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 1 1.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 2.知道一些小动物和微生物在成肥过程中的作用。 3.知道土壤贫瘠的原因和生产生活中常用的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 4.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 1.能够列举土壤对动植物和人类都做出了哪些贡献。 2.通过做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体会植物对土壤起到的保护作用。 3.能够举例说出人类的哪些行为在破坏土壤,哪些行为在保护土壤。 4.知道自己能够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什么和怎么做。 1.能辨认生活中常见的固体,认识固体的性质。 2.能用多种方法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 3.知道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固体的特性不变。 1.能辨认生活中常见的液体。 2.观察并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会测量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3.认识水平面,知道水平仪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水平仪。 1.能联系生活,举出不同固体混合和分离的例子。 2.能比较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和占据空间,并作出合理解释。 重点:了解土壤中的腐殖质的形成过程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难点:连续五个星期观察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2.学生分组材料:做肥1.自制肥料袋。 料袋的材料(透明塑料 袋、香蕉皮、菜叶、草 根、土壤)。 重点:认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怎么做。 难点:做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解释植物对土壤的保护作用。 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2.学生分组材料:做水土流失模拟实验的材料1.做水土流失的模(两个同样大小的托拟实验。 盘、一块草皮、土壤、铲子、洒水壶、水)。 8-12 1 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1 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2.学生分组材料:纱巾、重点:认识固体的性质。 羽毛、面粉、积木、粉难点:用多种方法比较末、尺、量杯、玩偶、固体体积的大小。 盐或沙子、粉笔、纸、蜡块、铁锤、剪刀、小刀、塑料垫板等。 1. 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重点:观察并比较不同2.学生分组材料:油、液体的性质,会测量液水、牛奶、蜂蜜、液体体的体积和质量。 流速板、量筒、烧杯、难点:学会使用水平仪。 电子天平、两个相同的小瓶、水平仪等。 重点:比较固体混合前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后的质量和占据空间,2.学生分组材料:黄豆、解释比较结果。 玉米粉、绿豆、电子天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把平、小托盘若干个、量 1.认识固体的质。 2.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 1.认识液体。 2.观察、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 3.认识水平面,使用水平仪测量水平。 1.比较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和占据空间。 2.把混合物分离开3.能用不同的方法把生活中的一些混合物分离开来。 1.探究影响盐等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初步学习对比实验的方法。 2.能测量盐或糖在一定量的水中的溶解情况。 3.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物,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水中的溶解物。 1. 通过研讨、阅读和建立模型,能识别出河流、湖泊等常见水体类型。 2.乐于参与、分工协作完成河流(或湖泊)模型的设计与制作,知道河水(湖水)的来源和河流(湖泊)的地形特点。 3.借助研讨、阅读,能说出生活在水体不同位置的淡水生物名称。 1.通过猜测、讨论和阅读,知道地下水在地表的表现形态和形成 原因。 2.能多人合作制作一个水井模型,并结合地下水形成示意图说明地下水的成因、储量、储存区域。 3.借助阅读和研讨,体验合理开采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 1.观察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描述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情况。 2.乐于探究海水与淡水的不同,学会搜集证据推理出海水比淡水含有更多的杂质。 3.通过制作简易海水淡化装置,固体混合物分离开来。 筒、木屑、铁屑、红糖、来。 沙子、磁铁、网筛、烧杯等。 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重点:探究影响物质在2.学生分组材料:沙子、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盐、烧杯、玻璃棒、电素。 子天平、定量勺、糖、难点:知道物质能溶于泥水、矿泉水瓶、石子、水的量有一定的限度。 脱脂棉、黑纸等。 1.比较沙子、盐的溶解。 2.探究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 3.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盐。 11.把盐放到水里 2 12.河流与湖泊 1 重点:识别出河流、湖泊等常见水体类型。 难点:完成河流(或湖泊)模型的设计与制作,说出生活在水体不同位置的淡水生物名称。 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2.学生分组材料:各种水体类型的卡片;淡水1.模拟河流与湖泊生物卡片和湖泊底图;的形成。 河流与湖泊模型制作材 料。 第四单元 13—15 地球上的水资源 13.地下水 1 重点:知道地下水的成因。 难点:多人合作完成简易水井模型的制作。 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简易水井模型。 1.制作简易水井模2.学生分组材料:泉水、型。 井水等地下水图片;简易水井模型制作材料。 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2.学生分组材料: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海水又苦又咸的探究材料;简易海水淡化装置制作材料;海洋生物卡片和海1.比较海水与淡水,了解海水发苦发咸的原因。 2.制作简易海水净化装置。 14.海洋 1 重点:探究海水又苦又咸的原因。 难点:体验海水淡化的简易方法。 15.珍惜水资源 1 16.人的呼吸 1 第五单元16-17 人的呼吸和消化 17.运动和呼吸 1 18.食物的旅行 1 体验海水淡化的简易方法。 4.通过阅读和交流,知道海洋为人类提供了重要资源。 1.通过交流水的用途及缺水的影响,认识到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 2.乐于多人合作体验淡水资源的有限及可利用淡水资源的供不应求,能说出导致用水量增加的客观原因。 3.了解一些节约用水的方法、措施,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愿意身体力行,节约水资源。 1.通过“解暗箱”的方法,了解并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各器官作用及系统的工作流程。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人体吸进和呼出气体之间的不同。 3.能够有意识地关注人的呼吸,提高对人体生命活动的研究兴趣。 1.能够用测量的方法收集三种状态下呼吸次数的数据,通过分析数据知道运动对呼吸有影响。 2.能够使用简易的装置测量肺活量,知道运动可以增大肺活量。 3.了解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增强健康意识。 1.能通过图示、指认、模拟等“解暗.箱”的方法,知道并能描述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了解消化过程。 2.知道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 3.能够有意识地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洋图等。 重点:体验淡水资源的有限及可利用淡水资源的供不应求。 难点:完成体验活动,分析导致用水量增加的原因。 重点:能够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各器官作用及系统的工作流程。 难点:观察比较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重点:能够用测量的方法收集和呼吸有关的数据。 难点:能够分析数据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2.学生分组材料:托盘、透明塑料杯若干、注射器(10毫升)、量杯 (1.5升)、标签纸、塑料小勺子3把、染色水若干。 1.体验淡水资源的有限。 2.体验可利用淡水资源的供不应求。 1.教师材料:人体半身模型或教学课件。 2.学生分组材料:澄清石灰水、塑料袋。 1.比较我们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1.测量三种状态下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一分钟的呼吸次2.学生分组材料:带刻数。 度的塑料瓶、水槽、吸2测量自己的肺活管、计时器、记录单。 量。 1.教师材料:有关消化系统的人体半身模型或教学课件。 1.认识消化器官。 2.学生分组材料:印有2.模拟食物在消化消化器官的围裙、模拟道里的运动。 食物在消化道内运动的材料(漏斗、软塑料管、气球、胡萝卜块)。 重点:能够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难点:了解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 18 1.能按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给食物分类。 2.知道食物含有的七大营养素,知道人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食物,能用实验的方法检测食物中19.食物与营养 1 是否含有淀粉和脂肪。 3.能够依据中国儿童平衡膳食算盘,评价自己的饮食结构。能够根据合理搭配食物的基本要求,设计科学合理的食谱。 4.意识到营养均衡才能健康成长。 1. 能动手动脑,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和制作出满足需求的手工皂,并向同伴展示。 2.了解并实际经历工程活动的六专项学习 像工程师那样 2-3 个环节。 3.通过了解不同类型的工程师,进一步激发运用工程技术创造美好世界的愿望。 重点:了解食物的七大营养素及作用。 难点:依据中国儿童平衡膳食算盘,模拟配餐。 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2.学生分组材料:碘酒、土豆块、萝卜块、花生及辅助材料,食物卡片。 1.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用食物卡片模拟配餐。 重点:在设计并制作手工皂的过程中,了解工程活动的六个完整环节。 难点:对制作的手工皂进行测试改进。 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2.学生分组材料:皂基、量杯、水浴锅、电子天平、手套、模具、牛奶、 1.制作手工皂。 蜂蜜、干花、刮刀、食用色素、基础油(精油)、滴管等。 19

期末复习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