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整十、整百数的加减(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32页例3、例4,33页课堂活动,运用整十、整百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和加减法的验算。
教学提示:
给学生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感悟到检验的重要性,学会加减法的检验方法,更重要的是,养成计算结束马上检验的良好计算习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整十、整百数家家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验算的意义,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验算方法的过程,炭灰验算方法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检验的重要性,使他们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会正确的对加减法进行验算。 难点:理解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例3和例4的情景图。 学生准备:验算纸、笔。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复习:下列口算各题。
70+20= 80-50= 35+15= 70+80= 800-200= 870-70= 300+400= 1000-600= 720-200=
2、让学生说一说,300+400是怎样算的?720-200又是怎样算的? 3、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
【设计意图:教学引入环节没有可以去追求生动的情境化,而是采用简单的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方法,好处有二:一是旧知的复习为新知的学习奠定基础,二是课前热身可以使学生精力集中信心十足的投入新课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教师:小玲和小丁是一个班的同学,他们俩是一对好朋友,想知道他们的家在哪里吗?出示情景图,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问题。
(2)教师:要求小丁到小玲家一共有多少米,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独立解答。
(3)教师:我们有的同学在计算中经常出错,请看一看你们的计算对了吗? 教师:你是怎样判断400+500=900的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呢? 学生可能回答:
我可以把400+500再算一遍,看能否得到900,如果两次加起来都得900,说明我算对了。 我可以算500+400,如果500+400也得900,说明我算对了。
我可以算900-400看能不能得到500,如果得500,说明我算对了。……
(4)小结:我们在计算时,要判断自己算得对不对,可以进行检验。要检验加法算得对不对,我们可以用再算一遍的方法,也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还可以用和减一个加数,看能否得到另一个加数的方法来进行检验。小朋友在计算的时候,一定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才能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设计意图:由于上节课的学习,多数学生对整十、整百数的加减口算掌握较好,本环节的设计老师在问题的解决上采取了“放”的方式,放手让学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放手让学生计算出结果。而是,把用力点放在了“你是怎么判断400+500=900的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呢?”,让学生想办法去验证自己的计算正确,切实让学生体验到了计算时检验的重要性。】
2、教学例4
出示例4的情景图和统计表。
(1)教师:从这个统计表里,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教师:合计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合计在这里就是指科技读物和文学读物一共的册数) (2)教师:要求文学读物有多少册,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独立解答,再反馈。
(3)教师:600-400=200算得对不对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反馈。
(4)小结:要检验600-400算得对不对,我们可以用把600-400再算一遍的方法,也可以用600-200看能否得400,也可以用200+400看能否得600,像这些方法都可以检验减法算得对不对。小朋友在计算的时候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检验,要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
【设计意图:在判断计算是否正确的具体情境中,体会验算的必要性,同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加减法验算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巩固新知:
1、独立完成:课堂活动1--3题。
2、班内集体订正,注意教育学生要及时进行检验,养成计算完毕及时检验的好习惯。 四、达标反馈: 1、计算并验算。
400+200= 验算: 360-60= 验算: 80+120= 验算: 790-700= 验算: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540-40=( ) (2)30+200=( ) ( )+40=( ) ( )-200=( ) ( )-500=( ) ( )-30=( ) 3、
答案:1、600 300 200 90 2、(1)500 500 540 540 40 (2)230 230 30 230 200 3、80-50=30(人) 50+50=100(个)100-80=20(个)
五、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