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中学“贵生课堂 - - - 先学后教,小组合作,探究提高模式”

徐闻县五里中学“贵生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以“聚精会神抓教学,放开手脚

抓质量,坚定不移抓改革,一心一意谋发展”为指导,以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导向,以课程改革的实施为契机,大力推进课堂教学创新,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率,努力开创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局面,实现教学质量的新突破。 二、总体目标

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开展有效教学研究,构建学案导学课堂教学

模式以“先学后教,小组合作,探究提高”的环节实现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品质。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模式及方法

策略:小步子、大容量,快节奏、勤反馈。

模式:“先学后教,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案导学三环节的模式 。

方法:堂堂清、周周测、月月结

树立“让每一个学生一生都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的教学理念.目前我们学校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课堂理念的转变,要以学生的

1

发展为本,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自主积极学习,重点解决课堂的相关问题:学生动嘴不动手,老师讲,学生看,老师忙,学生闲,老师满堂灌,学生昏昏睡,能力低,效果差的问题。以学生的自学、学习成果展示取代教师一言堂,以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学习活跃课堂气氛,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时空和交流的平台,实现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根本改变,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目前的任务是学生夯实基础,实现双基达标。以“自学”、“双学”、“组学”树立团队合作意识,以独立思考、生生互动、小组交流、师生互动、释疑点拨实现课时目标。 四、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案

(一)实行“导学案合一”备课:备课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高质量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率的课堂。教案和学案要一体化设计。导学案的设计要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集体研究,在“学”字上狠下功夫,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学有目标,心中有数。 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主体性原则。设计导学案必须尊重、信任学生,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内容,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以确立其主体地位,做学习的主人。

2

2.探索性原则。编写导学案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因此,导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显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启发性原则。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顿悟性。

4.灵活性原则。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在编写时,形式上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内容上也应尽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5.梯度性原则。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步子、小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分层设置原则。依据因材施教原理,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题目设置要分四个层次:即A、B、C、D四级,以A、B为主,辅以适当C级,少量D级。既保证A、B层学生学习高效的同时,也满足C层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推行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时段:自主学习(推荐时间为10分钟):

课前,教师要在研究课标、把握教材、分析学生的前提下,按照我校导学案设计的要求,集体研究精心设计出导学案并在课前的头天

3

晚自习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充分预习,完成导学案中的各项内容。学习目标要严格遵循课标、教材的要求,注重显性的知识和能力,要把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融入知识和能力目标之中。 导学案中题目的设计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要充分体现“小台阶、大容量、快节奏、勤反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初步学会解题的方法和技巧。特别注重不同层次的学生而相对应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在“自主学习”的时间里,教师必须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怎样学?学的是否有效?“先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课堂上,教师要认真检查学生的导学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然后通过学生板演(板演的人数不少于5人次,充分利用前后两个黑板的空间)、学生互评、学生讨论和教师点拨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宜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即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6-8人左右学习小组,针对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共同进行探究。 第二时段:小组合作(推荐时间为20分钟):

本时段重点解决教学中的“五点”(重点、难点、热点、易错点、易混点),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宏观的角度构建学科知识体系,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掌握规律和方法。

4

在“小组合作”的环节,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探究教案中设计的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针对教学中“五点”而设计的,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有梯度和台阶,要有挑战性和创新性,接近学生最近的思维发展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综合等思维品质和批判精神。对于只有部分学生能解答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再由教师补充、更正、评点。此类问题多是有一定难度的倾向性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要求学生敢于质疑,争论和各抒己见,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机,必须紧紧抓住,达到人人发言,全员参与。 为此,教师要积极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各抒已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敢于向书本和权威的观点质疑和发问,甚至提出离奇古怪的问题,表达自己见解和感受。学生讨论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必要的补充,更正和评点。通过讨论即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必重复讲解。对于学生不能够解答的问题,可在典型启发的前提下进行精当的讲解。此类问题多是难度较大的倾向性疑难问题,但教师不要急于告知现成答案,可以采取师生讨论、典型启发的方式进行讲解。此时不能就问题讲问题,而是重在通过讲解典型的例题及其变式,由个别到一般,上升到规律层面,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真正扫除疑难。

在解惑结束后,教师一定要用简明的语言进行当堂小结。小结要与课始出示的目标相呼应,要做到画龙点睛,分清主次,又要特别注

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