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标准教案
课程代码: 课程类型:必修 课程学分: 3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课程名称:中国现代文学 课程属类:专业核心课程 计划课时:54学时 制订时间: 职业资格:中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 开课部门: 文学院 制 订: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组 批准人: 课程负责人: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学习领域必修课程与核心课程。 (二)课程定位
该课程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对接基础教育、高级秘书、文化产业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的职业岗位,是提高相关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本课程上承“中国古代文学”,下接“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主要讲授1917年以前的中国文学发展过程和成就,本课程主要讲授1917-1949年的中国文学发展过程和成就,“中国当代文学”课程主要讲授1949年以后的中国文学发展过程和成就。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总体思路:我校是一所省属综合性本科院校,建设目标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文学院主要培养适应地方现代化建设的涉及基础语文教育、文化管理、文秘、新闻和广告等各方面专业人才。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文学和文化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
- 1 -
是:在向学生传授中国现代文学史基本知识的同时,注重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白话文的基本规范和用法;帮助学生扩充与中国现代社会、文化相关的各种政治、宗教、哲学、艺术等领域的知识;注重原著的精读与欣赏,培养学生的社会感知、语言感知、文体感知能力,以及读写能力与文本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感受中国现代社会、文化所经历的巨大变革,理解中国现代社会的文化冲突以及面对这一冲突所表现出的痛苦、抗争与情怀。 2、具体方法:采用以每十年为一个知识模块的做法,即1917年至1927年为第一个十年;1928年至1937年为第二个十年;1937年至1949年为第三个十年。授课以左翼文学的兴起为界分为上下两个阶段,每周3学时,总学时为54学时。要求每位主讲教师讲授全部现代文学史,但可根据自己研究专长有所侧重。教师能够从宏观上把握现代文学史全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学术专长,点与面的结合有利于使学生全面掌握基本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从而继续深化所学知识并最终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结合起来。整个课程设计将文学史教学、作品分析、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实施“课堂+实践”的教学模式,适当引入讨论、写作、表演、朗诵、改编等实践环节,将中文素养与应用中文能力落到实处。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
1、系统掌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基础知识,精读重点作家的重点作品,掌握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基本线索,熟悉本学科的最新学术动态。
2、提高学生查找、阅读中国现代文学文献的能力,使之建立起科学、求实的学术精神。通过分析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名著,培养学生高层次的审美鉴赏力,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文学研究的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学术创新意识。
- 2 -
3、通过经典作品的文本分析,培养学生文学写作能力、文本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职业能力目标
针对学生在基础教育与政府部门、企业就业的特征,强化专业知识学习与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
1、培养文学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现象批评能力;
2、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达到中文专业水平,具有自由表达独立见解的能力;
3、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快速跟踪新技术和文化市场需求的能力; 4、培养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一定科学研究能力;
5、具有获取中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能力。
(三)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目标
与该课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是中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
三、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安排(专业教育课程) (一)课程教学内容
章 节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课程内容 五四文学思潮与运动 鲁迅 五四时期小说 郭沫若与五四时期新诗 五四时期散文与戏剧 1930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讲授、讨论 讲授、讨论 讲授、朗诵 教学目的 感知中国现代社会与文化转型的过程;要求学生了解五四文学革命发生发展的过程,掌握新文学的重要理论。 学习鲁迅对现代社会与文化的分析能力,以及如何以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到鲁迅小说的价值,理解其散文诗的艺术魅力及杂文的思想价值。 要求学生了解“五四”小说的类型,认识其取得文学正宗地位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小说文体意识及写作能力。 要求学生了解郭沫若诗歌的积极浪漫主义风格,理解新格律体诗歌的“三美”,大致了解早期新诗的发展轨迹。培养学生的新诗文体意识及写作能力。 要求学生阅读理解不同风格的散文,掌握散文创作“个性化”的特点,了解话剧艺术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的散文戏剧的文体意识及写作能力。 要求学生理解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转型,理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建构;理解时代对文学的影响。 第五讲 第六讲 讲授、讨论 讲授、讨论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