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流。电磁阻尼与电磁驱动教案

第7节涡流 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涡流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涡流对我们有不利和有利的两方面,以及如何利用和防止。 3.知道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的科学态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问题。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涡流的概念及其应用。

2.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实例分析。 教学难点:

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实例分析。

三、教学手段与策略

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实验

四、课时安排 :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电动机、变压器铁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其铁芯有什么特点? 学生:它们的铁芯都不是整块金属,而是由许多薄片叠合而成的。

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用一个整块的金属做铁心不是更省事儿?学习了涡流的知识,同学们就会知道其中的奥秘。

(二)进行新课 1、涡流

教师:[演示1]涡流生热实验。

在可拆变压器的一字铁下面加一块厚约2 mm的铁板,铁板垂直于铁芯里磁感线的方向。在原线圈接交流电。几分钟后,让学生摸摸铁芯和铁板,比较它们的温度,报告给全班同学。

学生:铁板的温度比铁芯高。

教师:为什么铁芯和铁板会发热呢?原来在铁芯和铁板中有涡流产生。安排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什么叫涡流?

学生:当线圈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这个线圈附近的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电流看起来很像水的旋涡,所以叫做涡流。

师生共同活动:分析涡流的产生过程。

分析:如图所示,线圈接入反复变化的电流,某段时间内,若电流变大,则其磁场变强,根据麦克斯韦理论,变化的磁场激发出感生电场。导体可以看作是由许多闭合线圈组成的,在感生电场作用下,这些线圈中产生了感生电动势,从而产生涡旋状的感应电流。由于导体存在电阻,当电流在导体中流动时,就会产生电热,这就是涡流的热效应。

教师:课件演示,涡流的产生过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师:为什么铁板的温度比铁芯高?

学生:因为铁板中的涡流很强,会产生大量的热。而铁芯中的涡流被限制在狭窄的薄片之内,回路的电阻很大,涡流大为减弱,涡流产生的热量也减少。

教师:同学们明白了为什么铁芯用薄片叠合而成了吗? 学生:为了减少涡流损失的电能,同时也保护铁芯不被烧坏。

教师:下面大家阅读教材,了解一下涡流在生产、生活、科技等方面的应用。 2、电磁阻尼

教师:下面我们看教材30页上的“思考与讨论”,分组讨论,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阅读教材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生共同活动,得出电磁阻尼的概念:

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感应电流使导体受到安培力的作用,安培力的方向总是阻碍导体的运动,这种现象称为电磁阻尼。

教师:[演示2]电磁阻尼。

按照教材“做一做”中叙述的内容,演示电表指针在偏转过程中受到的电磁阻尼现象。 学生观察现象并解释现象。

[演示3]如图所示,弹簧下端悬挂一根磁铁,将磁铁托起到某高度后释放,磁铁能振动较长时间才停下来。如果在磁铁下端放一固定线圈,磁铁会很快停下来。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观察现象并作出分析。

当磁铁穿过固定的闭合线圈时,在闭合线圈中会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

流的磁场会阻碍磁铁和线圈靠近或离开,也就是磁铁振动时除了空气阻力外,还有线圈的磁场力作为阻力,安培阻力较相对较大,因而磁铁会很快停下来。

3、电磁驱动

教师:感应电流不仅会对导体产生阻尼作用,有时还会产生驱动作用。 [演示4]电磁驱动。

演示教材31页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解释实验现象。 师生共同活动,得出电磁驱动的概念:

磁场相对于导体运动时,感应电流使导体受到安培力的作用,安培力使导体运动起来,这种现象称为电磁驱动。

教师:交流感应电动机就是应用电磁驱动的原理工作的。简要介绍交流感应电动机的工作过程。

(三)课堂总结、点评

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

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

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