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文献学

【名词解释】

1. 《三体石经》

《三体石经》建于公元241年(三国魏齐王曹芳正始二年),因碑文每字皆用古文、小篆和汉隶三种字体写刻,故名。石经刻有《尚书》、《春秋》和部分《左传》,是继东汉《熹平石经》后建立的第二部石经。《三体石经》在中国书法史和汉字的演进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穆天子传》 【老师笔记】“信史”,即可信的历史。《穆天子传》虽然影响很大,但传说的成分更多。因此,它不是信史。

【百度解释】记述周穆王事迹而带有虚构成分的传记作品。又名《周王传》﹑《周穆王游行记》,是西周的历史神话典籍之一。。作者不详。为晋咸宁五年(279)汲县民盗掘魏襄王墓所得竹书之一。共6卷。前5卷记周穆王驾八骏马西征之事﹔后1卷记穆王美人盛姬卒于途中而返葬事﹐别名《盛姬录》。后虽有人疑为伪书﹐但一般认为它是周穆王至魏襄王间的传闻记录。

西晋初年(太康二年),在今河南汲县发现一座战国时期魏国墓葬,出土一大批竹简,均为重要文化典籍,通称“汲冢竹书”,竹简长二尺四寸(古尺),每简四十字,用墨书写。其中有《穆天子传》﹑《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后合并为至今流传的《穆天子传》。由荀勖校订全书六卷。

3. 善本

善本最早是指校勘严密,无文字讹误,刻印精美的古籍,后含义渐广,包括刻印较早、流传较少的各类古籍。实际上,真正的善本仍应主要着眼于书的内容,着眼于古籍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

善本的完整定义:

(1)元代及元代以前刻印或抄写的图书。

(2)明代刻印、抄写的图书(版本模糊,流传较多者不在内)。 (3)清代乾隆及乾隆年以前流传较少的印本、抄本。 (4)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印行的图书。

(5)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6)辛亥革命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及较少见的刻本、抄本。

(7)辛亥革命前的有名人学者批校、题跋或抄录前人批校而有参考价值的印、抄本。 (8)在印刷上能反映我国印刷技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印刷水平的各种活字本、套印本,或有较精版画的刻本。

(9)明代印谱,清代集古印谱,名家篆刻的钤印本(有特色或有亲笔题记的)。

4. 类书

1

【老师笔记】类书指抄录古代书籍中的词、句、段、篇,进行分类编排,以供查阅、检索(录)的工具书。

【百度解释】所谓类书,就是采摭群书,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随类相从而加以编排,以便于寻检、征引的一种工具书。

5. 丛书

【老师笔记】丛书指把各种不同的书,原封不动地汇编在一起,然后冠以总名。 【百度解释】由很多书汇编成集的一套书,按一定的目的,在一个总名之下,将各种著作汇编于一体的一种集群式图书,叫丛书,又称丛刊、丛刻或汇刻等。形式有综合型、专门型两类。

6. 目录

【老师笔记是目录学】指研究目录工作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对目录工作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的学科叫“目录学”。

【书本概念】目,就是篇目、条目的意思;录,就是著录、记载的意思。把书名一条条记录下来,就成了书籍的目录。 【百度解释】目录是书籍正文前所载的目次,是揭示和报道图书的工具目录是记录图书的书名、著者、出版与收藏等情况,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而成,为反映馆范、指导阅读、检索图书的工具。

7. 敦煌学

【笔记】1900年,王道士发现藏经洞;1902年,叶昌炽做莫高窟藏经洞的报告;敦煌文献记载隋唐到清朝的内容,王维国第一人研究敦煌学。

【百度解释 】敦煌学是指以敦煌遗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学理论为主,兼及敦煌史地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是研究、发掘、整理和保护中国敦煌地区文物、文献的综合性学科。与徽州学和藏学齐名,是中国的三大区域文化之一。

8. 版本 【笔记】以写本、勘本、抄本、印本、批校本等各种形式的图书作为研究对象的叫“版本学”。 【百度解释】最初指一种书籍经过多次传抄、刻印或以其他方式而形成的各种不同本子。随着时代的发展,版本也开始应用于影视、软件等事物上。“版”是简牍时代以木制作的书籍的一种形制,印刷术发明后,用以印刷书籍的木版也称版。书称“本”。 【百度详细解释】

1. 同一书籍因编辑、传抄、印刷、装订等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本子。 2. 印本。与写本相对。

3. 同一类东西在不同的载体上所表现出的不同样子。

9. 战国文字【无笔记】

【百度解释】战国文字,是战国时期不同地区使用的汉字的统称。是指春秋末年至秦统一以前这段历史时期内,齐、燕、韩、赵、魏、楚、秦等国曾使用过的一种古文字。它是汉字发展史中上承春秋金文,下启秦汉篆隶的重要环节。

10. 籀文【无笔记】

2

【百度解释】汉字的书体名称。籀文或大篆,春秋、战国间通行於秦国,字体与秦篆相近,但字形的构形多重叠。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也叫籀书,又称大篆。起于西周晚年,春秋战国时期行于秦国。字体与秦篆相近,但字形的构形多重叠。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以小篆为正字,《说文解字》收录的籀文,可称为《说文籀书》。

【简答题】

1.类书与辞书有什么区别:

类书:指抄录古代书籍中的词句、段、篇、进行分类编排,以供查阅检索的工具书。

辞书:字典、词典和各类专科辞典的统称。辞书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人们在读书学习过程中解

决字词的读写、理解和运用问题。 (1)特征不同:

类书: 辞书:①汇集词语 ①内容上广采博收、包罗宏富

②以单个词或单个语分别处理

②编排上主要以类相从

③按照执简御繁、便于寻检的原则

③具有汇编性。

④按形序、音序、义序等方式编排

(2)产生和发展不同:

类书:《皇览》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类书。

宋代——类书空前发展 明清时期——鼎盛时期。 辞书: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

周代的《史籀》是见于著录的最早一部字书。

(3)分类不同:

类书:按其内容和编排方式不同,有义系、形系、音系三类。 辞书:1、以义为系的字、词典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词典

2、以形体结构为主的字书 以《说文解字》为代表,它是公认的第一部字典。3、以音韵为系的韵书 以《广韵》为代表。

(4)作用和类型不同:

①类书的作用:

封建社会——为帝王熟悉封建文化,作为治乱兴国,君臣得失的借鉴,以及供读书人作诗文查取典故辞藻之用和士人科举考试之用。

当今——第一,提供各种原始、系统的资料。第二,校勘古籍和辑录佚文。 ②类书的类型

按采集范围分,有综合性和专门性两大类。 ③辞书的类型

字典按功用特点分:综合性和专门性。 词典分为语文性词典和知识性词典两大类。

语文性又可分为综合性和专门性两大类:知识性词典可分为百科性和专科性词典。

2.甲骨文如何断代、分期?

在《甲骨文断代研究6例》中,董作宾将盘庚迁殷至纣王灭亡这二百七十三年间的殷墟甲骨文,分为下述五个不同时期。即:

第一期:武丁及其以前 盘庚、小辛、小乙、(一世三王);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