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公务员申论考试模拟试卷

(满分:100分,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本次申论测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常用公文的写作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150分钟。其中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申论各题均在答题卡上规定位置作答,准考证号须用2B铅笔填涂,答题须用蓝、黑色墨水笔(圆珠笔)作答,在作答时,不得使用本人姓名,答题中凡出现本人姓名者作违纪处理。

二、给定资料

1.一个成熟、文明的民族,应该有建设性的健康心态。当前,我国社会心态存在不少问题,一些方面已出现了失衡的倾向。如日本发生的核泄漏事件,引发我国国内一度出现盐“慌”,非理性抢购行为反映的正是背后浮躁、焦虑、不淡定的虚弱心态。在这种形势下,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建设性意义。

社会心态反映着社会风气、人们的理想追求和精神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积极健康、乐观豁达、奋斗进取的良好心态,能够为个人和社会进步提供坚实的心理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消极悲观、扭曲变态、颓废阴暗的不良心态,不仅影响个人生活和前途,也会影响社会健康发展。

从总体上说,当代中国人的社会心态已经趋于开放进取、理智成熟、多元包容。但不可忽视的是,社会心态仍处于不断调整、适应、分化的动态过程之中。由多种主客观因素引发、集聚、演化并逐渐累及下来的社会心态,不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不符合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幸福生活的需要。

利益诉求渠道不畅易恶化社会心态。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和任何时代,都会存在民众利益诉求问题。心理疏导源自利益疏导,能否有效疏通民意诉求渠道,是安抚、改善、调整社会心态的必要手段。当正当的利益疏导渠道被堵塞之后,公众的社会心态便会发生急剧变化,他们会产生失望、愤怒的感觉,随之,寻找其他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导致正常的利益期待演化成为恶化的社会心态。

城镇化及大规模人群流动易造成冲突混乱心态。社会学研究表明,人的迁徙、迁居会带来价值观念碰撞、文化冲突和生活方式不适等诸多变化。当迁徙的人群适应了当地的新文化后,眼界会更加开阔。反之,则难以接受和融入当地文化,便很可能产生强烈的不适感,严重的会导致心理疾患。在我国,城镇化过程还将持续推进,城乡差异、异乡文化都容易造成人们的心态失衡。“北漂”、“蜗居”现象悬浮的无根、排斥、迷失的心态依然比较普遍。

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新型媒体的快速传播,会衍生“嘻哈”文化和“解构”心态。改革开放以来,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渗透到我国社会之中,直接冲击我国主流价值观。目

前,以手机、互联网为主的新兴媒体在“嘻哈”和“解构”过程中推波助澜,对塑造良好社会心态产生消极影响。

国家十二五规划首次写到了培育社会心态,明确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辅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这说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社会心态问题的高度重视,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也是民生保障的重要体现,是将民生保障的领域从物质的层面,延伸到了精神的层面,进一步深化了对民生内涵的认识。实践表明,健康的社会心态能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良的社会心态则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困扰,甚至拖后腿。

2.当下不良的社会心态在舆论上的主要表现是预设立场、不问是非、放纵情绪,全称判断泛滥。全称判断是指断定一类事物的全部都具有或不都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断。在社会问题上,指的是将同一个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个成员,而无视成员间的个体差异。比如所谓“农民皆短见”、“工人都团结”、“富人全黑心”、“官员必腐败”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全称判断能帮助我们简化世界,减轻认知、理解和叙述的负担;但对于复杂的社会现象,对严肃负责的研究者、观察者、评论者和报道者来说,应当以批判警醒的姿态反省自己的公共言论,是否有滥用全称判断、放纵不良情绪之嫌。

改革开放后开放包容的思想成为社会舆论的主流,但思维固有的惯性顽固地沉淀在每个人的思想深处,滥用“全称判断”,放纵刻板偏见的现象,在虚拟网络上最典型。

以药家鑫案为例。一审判决后,受害者家庭放弃民事赔偿,而“我们想对药家鑫父母说:我们农村人并不难缠!你们应该低下你们高昂的头!”的表态,被认为是回敬狂傲富人的一记“响亮耳光”,而受到网友喝彩。西安音乐学院原大三学生药家鑫开车撞伤张妙后又连刺8刀致对方死亡,后自首交代作案动机是因担心张妙记住其车牌号,“农村人难缠”,“以后可能会没完没了地找我父母要钱”,为逃避法律责任而实施的杀人灭口。而受害者家人试图以放弃赔偿来证明“我们农村人并不难缠!”其实,农村人难缠和否,既不是药家鑫一人所能定义,也不是受害者一家能充分证明。这种“我们农村人并不难缠!你们应该低下你们高昂的头!”带着意气之争的话,听起来解气,仔细推敲却很天真。弱势群体之所以弱势,社会原因是根本。因弱势而呈现出一些性格弱点不仅不应成为社会歧视的理由,而应该是整个社会反思的逻辑起点。其实,从报道中我们早就了解到受害者家庭的艰难,如果没有民间资助的支撑,想必受害者家庭很难做出放弃赔偿的选择。药家鑫案受害者激起了众多网友的同情心,无数人为之奔走呼号,不分城乡贫富,这无疑是化解弥合贫富阶层裂痕的元素,是城乡放下傲慢和偏见的尝试,但受害者家庭在放弃赔偿的理由上,不知不觉中和药家鑫运用了同一个“全称判断”的逻辑,把个体当成一个群体一个阶层的代表。受害者家庭成员在无限悲情下产生这样想法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可悲的是,张家这一表态竟引来众多网友叫好,所折射出的危险社会心态实在令人担忧。

3.总有一种感动让人怦然心动,总有一种情感“秒杀”无坚不摧。在苏州木渎镇,一位少女在暴雨中为残疾乞丐撑起一把雨伞;在赣州南门文化广场,一位交警俯身背起一名跌倒在地的老人;在安徽亳州一间简陋的屋子里,一位白发苍苍的母亲艰难地给瘫痪在床的儿子喂粥……当这些令人动容的瞬间被定格,在微博和论坛上被数以十万次的转发的时候,一种温暖的力量,正推动着我们迎来洒满阳光的秋天。

这些瞬间也恰如一部正在书写的爱心之书的封面。近期,一大批平凡的“温暖人物”,构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爱心谱系”。“最美妈妈”吴菊萍勇救高空下坠的女童导致手臂骨折,“最美奶奶”柴小女奋力救起落水孩子不幸牺牲,“送水哥”3年坚持给农民工免费送水,“板凳妈妈”许月华37年带大138个孤儿……

尤其让人感叹的是,这些温暖你我的“小人物”们,大多在网上率先走红,受到无数网友的追捧、赞美。“请坐,大叔!”广州地铁车厢内,一位农民工因怕弄脏座位而蹲在一旁的图片,引起人们热议。众多网友对普通劳动者的善意和力挺,更让人看到了一种久违的价值观的回归。这足以让我们略感欣慰:谁说真善美在今天是稀缺品?谁说真善美在今天没有“市场”?

“草根爱心”静水深流,滋润大地,必能释放巨大能量。但不容否认,我们的社会今天还在遭遇“道德沙尘暴”。社会转型期,利益的分化和侵蚀、观念的多元和错位、社会的发展和阵痛,使得道德的挺立和生长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社会生态。在社会道德领域,我们并不缺少各种“最美”,但也不得不面对那些“最窘”——在一些地方,施以援手、见义勇为者不再被感激和颂扬,反而被讹、被告、被索赔,彷徨于无地。“彭宇案”、“李凯强案”曾让不少人“很受伤”,也让人困惑:法律能否也给善良一个公平的交代?当我们为那些“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的平凡好人而喝彩的时候,也许更应思考:我们的社会——从围观者到媒体,从有关部门到法律制度,能不能及时挺身而出,给在打压中下坠的道德力量一个向上的托举?

普通人的道德勇气不仅来自于个体的自觉,更需要社会的呵护和激励。就像自然生态被破坏,最终会惩罚人类自身一样,“道德生态”一旦被破坏,同样贻害无穷。如果好人流汗流血又流泪,病态的价值观就会由此“立论”,人心的“冷漠症”就会传染开来。最典型的事例是:在几起救人者被告的无奈之后,近年来,多次发生了老人跌倒无人帮助最终死亡的悲剧。

培根说过: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今天的道德勇气和道德践行,更呼唤道德生态的涵养。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重新确立价值坐标,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度推进“精神的成长”,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和付出。

4.自今年5月1日醉驾入刑之后,多名醉驾者被判处几个月不等的拘役刑罚。中国著名音乐人,导演,制作人,词曲创作者高晓松醉驾被公安机关查处后,社会上关于“醉驾者并非一律入刑”的讨论日益热烈。更多民众则是将目光投向了高晓松醉驾案的审判结果。今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