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基本原理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基本原理

1.生物脱氮

废水中存在着有机氮、NH3-N、NxO--N等形式的氮,而其中以NH3-N和有机氮为主要形式。生物脱氮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氮和NH3-N转化为N2和NxO气体的过程。进行生物脱氮可分为氨化-硝化-反硝化三个步骤。由于氨化反应速度很快,在一般废水处理设施中均能完成,故生物脱氮的关键在于硝化和反硝化。 1.1. 氨化作用

氨化作用是指将有机氮化合物转化为NH3-N的过程,也称为矿化作用。参与氨化作用的细菌称为氨化细菌。

在好氧条件下,主要有两种降解方式,一是氧化酶催化下的氧化脱氨。 另一是某些好氧菌,在水解酶的催化作用下能水解脱氮反应

在厌氧或缺氧的条件下,厌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对有机氮化合物进行还原脱氨、水解脱氨和脱水脱氨三种途径的氨化反应。 RCH(NH2)COOH→RCH2COOH+NH1

CH3CH(NH2)COOH→CH3CH(OH)COOH+NH3 CH2(OH)CH(NH2)COOH→CH3COCOOH+NH3 1.2. 硝化作用

硝化作用是指将NH3-N氧化为NxO--N的生物化学反应,这个过程由亚硝酸菌和硝酸菌共同完成,包括亚硝化反应和硝化反应两个步骤。

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统称为硝化菌。发生硝化反应时细菌分别从氧化NH3-N和N2O--N的过程中获得能量,碳源来自无机碳化合物,如CO2-3、HCO-、CO2等。 硝化过程的三个重要特征:

⑴NH3的生物氧化需要大量的氧,大约每去除1g的NH3-N需要4.2gO2; ⑵硝化过程细胞产率非常低,难以维持较高物质浓度,特别是在低温的冬季; ⑶硝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质子(H+),为了使反应能顺利进行,需要大量的碱中和,理论上大约为每氧化需要碱度5.57g(以NaCO3计)。 1.3. 反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是指在厌氧或缺氧(DO<0.3-0.5mg/L)条件下,NOx--N及其它氮氧化物被用作电子受体被还原为氮气或氮的其它气态氧化物的生物学反应,这个过程由反硝化菌完成[3--4]。反应历程为:

NO-3→NO-2→NO→N2O→N2

NO-3+5[H](有机电子供体)→1/2N2+2H2O+OH- NO-2+3[H](有机电子供体)→1/2N2+2H2O+OH-

[H]可以是任何能提供电子,且能还原NOx―-N为氮气的物质,包括有机物、硫化物、H+等。进行这类反应的细菌主要有变形杆菌属、微球菌属、假单胞菌属、芽胞杆菌属、产碱杆菌属、黄杆菌属等兼性细菌,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有分子氧存在时,利用O2作为最终电子受体,氧化有机物,进行呼吸;无分子氧存在时,利用NOx―-N进行呼吸。研究表明,这种利用分子氧和NOx―-N之间的转换很容易进行,即使频繁交换也不会抑制反硝化的进行。

大多数反硝化菌能进行反硝化的同时将NOx―-N同化为NH3-N而供给细胞合成之用,这也就是所谓同化反硝化。只有当NOx―-N作为反硝化菌唯一可利用的氨源时NOx―-N同化代谢才可能发生。如果废水中同时存在NH3-N,反硝化菌有限地利用NH3-N进行合成。

2.生物脱磷

2.1生物除磷原理

所有生物除磷工艺皆为活性污泥法的修改,即在原有活性污泥工艺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一个厌气阶段,选择能过量吸收并贮藏磷的微生物(称为聚磷微生物),以降低出水的磷含量。活性污泥中的细菌,如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气单胞菌(Aeromonas)、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微丝菌(Microthrix.sp)等,当生活在营养丰富的环境中,在即成多聚磷酸盐而积累起来,供下阶段对数生长时期合成核酸耗用磷素之需。另外,细菌经过对数生长期而进入静止期,这时大部分细胞已停止繁殖,核酸的合成虽已停止,对磷的需要量也已很低,但若环境中

>>闂傚倸鍊搁崐宄懊归崶顒夋晪鐟滃繘骞戦姀銈呯婵°倐鍋撶痪鎯ь煼閺岋綁骞囬锝嗏挅濠电偛妯婃禍婊堝礃閳ь剙顪冮妶鍡楀Ё缂傚秴妫楀玻鍧楁偄閸忓皷鎷虹紒缁㈠幖閹冲繗銇愯缁辨帡鎮╅崘鑼患缂備緡鍠栭悧鎾崇暦閹烘鍊烽悗鐢登圭敮鎯р攽閻樺灚鏆╁┑顔碱嚟閹广垹螣娓氼垳鈧埖銇勯弴妤€浜鹃梺鍝勭焿缁查箖骞嗛弮鍫晬婵炴垶锕╂导锟�<<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