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四川省内江市2018届高三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教育配套资料K12

四川省内江市2018届高三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7.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下列有关古诗词(句)中蕴含的化学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说明金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存在,其化学性质稳定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炸成灰泪始干”,其中只有化学变化的过程

C.“纷纷灿烂如星陨,赫赫喧虺似火攻。 ”,灿烂的烟花是某些金属的焰色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D.“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其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8.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成功提取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奖。已知青蒿素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青萬素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内 B.青嵩素在酸或碱催化条件下可以水解

C.青蒿素分子含三种官能团,分子结构稳定,受热不易分解 D.青蒿素难溶于水,可采用有机溶剂萃取后蒸馏提取

9.短周期元素X、Y、Z、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元素X的一种高硬度单质是宝石,Y电

子层结构与氖相同,Z的质子数为偶数,室温下M单质为淡黄色固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M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第3周期VIA族 B.Z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是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 C.化合物XM2 中含有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D.简单离子半径:Y

10.下列实验预期的现象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A 将SO2 气体通入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H2SO3与Ba(NO3)2发生复分解实验 预期现象 预期结论 2+

教育配套资料K12

教育配套资料K12

中 B 向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 C 铜放入稀硫酸中,无明显现象,再加入硝酸钠固体 溶液变蓝,有明显的气泡放出,铜溶解 D 向FeCl3饱和溶液中逐滴滴入足量浓氨水,并加热至沸腾 生成红褐色透明液体 硝酸钠可以加快铜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得到Fe(OH)3胶体 下层溶液显紫色 反应生成BaSO3 Cl2氧化性比I2强 1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总数为NA的CO、C2H4混合气体其体积约为22 4L,质量为28g B.将1mol Cl2 通入水中,HClO、Cl、ClO粒子数之和为2NA C.2.3克金属钠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D.密闭容器中1molH2(g)与1molI2(B)反应制备HI(g),生成2NA个H-I键

12 以SO2为原料,通过下列工艺可制备化工原料H2SO4和清洁能源H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生产工艺中Br2被循环利用

B.在电解过程中,电解槽阴极附近溶液的pH变大 C.原电池中负极发生的反应为S02+2H20-2e=S04+4H D.该工艺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SO2+Br2+2H20=2HBr+H2SO4 13.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25℃时,AgBr在0.01mol/L的MgBr2溶被和NaBr溶被中的溶解度相同 B.NaCN溶被和盐酸混合呈中性的溶液中:c(Na)>c(Cl)=c(HCN)

+

--2-+

c(H?)?c(CH3COO?)C. 25℃时,将0.01mol/L的醋酸溶液加水不断稀释,减小

c(CH3COOH)教育配套资料K12

教育配套资料K12

D.Na2CO3、NaHCO3溶液等依度等体积混合后: 3c(Na)=2[c(C03)+c(HCO3)+c(H2CO3)] 26.(14分)

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将一定量的铁与浓硫酸加热时,观察到铁完全第解,并产生大量气体,同时得到浅绿色酸性溶液。为此,他们设计了如下装置验证所产生的气体(夹持装置省略)并进行有关实验。

+

2--

(1)①若装置A中的试管不加热,则没有明显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

②证明有SO2 生成的现象是_____;为了证明气体中含有氢气,装置B和C中加入的试剂分别为X、CuSO4,请写出装置B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取装置A试管中的溶液6mL,加入适量氯水恰好反应,再加入过量的KI溶液后,分别取2mL此溶液于3支小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mLCCl4,充分振荡、静置,CCl4层呈紫色; ②第二支试管中加入1滴K3[Fe(CN)6] 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③第支试管中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

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实验①和③说明:在I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____(填离子符号),由此可以证明该离子与I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_______。

(3)向盛有H20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装置A试管中的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溶被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生成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27.(15分)

--

教育配套资料K12

教育配套资料K1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研究NO2、NO、CO、S02等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处理对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1)已知: ①NO2+CO

CO2+NO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1(下同),每1mo下列物质分解为气

态基态原子吸收的能量分别为 NO2 NO CO2 CO 812kJ 1076kJ 1490kJ 632kJ ②N2(g)+O2(g) ③2NO(g)+O2(g)

2NO(g) △H=+179.5kJ/mol K2 2NO2(g) △H=-112.3kJ/mol K3

写出NO与CO反应生成无污染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该热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用K1、K2、K3表示)。

(2)在体积可变的恒压(p总)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 与足量的碳,让其发生反应: C(s)+ CO2(g) 下图所示。

2CO(g) △H>0。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

①T℃时,在容器中若充入稀有气体,V(正)___V(逆)(填“>”“<”或“=\平衡___移动(填“正向”“逆向”或“不”。下同);若充入等体积的CO2 和CO,平衡____移动。 ②CO体积分数为40%时,CO2 的转化率为_______。

③已知: 气体分压(p分)=气体总压×体积分数。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平衡Kp常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925C时,Kp=______(用含p总的代数式表示)。

(3)直接排放含S02 的烟气会形成酸雨,危害环境。可用NaOH吸收,所得含硫各微粒(H2SO3、HSO3和S03)存在于反应后的溶被中,它们的物质的量分数X(i)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

-2-

教育配套资料K12

教育配套资料K12

①若是0.1mol/LNaOH 反应后的溶液,测得溶液的pH=8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 序 是______________。

②向pH=5的NaHSO3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的CaCl2 溶液,溶液中出现浑浊,pH降为2,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溶被pH降低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28.(14分)

KAl(SO4)2·12H2O(明矾)是一种复盐,在造纸等方面应用广泛。实验室中,采用废易拉罐( 主要成分为Al,含有少量的Fe、Mg杂质)制备明矾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镓(与铝同主族的第四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 (2)为尽量少引入杂质,试剂①应选用______(填标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 A.HCl溶液 B.H2SO4 溶液 C.氨水 D.NaOH溶液

(3)沉淀B的化学式为________;将少量明矾溶于水,溶液呈弱酸性,其原因是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科学研究证明NaAlO2 在水溶液中实际上是Na[Al(OH)4](四羟基合铝酸钠),易拉罐溶解过程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5)常温下,等pH的NaAlO2 和NaOH两份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前者为后者的10倍,则两种溶被的pH=__________。 (6)已知室温下,Kw=10×10,Al(OH)3溶液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_________。 35.[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铁氰化钾,化学式为K3[Fe(CN6],主要应用于制药、电镀、造纸、钢铁生产等工业。其煅烧分解生成KCN、FeC2、N2、(CN)2 等物质。

(1)基态K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简写式为___________。 K3[Fe(CN6]中所涉及的元素的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_________,各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

(2)(CN)2分子中存在碳碳键,则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_______。KCN与盐酸作用可生成HCN,HCN的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

-14

-8

AlO2+H+H2O K=2.0×10。Al(OH)3溶于NaOH

-+-13

教育配套资料K12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