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暗适应:低亮度环境下感受性缓慢提高的过程。 明适应:高亮度环境下感受性缓慢降低的过程。

环境变量:当被试进行某种作业时,如果改变实验环境的任何特性,那么改变了的环境特性

就是环境自变量。

启动效应:由于近期与某一刺激的接触而是对这一刺激的加工得到易化。通常分为重复启动

和间接启动两种。

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中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项目通常学得更快,错误更少,中间位置的项

目学习起来则难得多。

元记忆:反映人类记忆的独特特征,即对自己的记忆活动所进行的了解和控制,是个体所具

有的与自己的记忆活动有关的信念以及监控系统,是人对自己记忆系统的认知。

间接知觉理论:当经验信息和刺激互相协调时,它们共同作用,形成知觉,而当经验信息和

刺激信息相互矛盾时,经验信息往往会压倒刺激信息而在知觉中占主导地位。

情绪诱导法:直接操纵情绪状态,然后记录或观察积极或消极情绪下被试的各种心理、行为

或生理指标,以探讨情绪和其他这些指标间的关系的对情绪的操纵办法。

出声思维:在思维研究领域,通常会让被试在问题解决或推理过程中,将其思路用言语报告

出来,这种言语报告方式成为出声思维。

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就是以虚惊概率为横轴、击中概率为纵轴所组成

的坐标图,和被试在特定刺激条件下由于采取不同的判断标准得出的不同结果画出的曲线。

资源限制理论:把注意看做心理资源,如果一个任务没有用尽所有的资源,那么注意可以同

时指向另外的任务。

问答

1. 试验中主试与被试的相互作用对试验产生的干扰p65-66 实验者效应: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有意无意的影响被试,是他们的反应附和主试期

望。

要求特征:被试会自发的对主试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

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法进行反应。

2. 自变量的类型58

类型:作业变量、环境变量、被试变量。 3. 注意的早期选择理论p312 理论:过滤器理论。

1958年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根据双耳分听实验结果,提出了解释注意选择作用的一种理论:

注意的瓶颈位于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以避免中枢系统超载。在这个瓶颈中作为过滤器的注意对进入的信息加以调节,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其余信息则可能暂存于记忆中,然后迅速减退。通过过滤器并进入高级分析水平的信息再接受进一步的加工,从而被识别和储存。

【过滤器理论。理论认为,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对所有感觉刺激进行加工。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机制。只有一部分有用的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制,并接受进一步的加工,而其他的信息就被阻断在它的外面,而完全丧失了。】

4.内隐学习的特性470

自动性:内隐学习会自动的发生,无须有意识的干预和探索规则的努力

抽象性:内隐学习往往不依赖于刺激的表面物理形式,而能够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属性。 理解性:通过内隐学习的知识,虽然表面无意识和缄默,但是也可能被不分的意识到。 抗干扰性:内隐学习相对与外显学习,更不容易受到各种变量的影响。 三高特征:高选择力、高潜力、高效性。

5.错误记忆与真实记忆的联系。P452 实验程序的相似性: 理论解释的共通性: 神经生理过程的一致性: 共同的影响因素:

6.因变量的客观指标61 反应速度

反应速度的差异 反应的正确性 反应标准 反应的难度

(主观指标:被试的口语记录) 7.注意的晚期选择理论。P315

反应选择理论:多伊奇等人提出,后又诺曼加以完善。他们认为,多个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

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信息加工瓶颈位于知觉和工作记忆之间。因此主义不在于选择只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

【理论认为所有输入的信息在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之前已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因而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

8.信号检测论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p281以及观察者的四类反应。p277 概念:信号和噪音 四类反应:

刺激 信号加噪音 噪音 有信号 击中 虚报 反应 无信号 漏报 正确拒斥

9.采用建构任职模型方法进行思维研究的一般步骤.p503-506 (1)先验模型阶段 (2)实验验证阶段 (3)模型完善阶段

10.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p67-70 (1)排除法:把~从实验中排除

(2)恒定法:使~在实验中保持不变

(3)匹配法:使实验组合控制组被试属性相等

(4)随机化法和抵消平衡法:把被试随机的分派到各处理组中去的技术;使额外变量的效

果相互抵消

(5)统计控制法:试验完成后,通过一定的统计技术来事后避免试验中额外变量的干扰

解答

1.注意的中期选择理论p314-315 衰减理论:(1)信息是大量输入的,这与早期选择模型一致。 (2)加工过程是“衰减”式的。

(3)过滤器的位置有两个,一为语义分析之前的外周过滤器,一为语义分析之后的中枢过

滤器。

2.前景理论p522-524 前景理论认为,人们决策的有效方法是靠以往的经验。前景理论对人们实际决策行为和期望

效用理论的预期的偏离做出了解释。

(1)回避损失:是指损失的效用要比等量收益的效用得到更大的权重。

(2)参照效应:人们一般是依据某一参照点来定义价值,而不是依据纯价值进行决策。 (3)捐赠效应:人们对获得本不属于自己财产的东西,倾向于给于高的评价。

3.信号检测论的基本思想p280-284

4.情绪研究中的时间抽样技术的优缺点p596-597 优点:

(1)适用于现场研究

(2)能长期追踪被试的情绪体验 (3)及时报告 局限:

(1)对于时间财力精力的高要求 (2)自我报告的局限

5.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p42-50

(1)确定课题:a.选择课题(实际需要、理论需要、个人经验、前人研究与文献资料)b.

选择实验类型(因素型实验、函数型试验)c.提出假设(因素型、函数型)

(2)选择被试:人类非人类(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 (3)确定实验控制:精髓。

(4)数据整合:根据自变量因变量不同选择不同方法

(5)撰写研究报告:a.回顾前人理论观点。b.明确描述过程,报告重要信息c.结果能到到科

学的反复检验d.客观描述和主观解释要清晰分开。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