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汉语文中考试卷

机密★启用前

西藏自治区2017年普通中专(高中)招生统一考试试卷

汉语文

注意事项:

1.全卷共 8 页,三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并在指定的位置粘贴条形码。

3.所有的答案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墨水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应用(每小题2分,17小题3分,共3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驯服(xùn) 嘱咐(sǔ) 瀑布(bào) B.腊月(là) 山脉(mài) 埋葬(mái) C.眺望 (zhào) 膝盖(qī) 横竖(shù)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B.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C.牧女们骑着俊马,健美的身姿映衬在蓝天、雪山和绿草之间。 3.下列各组词语全是反义词的一项是( )。 A.模糊——清楚 热闹——冷清 B.爱护——爱惜 温柔——粗暴 C.灵活——笨拙 拘谨——拘束

4.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夜幕降临了,街道上人来人往,万籁俱寂....,非常热闹。 B.客居他乡的人总是希望能叶落归根....

。 C.扎西讲的这个故事,虽然不可思议....,但是大家都相信了。 5.填入句中横线上的量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他骑着一辆自行车,身穿一 运动服,头上一 遮阳帽,戴着一

墨镜。

A.款 件 副 B.套 顶 副 C.套 只 双 6.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是到图书馆去借书?还是到资料室去查找资料? B.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在青的时候。

C.我区各地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大力开展“四讲四爱”活动。 7.下列说法得体的一项是( )。 A.护士对候诊的患者们说:“我叫到谁,谁进去,没叫到的都老实待着!” B.卓玛对比赛获奖的同学说:“哼,你居然会得奖!” C.公交司机对一位刚上车的老人说:“老人家,您赶紧找个座儿坐下,小心别摔着!” 8.下列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她长得像她的妈妈。

B.草原上游动的羊群就像天上漂浮的白云。

C.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记叙文的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 B.《背影》是篇散文,它的作者是朱自清 C.周敦颐的《爱莲说》赞美了莲的高洁品格 10.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关联词。

是生活在喧嚣的城镇,还是在宁静的乡村、牧场,每个人对大自然 有一份浓浓的向往、留恋之情…… 11.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早晨起来,头脑特别 (清醒 苏醒)

(2)这次同学聚会, (除了 除非)达瓦,其他人都来了。 12.根据示例,扩展短语。 例:鲜艳——鲜艳的色彩

远大—— 朴素—— 1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1)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 (2)那天下雨了,人们回来,都淋得湿湿的,很有些狼狈..。( ) 14.将下列词语按恰当的语序写成一句话。 树叶 把 寒冷的 吹落了 北风 枯黄的

15.修改病句。 (1)我们必须提高认真读书的习惯。 (2)我读了这篇人物传记,很感到激动。 16.按要求变换句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1)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变为反问句: (2)你能帮我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吗? 变为祈使句: 17.古诗文默写。 (1)不知细叶谁裁出, 。 (2) ,天涯若比邻。 (3)羌笛何须怨杨柳, 。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8—23题。(15分)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⑴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

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伯父去世了,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

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的人,一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⑵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

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这一天在晚

饭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

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

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感到十分羞愧,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⑶还有一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 ⑷有一天黄昏,北风呼呼的刮着。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

的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

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⑸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满脸痛苦。 ⑹“怎么了?”我爸爸问。 ⑺“先生,”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 ⑻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抹上药,扎好绷带。 ⑼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 ⑽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⑾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天,那

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⑿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⒀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18.鲁迅,原名 ,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我们初中阶段学过他的文章有 (任选两篇)(3

分) 19.文中提到的《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请写出其他三部作品的任意两部。(2分)

20.第(2)自然段中“伯父”是真的在夸他自己“记性好”吗?(2分) 21.第(3)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22.简要概括(2)——(12)自然段围绕鲁迅先生写的几件事。(2分)

23.在“我”眼里,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鲁迅先生身上学到了什么?(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24—28题。(15分)

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

①国戏曲在世界剧坛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

②首先,中国戏曲强调神神似、强调写意。戏曲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与现实生

活的形态是不同的,它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加工,是变其形而传其神、写其意。

戏曲一般不用布景,舞台上代表什么空间,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随意而定,自由变

化。舞台上此刻可以是书房,但剧中人一转身,舞台就可以变为花园,甚至可以变

成千里之遥的另一地点。由此可见,戏曲舞台的空间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写意性地虚

拟出来的。这样,戏曲就可以自由灵活而又连贯流畅地表现无限广阔、瞬息万变的空间,也就可以十分自由地表现极其丰富复杂的生活事件。而西方戏曲强调摹仿,

造成了西方戏剧的写实观念,主张运用布景按照生活的样子确定空间,亦即舞台上

所表现的生活和现实生活形态是相同的或相似的。

③中国戏曲的情节有时也是写意性的,如二将相斗几个回合,便可表示千军万

马的一次复杂的战斗,甚至只要吹奏一个曲牌一场宴会便已结束。

④在表演方面,戏曲中有许多虚拟的动作。如《打渔杀家》中肖恩父女划船,

舞台上只有桨而没有船,但却给人以划船的真实感觉。难怪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

1935年在莫斯科看了梅兰芳表演此剧赞不绝口呢!

⑤还有,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戏剧形式,中国戏曲包含着诗、音乐、

舞蹈、雕塑、美术、建筑等各种艺术因素,也包含着诗、词、曲、赋、散文、小说

等各种文学成分,这些因素在音乐节奏的指挥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⑥再有,中国戏曲具有很高的传统技艺性。演员的念诵、吐字、行腔、哭、笑、身段、动作,都有高度的技巧,处处讲究形式美。可以说,中国戏曲是我国传统文

化艺术的瑰宝和典型代表。

(选自《中国戏曲文学史》,齐鲁书社。有改动)

24.本文的说明对象 ,说明顺序 。(2分)

25.阅读全文,说说中国戏曲“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体现在哪三个

方面。(3分)

① ② ③

26.第②自然段中加点词语“一般”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27.第④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分)

28.我国文化博大精深,除“戏曲”外,你还知道哪些传统文化?(至少两点)(4分) 三.作文(35分) 29.从下面两道作文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题一:半命题作文 只有亲自品尝了那些物和事,才能了解其中的滋味。但是想要真正的了解,还得有更多的体验和经历。 请以:“我品尝了 的滋味”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提示: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题二:命题作文 一个人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其间,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生活的风风雨雨,或者曾经的迷茫、沮丧与

顿悟等,无不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或深或浅的印痕,让我们从懵懂慢慢走向成熟……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就这样慢慢长大”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450个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工整、规范、美观.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