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示例参考习题
示例题型一:
指出下列各复合命题的联结词,并写出它的符号公式
1. 书记员的记录有错误,或是听错了,或是记错了,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 2. 该厂的产品并不是像广告所讲的那样物美价廉。 3. 三名嫌疑人中至少有一人是柳州鹿寨人。
4. 除非刑事专家能获知作案者的主要资料,否则无法画出他的图形来。 5. 如果一个推理的前提真且形式有效,则其结论也是真的。 答案: 1、“或”,p∨q 2、“并不是”,¬p 3、“至少有一”(或者),p∨q∨r 4、“除非,否则”,p←q 5、“且,如果,则”,(p∧q)
示例题型二:
用真值表法判明下列公式是否为重言式 1. (﹁p∨q) ∧(p∧﹁q)
2. (p→q) →((p→r) →(p→(q∧r))) 答案:1、 P q (¬p∨q) ∧(p∨¬q) 1 1 0 1 0 0 0 1 0 0 0 0 1 1 0 1 1 1 0 0 0 0 0 1 1 0 0 1 (¬p∨q) ∧(p∨¬q)不是重言式,是永假式。 2、证明略:(p→q)→((p→r) →(p→(q∧r)))是重言式。
示例题型三:综合选择题
1.“人类假如要想知道自己的渺小,无需仰视繁星密布的苍穹,只要看一看在我们之前就存在过、繁荣过、而且已经消逝了的古代文化就够了。” A.(p∧(q→r)) →q B.p→(﹁p∧q)
C.P→(﹁q→(p→r)) D.p→(﹁q∧r)
E.r→(﹁p∨(p∧﹁q)) 2.依据真值表,“S不是刑警,也不是交警”与“如果S不是刑警,则他是交警”在真值上的情况是:
A.可同真,可同假 B.可同真,不同假 C.不同真,可同假
D.不同真,不同假 答案:1、D 2、D
示例题型四:
分析下列各段中包含的推理的形式。
1. 一冰夫人致仕后,每日与门客饮宴。一日,面色不乐。客问为何。冰夫人答,每日宴赏,
自然快乐,但不知死后是否快乐?一客对道,死后一定快乐。问何故,客回答,如人死后不快乐,那死人早就跑回来了;可我们没见一个死人跑回,可见人死后一定快乐。 2. 一个有效的三段论,或者大前提是全称命题,或者小前提是全称命题。已知小张陈述的
这个三段论的大前提是全称命题。可见小张陈述的这个三段论的小前提不是全称命题。 3. 语言是生产资料的观点是错误的。如果语言是生产资料,那么夸夸其谈的人就是天下最
富有的人了。
4. 唐太宗曾对他的大臣们说:“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
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5. 如果明知商品不合格而出售,那就是欺骗消费者;如果不知道商品不合格而出售,那就
是对消费者不负责任;商家明知或不知商品不合格而出售;所以,商家或者是欺骗消费者,或者是对消费者不负责任。 答案:
1、如果p那么q,非q,所以非p 2、或者p或者q,所以非q
3、如果p那么q,非q,所以非p 4、如果p那么q,如果q那么r,如果q那么s,p或者q,所以r或者s 5、如果p那么r,如果q那么s,p或者q,所以r或者s
示例题型六:
分析下列案件材料,回答问题
1. 某小区居民甲的手机丢失。综合各种情况,已知:
(1) 如手机不是在家里丢失的,那就一定是丢失与小区、上班路上在工作单位; (2) 当天甲上班刚出门,曾接听一朋友的来电;
(3) 小区内治安良好,居民间关系友好,如有物品丢失,就会有失物招领启事; (4) 小区未见手机招领启事;
(5) 甲当天在工作单位,只在自己的工作间独自工作,未使用手机。回家后发现手机没
了,再回工作间也未见到手机。没有其他人能够进入工作间。
2. 某地发生一起抢劫案。公安人员经周密调查取证,获得如下材料: (1) 如果该案发生在9时之前,那么可排除甲作案的可能。
(2) 如果该案发生在9时之后,那么若乙不是作案者,则甲也不是作案者。 (3) 如果丙不是作案者,或者乙是作案者,则甲是作案者。 (4) 案发期间,丙不可能到达抢劫现场。 问谁是抢劫作案者? 答案: 1、据(1)(2),甲的手机或丢失与小区,或上班路上,或工作单位(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 据(3)、(4),甲的手机未丢入小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据(5),甲的手机未丢失于工作单位(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
故甲的手机丢失于上班路上(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 2、材料依次写成命题形式 (1)如果t那么非q
(2)如果非t,那么若非q则非p (3)如果非r或q,则p (4)非r
以(3)(4)为前提,应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得(5)p 以(1)(5)作前提,应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前件式,得(6)非t 以(2)(6)为前提,应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得(7)如果非q那么非p 以(7)(5)作前提,应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前件式,得(8)q
示例题型七:
综合运用推理的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 某案件发生后,刑警们进行了艰苦的调查工作,最后将嫌疑对象锁定在甲、乙、丙、丁、
戊、己等六个人身上。大家的一致意见是,这是个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单独作案。但到底是谁,由于证据尚不充分,大家意见不一。在案情讨论会上,几名刑警发言后的结论是:
A:作案人不是甲,就是乙 B:作案人不是甲,就是丙
C:如果作案人不是戊,就一定不是己 D:作案人绝不会是甲
案件破获后发现,该案的作案人确实是先前锁定的六嫌疑人之一,但这四名刑警的结论中,只有一人是正确的。那么,该作案人是谁?写出推理的过程。
2. 禁毒大队要在ABCDE无名侦查员中挑选两名侦查员去执行一项特殊的侦查任务。大队
长了解他的这些部下,他认为,为了顺利完成这项任务,在人员的配备上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如果不选派B,则也不选派A (2) 只有选派C,才能让B接着去; (3) 若选派D,则E也能选派; (4) 可以选派A去或者选派D去; (5) C生病了,须住院治疗。 应派哪两名侦查员去执行任务? 3. 在某案件中,已确认的事实如下:只有破获3-17号案件,才能确认甲乙丙三人都是罪犯:
3-17号案件没有破获;如果甲不是罪犯,则甲的供词是真的,而甲说乙不是罪犯;如果乙不是罪犯,则乙的供词是真的,而乙说自己和丙是好朋友;经查,丙根本不认识乙。 上述陈述可逻辑地推出何种结论? 答案:
1、四人的命题分别是:如果非p那么q,如果p那么r,如果非s那么非t,非p。四人中仅一人讲的对,其他三人不对,即否定该命题
假设A(或B或C)讲的对,都出现p与非p同真的矛盾,故三人讲的都不对。 假设D讲的对,则无矛盾,且能断定是已作案。 2、以p、q、r、s、t分别表示“选派A”、“选派B”、“选派C”、“选派D”、“选派E”,于是有
①¬q→¬p
②r←q ③s→t ④p∨s ⑤¬r
推理过程如下:
(1)②与⑤得, ⑥¬q (2) ①与⑥得 ⑦¬ p (3) ④与⑦得 ⑧s (4) ③与⑧得 ⑨t
(5)按⑤⑥⑦⑧⑨得 ⑩¬p∧¬q∧¬r∧s∧t 答:应选派侦查员D与E去执行任务 3、将事实改成命题形式 (1) 只有t才p且q且r (2) 非t
(3) 如果非p那么非q (4) 如果非p那么s (5) 非s 以(1)(2)为前提,按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前件式,得并非p且q且r,依据德摩根定律,得(6)非p或非q或非r 以(4)(5)为前提,按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得(7)q 以(3)(7)为前提,按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得(8)p 以(6)(7)为前提,按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得非r 所以甲、乙是罪犯,丙不是罪犯。
示例题型八:
指出下列语句是从内涵方面还是从外延方面说明带括号的词项的 1、军队、警察、法庭等(国家机器)是阶级压迫的工具。 2、(公民)是具有或取得某国国籍,并依该国法律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3、(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由国家行使立法权的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由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范,一般具有一定的文字形式。如宪法、刑法、民法等。 4、(合同)是两方面或几方面在办理某事时,为了确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而订立的共同遵守的条文。 答案:
1.“军队、警察、法庭等”是“国家机器”的外延;“阶级压迫的工具”是“国家机器”的内涵。
2.“具有或取得某国国籍,并依该国法律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是“公民”的内涵。 3.“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由国家行使立法权的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由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范,一般具有一定的文字形式”是“法律”的内涵;“宪法、刑法、民法等”是“法律”的外延。
4.“两方面或几方面在办理某事时,为了确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而订立的共同遵守的条文”是“合同”的内涵。
示例题型九:
指出下列有横线的词项是单独词项还是普遍词项,是正词项还是负词项。
1、宪法是规定国家性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国家机构以及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等重要内容的根本大法。
2、非欧佩各国指的是没有参加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其他生产和输出石油的国家。 3、联合国有一百多个成员国。 4、不管部长正在紧张地商量对策。 答案
1.“宪法”是普遍词项、正词项。
2.“非欧佩克国”是普遍词项、负词项。 3.“联合国”是单独词项,正词项。 4.“不管部长”是普遍词项、正词项。
示例题型十:
指出下列标有横线的词项是在集合意义下使用,还是在非集合意义下使用。 1、青年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一代,青年都应该努力学习。
2、莎莎是南疆政法大学毕业的学生,南疆政法大学毕业的学生分布在全国各地。 3、冰冰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重大的贡献。 答案:
1.前一个“青年”是在集合意义下使用,后一个“青年”是在非集合意义下使用。
2.前一个“南疆政法大学毕业的学生”是在非集合意义下使用,后一个“南疆政法大学毕业的学生”是在集合意义下使用。
3.前一个“知识分子”是在非集合意义下使用,后一个“知识分子”是在集合意义下使用。
示例题型十一:
请用欧拉图表示下列语句中划有横线的词项的外延关系 1、有的教师(a)即是律师(b)又是党员(c) 2、诸葛亮(a)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b)、思想家(c)、政治家(d)。 3、审判员(a)、书记员(b)都是司法工作人员(c)。 4.《红楼梦》(a)是中国小说(b),也是古代小说(c),但不是武侠小说(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