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创新创业的四大软肋

欧洲创新创业的四大软肋

当今世界,俨然已经进入了一个创新与创业的崭新时代。而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尤其与近乎“日有所新、夜有所创”的中、美两国――身为发达经济体“老大”的美国和作为新兴经济体“领头羊”的中国相比,实际上,欧盟已经进入了堪称无甚创新和创业的时代。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在历史上原本是世界上创新与创业发祥地的欧洲大陆,会“落魄”到了今天创新创业捉襟见肘的窘迫境地呢?在笔者看来,欧洲大陆国家的创新和创业之所以难以在世界上占据显著地位,根本的原因有4个:经济模型、创新文化、融资渠道与福利社会。 经济模型已落后

欧陆原有的经济模型,早已不能再适应新时代的创新、创业要求。在宏观上,尽管欧洲大陆国家与北美国家同属西方社会,但在经济运营的模式上两者却是相差甚远――盎格鲁-萨克森文化国家如美国和英国等国,其经济模型以“市场竞争”为导向,强调自由竞争的至关重要性,重在“无形之手”,尽可能地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而欧洲大陆文化的国家如法国、西班牙等国,其经济模式则以“国家干预”为基础,重在“有形之手”,强调政府干预的不可或缺性。

这般,欧美在宏观经济上存有的这个差异性,就直接导致了两者在微观经济上的迥异之处,例如美英国家与欧陆国家在企业构成上,就表现得极为不同。由于英美国家实行的是市场竞争机制,因而最终做大了的自然是私人企业,无论是苹果公司,还是谷歌公司抑或是微软公司。而在欧洲大陆的国家,仅以欧陆的国家代表法国为例,就见绝大多数名列前茅的特大型和大型企业,毫无悬念地都是由法国国家参股的“国有企业”,哪怕有的企业法国国家的股份占比并未达到控股比例,但政府的影响力依然不可小觑。

面对迎面而来的“后工业革命”时代,抑或“再工业化”的信息社会时代,显而易见,欧陆的经济模式已经过时。因为,后工业革命的信息时代,高精尖的想法、及时雨的资本与快速反应的能力,成了创业与做大的秘诀所在,这时“市场”替代“国家”成了主角儿。 创新创业文化正在流失

欧陆国家现在已经普遍缺失“创新文化”与“创业文化”。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存在显著的“创新与创业文化”其实也不难,只要看在这个国家大学毕业的人、已有不错“宝座”的人、失业之后的人中,究竟有多大比例的人选择去创业;同时看有了创新的构思与发明创造,能否很快会有上门来购买该构思与发明的企业;要看如果创新者或创业者自己要创业的话,能否很快获得政府当局的政策扶持,尤其能否很快获

得投资机构或金融机构的融资;还要看创新和创业之后倘若失败了,自创企业被国家清算的条款是否苛刻,尤其要看对一个失败的创业者,其周边的人及整个社会对其的接纳与宽容程度等。选择这些衡量指标,美国和欧陆正好分处在坐标的两头:美国是创新与创业的“天堂”,而欧陆则是创新与创业的“老大难”之地。

诚然,欧洲大陆在历史上曾经是创新与创业的代名词,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都扮演过世界“领头羊”的角色。现在说起欧洲品牌,也是随手拈来:保时捷、菲亚特、法拉利、奔驰、欧莱雅、宜家、ZARA、阿玛尼、费列罗等。在欧陆历史上所诞生的著名品牌可谓数不胜数,欧陆也堪称“现代企业文化”的发祥地。 然而,面对美国和中国,今天的欧陆国家早已难上台面了。要从文化层面来看,还是要归咎于这些国家“创新文化”的丧失。除了同属欧盟但未加入欧元区的英国,在创新与创业上还颇有起色之外,欧盟的其它主要成员国都没了“创新文化”。就算经济复苏与增长业绩做得相当上乘的德国,在创新和创业上也远远不能与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和在欧亚大陆东端的中国相提并论。 银行主导的融资模式

除了经济模式与创新文化,接着是欧陆国家的融资渠道难题。要从融资模式来划分,英美文化国家是“Market-Based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