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一、前 言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 然而,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实现宽行、浅栽、定穴、定苗栽插)是继品种和栽培技术更新之后进一步提高水稻劳动生产率的又一次重大技术革命。目前,世界上水稻机插秧技术已成熟,日本、韩国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水稻生产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插秧。我省早在70就开始不断探索机械化插秧,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很好地推广。2004年以后在我们建阳和省内一些地方开始进行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尝试和示范,此时,国家也制定出台了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农业机械促进法》、《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意见》和《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农机购置补贴等支农惠农强农政策,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推动了我市乃至全省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各地呈现出积极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一派大好的形势,有许多田块实现全程机械化。

截止2014年8底,建阳市共推广各类插秧机近850台(高速插秧机65台),年机插面积为8.4万亩,机插率达16.8%,平均每年机插率提高两个百分点。同时,各地也总结出不少好的行之有效的技术与推广经验。不言而喻,推广水稻插秧机具有降低劳动强度、省工、省秧田、省成本、增产和增收等优点(一是定苗、定穴,既保证秧苗个体壮实,又保证水稻群体的质量;二是保证基本苗的情况下,实施宽行栽插,以利于透光,减少病虫害;三是浅栽,以利于秧苗生根及水稻低节位分蘖,缩短返青期,增加有效分蘖),还能更好地解决“第三个弯腰”问题。据调查,每亩秧地可供给大田用秧80——90亩,通常比手插秧用地可节省约3/4以上;机插每亩可节省成本为36元以上(扣除增加亩用种平均0.6公斤,计30元);机插每亩可增产稻谷平均在36公斤以上,最终节本增收可达95元之上(增幅10%之上);回收期短,当年就完全可以回收购买手扶步进式插秧机成本。如今,有农机手说“插秧机就是印钞机”。

二、农艺部分

水稻机插秧技术体系包括耕整地技术、育秧技术、田间管理技术和插秧技术等四大部分,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即体现着人、机、苗、田、水的作用(如下图),尤其是突出机械与农艺的协调配合,以机械作业为核心,实现育秧、栽插、田间管理等农艺配套技术的标准化。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特点(优点) 1、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粮食产量。

1

推广机插秧,一是节省秧田。一般杂交种秧本比为1:80——90,与传统移栽稻秧本比为1:15——20,可节省秧地3/4以上。二是减少资源消耗。因节省秧地,则减少农药、化肥及除草剂和农膜等用量;因宽窄行通风透光,病虫害少,则也减少病虫害防治次数和农药的使用,从而减少了资源的消耗。三是省工节本。一般人工栽插(含拔秧)1亩水稻田需1.26工日,而采取步进式和乘坐式插秧机作业,每亩分别只需0.14个工日和0.07个工日,分别提高效率9倍和18倍;降低生产成本25——50元。四是高产稳产。机插亩可增产稻谷在30——50公斤以上。主要原因:机插可增加亩有效穗或穗实粒数。(如表1、表2、表3) 2、保护生态环境,确保粮食安全。

推广机插秧:—是可使农用薄膜、农药、化肥、除草剂等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也随之减少。二是不仅能提高粮食单产和增加粮食总产,而且能提高粮食质量。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粮食安全。

表1:建阳市2007年穴穗数、穗实粒数及结实率调查表

表2:建阳市2007年早季、单季(中稻)、双季晚稻(烟后稻)水稻机插调查表

2

3、促进土地流转,实现规模服务。

推广插秧机,不仅有利于促进土地快速向种田能手转移,而且还可实现专业规模服务。一是能实现机耕——机插——机防——机施——机收——机烘等一条龙作业服务。二是投资效益好,提高投资回报率。三是能培育出更多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机大户和种田大户。四是能实现跨区作业。从而腾出更多劳力从事二、三产业。 4、体现“农艺与农机”相协调。

要推广机插,就要力求实现“农艺与农机” 相协调即切实达到“人、机、苗、田、水”相协调和相统一。俗话说“秧好半年稻”,尤其在推广水稻机插,培育好秧苗显得特别重要。近年来,我们采用两种育秧方式即田间淤泥软盘育秧和工厂化育秧方法,其简便易行,成本低,能培育出适宜机插的规格秧苗。这就是机插成功的关键所在。但仅此还不够,所以培育出适宜机插的规格秧苗之后,还要能熟练掌握使用插秧机,从而实现“农艺与农机”相协调。 5、提升农机装备,实现现代农业。

所谓现代农业从农机方面简单来说就是全面实现“机耕、机插(包括机催、机播、机育和机插)、机灌、机防、机施、机收、机烘”一条龙机械化作业,但是目前尤为重要且急需要解决就是“机插”这个环节。所以,推广机插,不仅能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努力提升农机装备,而且能更好地实现现代农业。 田泥浆软盘育秧法

田泥浆软盘育秧又派生出田泥浆软盘育秧法和田稀泥浆软盘育秧法两种。2011年省农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