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作者:曹文娟

来源:《知音励志·教育版》2017年第03期

摘 要

如何认识数学课堂与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数学课堂与德育之间应当是没有任何联系的,但是笔者发现从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以及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两个维度出发,可以发现数学课堂中也能渗透德育,教学不单单是传知,也是育人。 【关键词】身心特点;数学课堂;德育 1 初中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以及道德认知 1.1 生理变化

在初中阶段的学生,随着身体发育高峰的到来。体重和身高都有明显的变化,初中三年以后,几乎接近成人的体重;包括身体的各项体征都很接近成人;第一性征第二性征到来的快速变化,,驱使着大脑的发展也迅猛进行,大脑沟,大脑皮层皮这些思考意识的物质器官也随着人脑的发育日趋完善,这些物质基础将最终影响学生日渐变化的心理基础。 1.2 心理变化

在生理不断发育和发展下,初中生的观察、分析,思考等逻辑思维得到相当程度地发展,他们既能够专注于一件事物或者一个物体之上进行更加细致的推演和演练,同时在时间的持久上会保持的更长,更加有耐心和耐力地完成自己面对的学科问题和学习问题,他们也能够学会透过事物的现象来观察事物的本质,不仅逻辑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抽象能力以及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地发展。

由于青少年处于生理发育的黄金时代,所以也会带来生理激素分泌的不平衡性,正是这种不平衡和不稳定性从而导致了青少年时期情绪的极不稳定,易冲动也易走向稳定,这种差异性的情绪不确定性会导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不稳定,无论在学习或学校生活中容易冲动,有时很难克制自己。

由于生理发展的不确定和激素分泌的不平衡性,所以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尤其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很难为解决一道较为难的题目而坚持不懈,相反,很多学生会中途放弃自己的努力方向,而且从长远来看正是机体发育的不完全性也很难形成长期的计划与方向,在价值判断上也容易存在短暂性和反复性。 1.3 道德认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由于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初中生开始由单纯注重外在印象和表现向内在的自我要求靠近,学生开始对道德的审美需求逐渐向社会标准靠齐,能够在基本的认知框架下有对正确和错误的意识分析,但是由于各种发育和发展中的不确定性,也会对学生的道德认知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在道德认识层次也存在着观点不一,不能持久,或者很难保证自己的道德评价始终存在合理和科学的水平。由于知识架构日趋完善,在新旧道德中既有对时代迅速发展所涌动的超强活力的好奇感,又日益暴露出是非观混乱,善恶美丑不分等一系列道德问题。 2 初中数学课堂的独特性

新课程标准下,中学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学过程中注重解题的思路,方法的引导,以及规律的探索。例如代数式的运算,无理数的概念就要从抽象的思维概括中,帮助学生形成对概念的感知,从而克服认知障碍。学生在小学阶段一直都学实数,因而在初中阶段接受虚数时,无法转变自己的观念,而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更加强调学生对逻辑顺序以及心理顺序的同步。数学课堂强调学生的认知参与就是鼓励与激励学生参加多角度多方位地和数学老师和同伴们一起训练自己的数学演算思维,强化自己的数学品质,在数学课上更多的是进行思维的综合性的操作,有人认为数学就是思维的体操。 3 初中数学课堂如何渗透德育 3.1 强化研究,培养科学品质。

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数学课堂知识鼓励学生探究性学习。主动地发现规律,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的面积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制作出长方体的模型,在课堂中利用拆分长方体的模具,让学生呢个发现长方体的的面积也就是由各个面积的相加,同时推导出,其他立方体的面积的计算方法与规律。

3.2 完善学生的辩证意识,培养学生思辩能力。

关于学生的思辩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给予学生科学的观念,而且要帮助学生建立思辩的框架,方便他们逐渐形成思辩的能力,例如:我们在论证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我们要让学生有这样的认识,如果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那么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框架通过推理,我们认识到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当两条边之和与第三条相等时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教师可以给每一组都准备了长短不一的小棒,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从中选择三根小棒作为三角形的三边,量出它们的长度,拼一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联系已有知识与经验进行形象的加工和改造,并积极提出自己的观点有想法,并在实践操作中进行论证与推导。由学生来验证猜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引导思维”,经历“猜想、假定、确定”的过程,利用这样的训练来强化学生的辩证思维。

3.3 通过课堂的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效课堂的形成与确立是与一定的合作学习想联系的,信息时代的今天,单纯地通过自身的既有学习资源通过努力很难获得更充分的数学学习信息,所以,为全面发展学生并培养学生的合作品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将合作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知识的讨论,形成富有特制的学习共同体,

例如,在进行知识的整理统计以及模具的制作过程中, 往往一个人是难以完成的,但小组合作学习却可以使任务轻松完成,而这正是道德精神的重要体现,他可以激励学生之间彼此合作参与意识,在合作做中达到共同进步。

数学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思维的训练,也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场所,数学教师要积极利用数学课堂不仅传知还要育人。 参考文献

[1]李小丽.新课程教学难点及对策[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218. 作者单位

江苏省高邮市外国语学校 江苏省高邮市 22560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