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三单元 农耕文明时代(上)

引导学生从教权与王权之间相互利用的关系来分析回答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西欧农奴制形成原因的教学建议

可引导学生从战争的频繁和封建主的巧取豪夺两方面进行思考。

○为什么农民的身份变成了农奴身份?(农民是因无以为生,才将土地交给封建主,变成封建依附农奴的。)

○农奴与封建主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什么? ○这种关系对西欧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另外,可借助阅读卡和图3-21,说明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指出它是因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并说明它的作用和影响。

[活动]

由于封建等级制度是因土地的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各级封君与封臣之间都互有义务。所以,封臣即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主,而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却没有臣属关系。所以,中世纪的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这种复杂的关系,在封建主之间“造成一团乱麻般的权利和义务”,使封建主之间不断发生争夺和混战。

[基督教盛行西欧] 1.基督教的教学建议

教师最好利用地图来说明基督教产生的背景,如可以提问学生: ○为什么在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产生了基督教?

(犹太人民不满罗马帝国的残暴统治,在屡次反抗斗争失败后,才将希望转向宗教,期盼上帝派救世主来拯救他们。)

○信仰上帝的人是富人还是穷人?(在基督教产生之初,它是下层人民的精神寄托和借以斗争的手段。)

○教师可让学生回忆有关《圣经》的知识,如关于上帝创造天地万物、诺亚方舟、大洪水的故事等,(这些故事不仅是基督教的教义,也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比如,在大洪水的故事中,就反映出古代两河流域的部分历史事实。)以此消除学生对宗教的神秘感,形成对基督教的正确认识。

2. 教会的教学建议

可先让学生阅读教材,联系基督教产生背景,思考:

16

○富人加入教会,对基督教产生哪些影响?(上流社会的人士入教并把持了教会的领导权,使基督教原有的反抗精神逐渐消失,日愈成为罗马帝国维护其统治的思想工具。)

○教会为什么积极靠拢王权?(利用国王的力量扩大自己的影响。它通过各种手段占有大量地产,并经常干涉和控制各国的事务。)

○后来教会势力发生了哪些变化?(在欧洲封建社会鼎盛期,教会不仅垄断了思想文化领域,而且具有雄厚的经济地位和相当大的政治权力。)

[领主的庄园与市民的城市] 1.自给自足的庄园的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观察图3-23,然后提问: ○庄园中有哪些建筑?住着哪些人?

○庄园的布局有什么特点?(生产、生活设施齐备;体现出森严的等级界限)

○想想看,这样的布局对庄园内的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庄园基本满足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可以说是一个封闭自守的小天地。)

2.农奴与领主关系的教学建议

可提示学生观察图3-23,找到农奴领主住宅,再找到农奴和领主。提问: ○农奴耕种领主土地,是否意味着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比较农奴与领主的生活,说说农奴的社会地位。

(农奴生活的世界以庄园为中心,他们终年辛劳依然得不到温饱,低矮的茅舍内潮湿拥挤,许多人因饥饿和营养不良过早死去。农奴是社会的主要生产者,但他们地位最低,受压迫最重。)

3.城市的兴起与发展的教学建议

可启发学生回忆七年级(上)学过的“文明的中心──城市”一课,提问:“城市有什么特点?那么你们知道中世纪欧洲的城市是什么样子吗?”由此引入这一内容的学习。

可适当补充一些资料,说明经济发展尤其是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工商业的活跃,是城市兴起的重要前提。同时,城市的产生和人口的增加也为剩余农产品的需求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逐渐将乡村卷入市场经济之中,从而使学生认识城市和乡村的关系及相互作用。

结合阅读卡,使学生理解城市自治权是广大城市居民不断斗争的结果。指出城市之所以对农奴有极大的吸引力,是由于自治城市获得人身自由和司法审判等特权,削弱了领主统治。因此,才会有更多的农奴向往并逃到城市,才会出现巴黎这样新兴城市的繁华景象。

>>闂備浇顕х换鎺楀磻閻愯娲冀椤愶綆娼熼梺纭呮彧缁犳垹绮堥崒鐐寸厪濠电姴绻樺顕€鏌f惔顖涘<<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